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已死,軟件的下一步是什麼?

在上個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中,大量的電氣化設備取代了傳統的人工設備併為人們創造出了大量的財富。 在當時,因為電氣化是一種全新的詞語,所以在人們描述這些新穎的小工具時,限定術語“電動”是一個重要的區別。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設備均應用了電氣化技術,“電動”這個形容詞最終被拋棄了。而這種變化似乎也將發生在軟件領域中。

如今,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這一詞語的逐漸沒落,而人們也開始將眼光迴歸到“軟件”上面。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Salesforce將對於它“沒有軟件”的口號也解釋為“沒有傳統軟件,只有雲軟件”。

所以,這就說明,“你並不是一家SaaS公司,你是一家軟件公司。你不是SaaS投資者,你是軟件投資者。你不是SaaS企業家,你是軟件企業家”。 不過,在軟件的發展中,SaaS始終顯然被更多人所接受,讓它迴歸到“軟件”本身的含義仍需一定時日。

從軟件、AS再到SaaS

在2000年代早期時,大量的軟件創業公司都被稱作為應用服務供應商(ASP)。當時,創業者們不得不耗費大量的精力向那些持有懷疑態度的客戶解釋,其實基於訂閱模式的租用比直接購買軟件更加具有意義和價值。而現在,除了少數個例外,很少有人會再去購買那些本地軟件。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將公司的系統完全遷入雲端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當年,ExpertCity(遠程桌面服務公司,代表產品為GoToMeeting等,後被Citirx收購)曾與Siebel舉行過一次會議,探討是否可以通過Siebel將ExpertCity的GoToAssio屏幕共享技術賣給客戶。然而,Siebel方面十分傲慢的拒絕了ExpertCity團隊的雲方案。一位Siebel高管還對此嘲笑到,“我們的客戶永遠都不會允許軟件通過他們的防火牆來交付!如果軟件不能夠放在我們客戶的服務器上,我們根本不會賣它”。

數年後,當ExperCity推出GoToMeeting時,ASP這個術語已經被SaaS所取代,而訂閱性的軟件模式也已經牢牢根植於供應商與客戶的心中。之後,曾被Siebel嘲笑過的ExpertCity團隊也以一個十分可觀的價格將公司及其整個GoTo系列產品賣與了Cirtix。

從垂直化軟件到移動優先軟件,僵化的術語:SaaS

在SaaS出現後的十餘年中,隨著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及他們的垂直化產品的出現,Siebel的本地軟件已經被完全取代,再也不復當年之勇。雖然大量的創業公司均不斷地進行投資,以開拓全新的垂直市場,但現在很少有軟件公司會與那些傳統的“盒裝”軟件公司進行正面競爭。相反,很多軟件創業公司會與那些Web1.0時代面向桌面端的巨頭公司進行競爭,儘管後者也提供了雲端的服務,但他們的用戶體驗不佳,特別是在於移動設備上。

但即便如此,人們也並沒有將這一批的新興公司成為“更好的GUI軟件”或“移動優先”創業公司。相反,在這個SaaS已經過於“氾濫”的時代,我們仍然將各種類型的軟件創業公司稱之為“SaaS公司”。

垂直化AI將是軟件的下一步

對於大量的創業公司來說,AI的垂直化應用應該是一個充滿了機遇的藍海市場。Wait But Why網站創始人及TED演講者Tim Urban在博客裡對此就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根據他的說法,目前我們所利用的AI是僅僅在某一特定事物上等於或超過人類智能/效率的機器智能。他列舉了一系列的案例,比如自動駕車的汽車、像Siri、Pandora和Waze這樣的複雜移動應用以及垃圾郵件的過濾器等。

但Urban進一步提到,AI最終將從垂直化的狹義智能轉變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這指的是會出現一臺與人類一樣聰明的計算機,它可以完成目前所有人類智能級的任務。

不過,儘管人們在於AI領域的進展很快,但離實現這種通用人工智能還需要較少的一段時間,這也為創業者們留下了大量的空間去創造價值,他們可以推出不同類型的垂直化AI方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就像1980年代時,在第一批手工流程計算機化國城中工程師所做的那樣。

正如最終人們不再把吹風機定性為“電動”一樣,汽車行業也出現類型的演變。很快,人們就不再會將汽車描述為“電動”,因為再去對石油與電動汽車進行區別不再具有意義。而或許,到了那時,我們也會停止將軟件視作是SaaS。

當資本風口不再,SaaS廠商生存面臨挑戰,要麼出眾、要麼離場,原來一直以直銷團隊為主的SaaS也開始尋找成本控制和擴大營收之間的平衡點,2018年被SaaS廠商忽視多年渠道價值再次寫進自已的戰略版圖,如何打通SaaS廠商與渠道商的最後一公里?如何在夥伴策略上吸引到渠道商?歡迎您來參加6月15日的「中國軟件渠道夥伴大會」,我們共謀未來發展。

SaaS已死,软件的下一步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