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在民間,關於明朝才子解縉的故事有不少,其中多為與巧對有關的故事。據說,解縉幼時去河裡洗澡,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河邊的老樹上,這時縣令來了,對解縉說,我出個對子,若對得出來衣服便給你,對不出來我可就拿走了。然後指著老樹說:

“千年老樹為衣架。”解縉昂首,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於縉。

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解縉是洪武初年人,出生於江西吉水的戶書香之家,5歲時就顯示出大異於常人的絕頂聰明,因此在當地有“神童”之譽。他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數誦千言,終身不忘。

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解縉應童子試時,尚在幼年,赴考時,解父恐他年少遠行疲累,便親自送考。進入考場時,父親讓他騎在自己的脖子上。主考官一見,心中有所不悅,以孝為先的社會,應考的學子竟然騎在老爹的脖子上,不成體統。進場時,主考官即景出一聯,讓解父作對,對出了,才准許他們進考場。說考的上聯是:

子將父作馬。

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這句是很貼切的實景描述,大庭廣眾之下,這樣的寵溺孩子,是有點不妥,所以,解縉的父親聽完主考的話,羞得面紅耳赤,一時接不出下聯來。解縉的父親解開也並不是普通之輩,曾二魁胄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是當地有名的大儒。

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騎在父親脖子上的解縉,可真是機靈過人,他眼睛一轉,立馬應道:

父望子成龍!

這四字,看來似平易,但就當時當地而言,解縉要替自己和父親解圍,除了這四個字外,再沒有更圓滿的說法了。此後,“望子成龍”常常被人引用,從而成為一句成語。

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童子試後,解縉也如聯中所講,步步精進,終躍龍門,於洪武二十一考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著有《解學士集》、總裁《太祖實錄》、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等。

上聯:“子將父作馬”,解縉巧對下聯,至今無人超越!

解縉不僅文字功底深厚,還擅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主要書法作品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遊七星巖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明吳寬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解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