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安徽第二个“国宾馆

作者 李云胜

曾是安徽第二个“国宾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假如说稲香楼就是安徽的“国宾馆”,主要承担高规格的内务接待,那么,华侨饭店就是一座涉外旅游饭店,以接待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外籍华人为主。能够入住这两个地方,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华侨饭店原址即在今天的长江中路银泰中心一带,1954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初名为江淮旅社,当时是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的交际接待单位,由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交际处领导。

到了19626

月,划归安徽省商业厅领导。196810月,江淮旅社改属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行政小组领导,并易名为“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第三招待所”。19727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第三招待所恢复原“江淮旅社”名称,隶属关系不变。

197211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决定江淮旅社同时挂“华侨旅行社”的牌子,江淮旅社革命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华侨旅行社经理。198111

月,江淮旅社易名为“江淮饭店”,隶属关系不变。198811日江淮饭店划归安徽省侨务办公室管理,198812月,易名为“华侨饭店”。

以前,国家领导人来合肥,基本上都是入住稲香楼宾馆。但195815,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合肥视察,当晚就下榻在那里。

1995年的时候,华侨饭店经过改造,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有了3幢客房楼和1幢餐厅楼,建筑面积为21700平方米,共有客房268间(套),床位635张。也就是在那一年的8月,华侨饭店作为安徽省涉外三星级宾馆获批准并正式挂牌。

要知道,星级宾馆当时只是在沿海城市才有,安徽可是凤毛麟角。

当时华侨饭店有ABC三座楼,B楼的整体环境档次最高。这座楼设施考究,客房里安装着进口洁具,配备了一次性卫生用品,如洗发水、浴液等。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出差在外都喜欢拎着人造革的黑挎包,里面装着毛巾牙刷牙膏等物,那时的国营招待所服务意识普遍较差,房间设施简陋,除了开水瓶和床铺是必要的,洗澡要去公共沐浴间或者自己拎开水瓶在房间擦洗。直至90年代以后,客房里才普遍配备空调彩电,以及独立卫浴、一次性洁具。

B楼里安装着人们闻所未闻的中央空调,日立电梯也悄然在这里进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