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這棵樹超過100歲,比洗馬路那棵更古,你未必知道


經過一整天的奔波,終於找到了心目中的古樹。很多資料都說它在鳳凰山,其實根本就不在。它就在這個巷子裡,從外邊完全看不到它的影子。

沿著巷子裡的臺階上來,就看到了這棵古樹。樹的下邊正好坐著一位市民在乘涼、看手機。大樹下面好乘涼,這棵古樹帶給人們的是一個又一個涼爽的夏季。

這是古樹樹冠的一側。由於拍攝空間的限制,單張照片只能拍到這麼多。只能通過多發幾張不同角度的局部圖,來構建這棵古樹的整體印象。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拍攝的古樹樹冠。與上一張組合在一起,樹冠部分就基本清晰了,後面還會發一些樹冠的細節。

這是仰角看古樹樹冠,照片的左上角與右上角已經是房子,右下角還有伸出去的枝幹。不斷尋找拍攝的位置,以便拍出較為理想的畫面。

這一張好,能看到整個古樹的樹冠。“橫看成嶺側成峰”,換個角度得到的內容就是不一樣。從照片能看出,上、下、左右都已經是最大限度。

中等距離拍攝古樹的底部。這棵古樹怎麼樣,多的不敢說,直徑1米應該有吧?它不是楊樹哦,而是一棵“皂果樹”,當地人都叫它“皂果樹”的。皂果樹,應該就是皂角樹、皂莢樹。

靠近一些,換了一個角度拍的古樹底部。多換個角度,會使人更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的。

近距離拍攝古樹的底部。故意放置了一個飲料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較為精確的估算古樹底部的直徑。

離地面1米7、8的地方,同樣放置飲料瓶。因為相機成像原理影響,近景會較大,所以背景的那個長方體不適宜做參照。

從這張圖看古樹的分叉。大樹一經分叉,一下就細多了,那也有三、四十公分。還好只是二分,如果三分、四分,那就更細了。

仰拍古樹的分叉。看問題要“一分為二”,應該就是這樣子。

沿著古樹樹幹繼續向上拍。這張圖起碼有兩個信息:一邊的樹幹上有一些“釘子”,另一邊的樹幹上有一個明顯的斷口。那麼那些釘子是幹什麼用的呢,那個斷口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古樹樹幹繼續分支。這能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嗎?越分支越細,像血管的分支、像氣管的分支,像河流的分支。

這也是古樹中上段的照片,從圖上可以看到多處殘缺的枝幹。這些殘缺的枝幹的形成是怎樣一個過程呢?是因為疾病,還是因為影響了人的生活,還是其他,進而形成的呢?

從這個角度看古樹的中段,也挺不錯。還是那句話,多一個角度多一個認識。按照盲人摸象邏輯,多角度摸就能形成更為完整的印象。

一節一節的看,確實可以看的更仔細一些,比只有一張整體圖強多了。這是從腳到頭看一棵樹,這是從整體到局部看一棵樹,希望給你留下較為多的印象。

這就是古樹的末梢,從這一張還可以看出樹枝已經搭在了房子的上面了。前邊的第三張也能清楚的看到樹的末梢已經搭在房子上的,有點像是房子的雨傘。

這是另一個末梢,也是搭在了房頂的,而且枝條緊靠房子的頂面了。看到這裡,突然覺得這棵樹真夠幸運。當初建周圍房子的時候,沒有把它砍伐掉。

古樹的頂端末梢緊挨的是住在六層的住戶,按照一層3米算,樹的高度就在18米左右。洗馬路的那一棵,估算的高度是12米,僅從高度講,這棵樹已經勝出了。

這是大樹萌發的小枝條,大樹的“永生”就是藉助它們去完成的。

辛苦一天拍的照片,已上傳完畢。忘了說,這棵樹是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玉屏路。謝謝大家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