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區:公園裡的石頭“會說話”

重慶璧山區:公園裡的石頭“會說話”

遊客掃碼欣賞重慶璧山登雲公園裡的奇石。周本建 攝

公園是城市的名片,因地制宜建設好城市公園既能彰顯出城市的獨特魅力,更能有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璧山觀音塘溼地公園的狀元橋旁,一塊奇石上鐫刻了當地狀元文化的歷史淵源,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觀賞。留意到石頭上還有一張紅色二維碼標牌,遊客黃美惠好奇地拿出手機一掃,手機上隨即顯示出了對這塊石頭的種類以及當地歷史故事的文字介紹,並伴隨語音播講。

“既有文字,又會‘說話’,一塊塊奇石彷彿有了生命,通了靈性。”黃美惠說,在璧山,逛公園是一種享受,仔細品讀石頭上的文字故事還能進一步瞭解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這些精美的奇石既是璧山城市的一道風景,也是市民和遊客瞭解璧山歷史和文化的最好窗口。”黃美惠說。

如今,5000餘塊戶外景觀奇石構成了璧山獨具特色的城市旅遊景觀。在璧山秀湖公園,秀湖水街上一塊西藏模紋石上鐫刻了《乞呂鳳子畫像》,這是抗戰時期,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呂鳳子在璧山創辦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時,友人李成基請他為自己畫像留下的詩句;在東嶽體育公園,石蛋上的《和紹樸詩》是著名詩人、學者郭沫若在璧山講學時為學生留下的詩……

璧山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設立建制,因境內“山出白石,明潤如玉”而得名,當地具有悠久的用石傳統。

據瞭解,璧山區下一步將對城區裡的景觀石進行佈局優化,創造更加和諧舒適的空間環境,同時把石刻的圖文內容升級為“中英雙解”,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加多元的遊覽觀賞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