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郊區和住市區的差別有多大?真相殘酷卻真實得讓你想哭……

1

地鐵裡,人們都悶頭看著手裡的手機,小泉氣喘吁吁地隨人流擠進了車廂,車裡已經沒有太多空隙了,他勉強往裡擠了幾個人才找了一個角落站著,這個時候是早上七點半,除了地鐵隆隆的聲,幾乎聽不到其他聲音。每次到站前,裡面的人都會魚貫地往車門方向擠,邊擠邊低聲對旁邊的人說:“您下車嗎,麻煩換一下。”

小泉靠在牆邊閉目養神,絲毫不擔心會坐過站,因為他距離下車還有二十多站,昨晚加班到深夜,早上六點半就起來的他只睡了5個小時,現在他只想趁沒到站這段時間補補覺。

早上六點半起床,說是六點半,其實要賴床到七點,然後七點半前一定要飛奔坐上地鐵,否則就要遲到了,這是小泉搬進新家後總結出的最佳上班時間。這一年裡,他經歷了搬新家的喜悅,還有遠離市區後帶來的種種不便。

住郊區和住市區的差別有多大?真相殘酷卻真實得讓你想哭……

2

不過,因為臨近街區,隔音不是特別好,房子面積也才六十多平方米,如果隔成兩居室的話就沒有客廳了,後來,為了讓房間活動空間更大些,小泉住的次臥被打通,這樣客廳才放下了沙發和餐桌,自此,小泉就一直睡在客廳的沙發床上。

另外,九十年代的小區比較側重的是居住功能,舒適性則差強人意,很多老小區綠化、車位較少,尤其是車位問題最讓人頭疼,小泉家住的整棟居民樓是完全開放式的,旁邊就是道路,而路的兩邊就是居民用來停車的車位,平時停車全靠搶車位,晚上回來稍微晚點,可能就沒地方停車了,他等車位的最長時間記錄是一個小時十分鐘,差點坐車裡睡著了。還有就是遇到天氣不好,路邊的樹葉、樹枝、肆無忌憚地砸在愛車身上,讓身為車奴的小泉心疼得想哭,就像砸在自己身上一樣。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把車停到單位地庫,每天坐地鐵上下班。

小泉父母考慮著要不要把房子賣掉換到清淨點的郊區,一方面比較適合養老,另一方面居住環境也能得到很大改善。

住郊區和住市區的差別有多大?真相殘酷卻真實得讓你想哭……

3

2015年的時候,小泉一家賣掉了市區的小房子,買下了亦莊一處100多平方米的大三居,小區單元樓有門禁,進去後還有前臺,前臺妹子每日笑臉相迎,讓人瞬間有了五星VIP的感覺。更貼心的是,電梯旁邊放著幾輛購物車,專供居民用來搬運大件用品,別看每天這麼多人用,因為有專人負責,購物車總是整齊地排成一排,居民們也很自覺地把用完的車子放回電梯裡,電梯帶著購物車回到一層,被負責人重新擺好。

對了,還有停車位,小區裡車位都在地下,地上部分都是綠化帶,平時看不到擠滿車子的停車位,這是最令小泉滿意的地方。

剛搬進來的時候,一家人對新房甚是滿意,小泉爸媽抽空就出去遛彎,遛著遛著就發現不對勁了,這個小區房子雖好,可週圍除了一個小型購物中心和超市,就沒什麼像樣的能逛街的地方了,能吃飯的也就那麼幾個,而且這邊晚上大街上行人都少了,時間太晚也不敢出去溜達,怕不安全。以前在市裡走著就能到三里屯,各種吃喝玩樂的地方應有盡有,天氣好的時候,晚上大街上都是出來“放風”的人,好不熱鬧。

小泉父母轉念一想,既然自己想要清靜,可不就是人少嘛,心裡也漸漸平衡了。

4

住郊區和住市區的差別有多大?真相殘酷卻真實得讓你想哭……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本週的主題也漸漸明瞭了,無論是第一次買房,還是改善換房,都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選市區還是郊區?

市區價格高,能買的面積有限,買房壓力更大,而且市區老小區多,包括停車位、綠化在內的設施不太完善。不過市區內的各類教育、醫療資源更為密集,家中有老人、孩子的需要考慮學區、就醫問題。

住郊區和住市區的差別有多大?真相殘酷卻真實得讓你想哭……

優質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市區,一旦出現疾病,住在市區能享受更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毋庸置疑的。

郊區價格相對市區低一些,能買的面積大,小區配套設施更為人性化,比如小泉新家小區裡配備的購物車,還有前臺接待員,整體居住舒適度更強。然而,住在郊區也有很多不便的地方,比如通勤時間長,13號線、昌平線、房山線、亦莊線、大興線…每到工作日上下班時間,站臺上總是擠滿熙熙攘攘的人群,不難看出這些地鐵線是連接郊區和市區的重要交通幹線,輸送著每天橫穿北京城上下班的白領們,小泉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來回要花費三個多小時,除了工作、睡覺、吃飯,其餘時間基本都在路上了,即便是開車也要面臨堵車的問題,遇上修路或交通管制,開車還不如坐地鐵呢。

融360說房君(fangdai123)認為,住在郊區,房子大、價格相對便宜(現在也不算便宜了),強調的是居住的功能,但現實是,房子已經不僅僅是居住的場所,還是能爭取到優質資源的籌碼,住在市區意味著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老人能獲得更優質、及時的醫療救助。

市區還是郊區,住在哪裡更好,恐怕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如果是你會怎麼選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