「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市中心区域航拍图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交通日益紧张,各方面提出了各种各样解决城市交通的建议。市人民政府作出改善道路交通的决定,1986~1992年,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采用现代交通规划技术,进行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

这个规划在大规模交通调查、建立交通预测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定量分析,提出上海要在加强交通管理的同时,大力加强交通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要加快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一个统一的地下、高架、地面因地制宜的公共客运系统。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近、远期道路交通发展项目。

在此基础上,各规划和建设单位对延安东路隧道、南浦大桥、轨道交通一号线、杨浦大桥、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轨道交通二号线、外环路、沪宁和沪杭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进行了多次研究,编制规划建设方案。至1995年,先后完成恒丰路的改建与延长、吴淞路——外滩——中山南路和江苏路的改建,建成延安东路隧道、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沪宁高速公路和上海市第一条轨道交通——地铁一号线(一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规模是空前的,使上海交通的紧张状况开始有所缓解。

在总体规划上,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充实和发展卫星城,有步骤地开发“两翼”,有计划地建设郊县小城镇,使上海发展成为以中心城为主体,市郊城镇相对独立、中心城与市郊城镇有机联系、群体组合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城区是上海城市的主体,按照“中心城—分区—地区—居住区”的规划布局进行建设和改造。使每个分区都具有居住、工作、劳动、学习、游憩和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加强行政管理等功能,并使新区为邻近的旧区提供住宅建设条件。旧区改建与新区建设相辅而行。旧区改造要结合工业布局的调整,把部分文教、科技、商业、公用事业,调整迁并到新区,使各个分区能协调发展。

旧区改造有重点、相对集中进行。从虹桥机场——虹桥开发区(古北新区)—上海展览中心—人民广场(市政中心)—南京路商业中心—外滩—陆家嘴,辅之以铁路新客站附近的天目中路以及肇嘉浜路等道路,成为东西方向的主要街道、广场和建筑群。自十六铺—中山东路—外滩—吴淞路—四平路,辅之以西藏路,成为南北方向的主要街道、广场和建筑群,这些地区成为上海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旧区改建重点。在楼宇经济的萌芽期,大力建设多功能的高层综合楼,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金融贸易的需要。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这场城市面貌大变革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依然在造福上海市民。二十多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对于上海来说,有着太多的惊人变化和难忘的记忆。

下面就跟随上海著名摄影家陆杰老师的镜头,回溯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影像。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各项建设正在火热进行。陆家嘴地区仍旧遍布旧式厂房、住宅。但作为地标建筑的东方明珠电视台已初见端倪,鹤立鸡群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与浦东开发开放建设密切相关的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工程已竣工,图为隧道浦东出入口处。世纪大道两侧还可见大量传统民居和各式厂房

资料链接:浦东开发开放的序曲。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形势推动下,浦东被提上国家级大规模开发的日程。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报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中首次提出开发浦东问题。1985年2月,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1986年10月,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又一次提出要求:“使浦东成为现代化的新区”。 19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对开发浦东表示极大的关注,要求国务院领导具体指导浦东开发。1990年2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向中央上报《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请示》。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参加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典活动时,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并要求上海充分利用优势,群策群力,艰苦奋斗,把开发浦东的事情办好。浦东开发开放,起初所界定的范围是黄浦江以东、长江口西南、川杨河以北大约350平方公里地域范围。这一区域包括南市区原浦东部分约18平方公里、黄浦区原浦东地区约15平方公里、杨浦区原浦东部分约6平方公里,原上海县(后属闵行区)的三林乡31.68平方公里。以及川沙县川杨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南浦大桥飞越浦江,东西变通途。图中浦西老城厢地区依稀可见还是旧时模样,江边的船厂以及其他工业设施依旧在为上海默默地作出贡献。这些地块将在其后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华丽转身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这又是一张沿江的珍贵影像。杨浦大桥横跨浦江,为杨浦和浦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浦东一侧的建设改造已经启动,图中还可以看见民生路码头“大筒仓”的清晰外貌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这也是一片世博会场地前身。20世纪90年代初的白莲泾汇入黄浦江河口处。 白莲泾镇正在其中,老房子弹硌路,白莲泾桥将河两岸的集镇连接起来,一派平民市井气息。周边密布上港四区、上海第三印染厂、上海助剂厂、上钢三厂等大型工厂企业。黄浦江对岸的南市发电厂依稀可见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二十余年前的城市核心地区。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的改造已经初露端倪。上海博物馆已经落成,上海大剧院已平地基,城市规划展示馆还未开建。周边还有大量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画面左上角可看到建设中的南北高架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大改造前的南京西路西藏路口,摄于20世纪90年代初。环形天桥、精品商厦都还在。图左上角可见大庆里平乐里一角,南京西路北侧的新世界商厦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南京西路与成都路交汇处。南北高架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上海电视台新大楼和老电视台相呼应。南京西路北侧已经有部分老旧街区开始动拆迁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石门一路近威海路附近成片的石库门里弄街区,构成最具上海特色的城市纹理。这里就是著名的“大中里”。现今,此处经过城市更新改造,已经成为中心城区著名的商业地标“中兴太古汇”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1995年前后的南北高架新闸路口。当时两边的地块还未开始大规模改造,成片的石库门里弄。大田路西侧的西斯文里已经开始拆迁,东斯文里则非常完整。大田路圣女小德肋撒天主堂清晰可见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二十余年前的苏州河北岸虹口地区。上海大厦依然是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大名路、吴淞路和长治路周边依旧保留着大片的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四川北路南望航拍视角。可见武进路、衡水路、虬江路等东西向街道及大片的传统街区。画面右下角可见一所学校及操场,这就是著名的原光华大学和大夏大学附中,后来的华东师大一附中,现今的民办新华初级中学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二十年前的北外滩。远洋宾馆当时可谓鹤立鸡群。长阳路、大连路、霍山路一线密布大量石库门里弄等老式街坊。公平路码头清晰可见,沿黄浦江带还基本是未改造前的原貌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两湾一宅”地区(普陀区潭子湾、潘家湾和王家宅)内环内规模最大的棚户区之一。当时内环高架中山北路段仍在施工,与其并行的淞沪铁路依稀可见,延伸至远处的新客站,这将是不久后轨交三号线及四号线的路基。该地块1998年启动改造,建成中远两湾城等新型高档住宅社区,开亲水河岸改造之先河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新客站地区。高层建筑寥寥无几,大面积的旧区里弄。但是“不夜城”地区的大改造已蓄势待发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大转盘区域,街区新旧更替的脚步已经临近。图左侧可见原“番瓜弄”地块改建而成的住宅区。图下方的老式旧居现今已改造为不夜城公园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这是南北高架另一端的立交大转盘,内环鲁班路立交。当时卢浦大桥还未建设,沿江还有许多船厂和码头。此后,这片地块也成为上海世博会浦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1992年开始,徐家汇商城一期建设启动实施。图中东方商厦、上海六百、大千美食林、西亚宾馆、太平洋百货商厦已成鼎力之势,三街口(徐镇老街、同仁街和华山路口)的动拆迁也已大规模铺开。不久之后,图中右上角这片平整后的土地将会拔地而起一座上海西南城区重要的地标建筑——港汇广场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二十余年前的万体馆周边。漕溪北路和中山西路拐角处,高架内环线还不见影踪,更不要说那座承载轻轨的彩虹桥。八万人体育场(东亚体育中心)当时还是片片农田。造型独特的华亭宾馆在多半如灰灰的“火柴盒”高层中显得那么突兀。中山西路以外的天际线十分清晰,远处的黄浦江尽收眼底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20世纪90年代的田林,在建的几栋高层就是现在的田林新苑,“之”字造型的渐落式样,当时也算颇为新颖,这批高层单体建筑面积都在万平左右。视线往南,可见漕宝路上1988年落成的华夏宾馆,极目天际线,隐约可见黄浦江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二十余年前的莘庄镇。拍摄画面为南望视角。图中可见落成不久的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莘庄基地自行车赛车场及附属建筑。视线远处的镇区还未开始大规模建设,周边可见大量村舍和农田,

“卫星城”的雏形等待着破壳而出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虹桥以及古北地区二十余年前的模样。朝西南方向看去,一望无际的田野,农舍。延安西路将城市和乡村划分得泾渭分明。虹桥宾馆已落成,银河宾馆还在建设中。一片全国首屈一指的全新现代化涉外开发区域正在破土而出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20世纪90年代,以全玻璃幕墙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为代表的虹桥开发区高级涉外楼宇群已经渐成规模。周边的建设也在大规模的展开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古北新区荣华西道、古羊路和黄金城道周边区域。大片的现代化国际社区已经渐成规模

资料链接: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区域:虹桥和古北。198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辟建以对外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虹桥开发区,并决定采用以合资企业统一开发经营的模式具体实施。1984年,市政府批准虹桥开发区规划,开发区占地0.652平方公里。1993年,每平方米土地吸引外资超过2000美元,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土地含金量最高的开发区。虹桥开发区以涉外经贸为特征,是集展览展示、洽谈交易、办公居住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上海对外活动的一个中心和窗口。虹桥开发区以外贸活动场所为主体,建造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展览中心、世界贸易商城和高层办公楼、宾馆、饭店、商住楼等20多幢大楼,建有商业、文体、娱乐等综合服务设施,并辟建外国驻沪领事馆区。建筑总面积15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20亿美元。

1985~1995年,虹桥开发区共有建设项目74个,总建筑面积130万余平方米。1986年12月,上海古北新区联合发展公司成立。古北新区规划用地1.366平方公里,设计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涉外高标准住宅综合区。1984~1995年,古北新区通过成片滚动开发,建成6层高级公寓15幢,高层高级公寓21幢,建筑面积共62万余平方米,另有公建配套建筑0.8万平方米。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此图由张锁庆拍摄)

结语

本周日是上海市解放69周年,而今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老照片忠实记录了城市的变迁。一座建筑就有一段故事,一片街区就是一本典籍。建筑是用建筑材料写出的历史,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产物。建筑是城市精神的体现,细细品味会让你对这座城市产生更多的激情和自豪。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航拍图片由著名摄影家、《上海画报》资深摄影师、《上海年鉴》特约摄影师陆杰提供。陆杰先生三十年如一日,用镜头忠实记录这座城市形态的变迁和各种人文细节的变化,为这座城市留下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文字资料:《上海通志》《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市政工程志》以及各区县志等

「话说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二十余年前的上海航拍影像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