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一心網: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告訴你說,他有一種可以讓你迅速成功的方法。那麼結果無非兩種,要麼是你一笑了之,對方嘲笑你不識貨;要麼你交智商稅,被對方騙上一把。

成功沒有捷徑,成功也不可能複製,這是關於成功學存在本身的一個最大悖論。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成功是結果導向,而同樣的事情,兩個人按照一模一樣的路子走一遍,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存在兩個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做出完全一樣結果的情況。

所以我也總是勸身邊很有上進心的朋友們,別輕易就相信當下網絡上各種“知識”付費的課程,因為如果知識都可以像到菜市場買豬肉買青菜一樣輕而易舉,那麼我想那個時候,科技應該已經發達到了,像科幻電影中那樣直接買芯片植入人類大腦同步數據庫獲得信息和知識這麼簡單了。

但和結果導向的成功沒有捷徑不同,在以過程為導向的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我倒是逐漸在實踐中發現了一些可以稱得上是“捷徑”的方法。我們這裡所說的變優秀,其實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上做到了日益精進。這就像是我們讀書也好,旅行也好,其實都是為了人生閱歷和思維方式的擴展。而接下來我們討論的變優秀的“捷徑”,其實就是一些在效率上,可以明顯優化閱歷增長幅度的方式方法。

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一、想方設法進入一所好大學

我想多數的八零後和九零後們,應該對於一件事情有所記憶,就是在中國某個時間段中,高喊“讀書無用論”的聲調在民間異常活躍。這種活躍的原因一般集中在,某個學歷很低的老闆做生意很成功,賺了很多錢,光宗耀祖人人豔羨。所以就有人藉此炒作,讀書有什麼用,浪費時間浪費錢,不如早點進入社會多掙點錢多好。

但是時過境遷到當下的這個時間點,我們似乎聽到這種觀點的聲音越來越弱了。反而另外一種聲音,例如“上了985/211高校以後才明白,原來讀書真的是改變命運的最有效捷徑”這樣的觀點,開始日益贏得大家的贊同和熱議。

為什麼輿論的風頭變了呢?原因倒也簡單,因為全新的時代下,那些在商業上最出色的企業家,早已不是當初那批學歷低、膽子大的老闆們。我們看到新商業、新產業和新創新的領導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出身於最優秀的高校,而且團隊成員往往也是同樣出身名校的佼佼者。

原因何在呢?因為在商業中,那些早年間出色的校友們,已經完成了他們人生的財富積累,開始反哺社會了。那反哺的方式是什麼呢?自然就是投資教育、慈善和創業公司。投公司的核心無非就是投團隊,而投團隊又是為了投其中的核心人員。如果大家同是校友,那麼這個關係和信任感便很容易被建立起來。

進入一所真正出色的高校後你才會發現,不管你在哪個領域有特長,很出色。但是非常神奇的是,這個學校裡都能找到在這個領域比你還出色的人。人最怕的是自滿自足,認為自己已經沒什麼可學的,沒什麼好努力的,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峰”。

一所好的學校,給予你的不僅僅是海量的優秀校友資源,更是看待這個世界更高層次的視野和更開闊的思維方式。天外天,人外人,即這個道理。

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二、想方設法進入一家好公司

人生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時候交好運,又在什麼時候交敗運。但是這些都是站在事情發生的當時來看,如果站在事情已經結束之後來反思時,很多情況都是一目瞭然的。

有這樣三個同學,他們三個都是同所學校同個寢室的,專業同樣也都是商科中的市場方面。若干年前他們同時畢業進入社會尋找工作,不久之後,三人分別確定了各自的行業和崗位。

A進入了一家房產公司,後來因為趕上了房地產的黃金時期,房價屢屢創新高。作為一線的銷售人員,A自然也就在前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入。但是不久之後,由於房產市場的過熱,全國主要城市紛紛出臺了限購政策。瞬間市場便被拉入了谷底,A的收入水平也急轉直下,房產公司也一直都在裁員。最終A還是沒能逃出噩運,失去了工作。

B進入了傳統行業的一家大公司,這家公司的規模在數千人左右。由於是一家經營了多年的企業,所以各項業務都十分成熟,進入之後工作也很穩定,收入也很穩定,但是增長也不會特別明顯,但不久後車房也都買了。B日漸適應了這份安逸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下了班就和同事嘻嘻哈哈吃飯喝酒,雖然年紀剛到三十歲,但啤酒肚已經很明顯,運動什麼的基本完全不碰,能開車連走路都不想走。

C則是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當時C並不知道互聯網究竟是怎麼回事,只是覺得每天對著電腦工作,還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喜好和性格。進這家公司時總共不到十幾個人,C已經算是公司的元老,還拿到了一定的期權。後來C所在的創業領域突然就成為了風口,幾年時間公司融資多輪,緊接著就是新三板上市。C前幾年的苦日子,在上市後身價瞬間翻了幾十倍不止。

所謂的好公司,不僅僅是公司規模大,人數多,盈利高。更是要看到自己的崗位和部門是否受到公司的重視,公司的業務是否處在高速成長期,自己的能力可以提升多快,周邊的同事又是否足夠優秀,能否不斷激勵你始終向前向上。

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三、想方設法留在一座好城市

事實上,如果上面的兩點都具備的話,你基本一定是留在了一座好城市的。

具備足夠好的優質高校資源,具備足夠好的優秀公司資源,那麼同時滿足以上兩大條件的城市,放眼全國最多也超不過十個。

我們這裡所說的“好城市”,其實指的是那些能夠給你足夠的選擇機會,足夠的發展空間以及足夠的想象力的城市。可能剛開始的時候,選擇留在這樣的城市裡,生活會比較辛苦,無論是衣食住行用,似乎各個方面都挺艱苦。而此時選擇回老家住在家裡享受安逸生活的朋友,日子則比你過得舒服很多。

但是你不用急,兩年以後,三年以後,你再回過頭去看,你就會發現留在一座好城市和留在一座一般城市中發展,差距會有多大。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僅僅體現在工作收入,還體現在工作能力,人脈圈子,資源積累,行業深度,見識格局。

如果再把時間拉長到五到十年,那麼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可能要以幾何倍數來衡量。

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四、想方設法進入一個好行業

我們常常提到一個概念叫做,高淨值人群,按照官方的定義,就是資產淨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所以我們參考這個概念,不如也引出一個叫做高淨值行業的定義。

當然,行業不能像個人一樣,能用一個固定的收入標準來衡量。因為行業的概念很大很寬泛,同處於一個行業,在不同的公司,幹不同的職位,收入差距同樣十分巨大。

但是,我們還是要想方設法進入類似互聯網、金融、媒體等行業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這些行業中,能夠誕生出高淨值人群的比例更高。換而言之,這些行業中匯聚的社會精英更多。

作為普通的職場人,你每天用於工作的時間多達八到十小時,這個時間一般比你用於睡覺短時間都多。如果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和一群吃飽就想睡,睡醒就想下班的同事一起工作,我想用不了一兩年,你自己都會變成工作渣(參考學渣概念)了。

職場是一個大染缸,你究竟會被染成色彩鮮豔的綾羅綢緞,還是烏七八糟的下腳料,歸根結底就是你選擇了哪一口缸,和哪些布匹混在一起。

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有一條捷徑是——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五、想方設法多交一些好朋友

我想如果上述的四點你都認真看下來了,那麼關於這一點,大致上也就不用我再多做什麼解釋了。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增長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從書本和老師那裡習得;但是到了社會上,一些人就徹底放棄了學習,一些人則更加深刻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但此時的學習,就不能再單純只看書本了,因為盡信書不如無書,實踐才是檢驗書本理論的唯一標準。

以人為書,讀人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思維方式,就成為最至關重要的一點。而想要真正從一個足夠優秀的人身上學到真東西,顯然不是認識個一兩天,聊上個幾句話就可以做到的。要學會和對方交朋友,在日後的更長時間裡,觀察和學習對方的優點和特長,從而博採眾長,匯涓成流。

所以最終我們發現,所謂的變優秀捷徑,就是告別傳統的自我挖掘和自我進步,而是開放心態,融入社會,主動靠近那些更優秀的人,從而優化自己在變優秀這件事情上的效率。

標題中的“想方設法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本質上就是一種長期投資自己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