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迴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鷹派幕僚被認為是醞釀和策劃此次對華關稅措施的幕後推手。面對同中國的貿易逆差,鷹派主導的白宮經貿團隊是如何選擇性的忽略美國自身問題,而找中國來當替罪羊的呢?

在這一輪中美貿易摩擦當中,或許我們應該首先記住發起這輪對華貿易攻勢的三張面孔。首先是美國貿易代表鷹派談判專家萊特希澤,另一個是白宮首席貿易顧問皮特·納瓦羅,他也是英派的代表性人物。另外還有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羅斯

據說這三個人策劃了對華關稅壁壘,而就在過去的一個星期當中,三人先後登上了美國的主流電視臺表態,繼續責怪中國為對華貿易制裁在本國製造輿論聲勢。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皮特·納瓦羅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當我們有5000億的貿易逆差時,這是一個本來就已經輸掉的戰爭。我們貿易逆差存在了太久太久。”

美國貿易代表萊希太澤:“我們跟中國有375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逆差,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一半逆差都來自他們(中國)。

美國總統貿易顧問皮特-納瓦羅:“他們(中國)的GDP從1萬億增長到了12萬億,期間我們失去了6萬座工廠和500萬製造業就業。這都是中國造成的。"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萊特希澤

三個人的潛臺詞是這樣的,那就是知識產權和所謂的強迫技術轉讓只是美國借用的議題,而301調查是美國採用的工具和手段,最後真正的目的是扭轉對華逆差,阻止中國趕超美國。

很多經濟學家指出這種判斷這種邏輯背後的其實忽略了很多經濟學的常識。首先,是什麼造成了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依賴》一書作者斯蒂芬羅奇犀利的指出,美國貿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人長時間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美國家庭債務消費構成了整個國家貿易赤字的基礎。他這樣寫道美國政客常愛怪罪中國貿易協定來解釋本國的事業和工資停漲問題。但貿易赤字完全是美國自己造成的,美國長時間“入不敷出”,拿明天的錢消費今天的東西,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依靠大筆向外國借錢,美國人見證了歷史上最驚人的一輪消費膨脹,政客們當然不願批評自己國家的選民的不節制和揮霍,找個外國替罪羊,要容易得多。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根據銀行和美聯儲的數字,1970年美國家庭消費支出6666億美元,2017年這個數字激增到了13萬7000億美金。美國人口雖然只佔全世界4.4%,但他們消費了全世界22%的商品,一邊是花的錢越來越多,一邊是存的錢越來越少。1970年美國家庭存款佔GDP比重有13%,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只有區區的2.6%,而美國貿易順差的趨勢,正是止於1970年,從那之後,美國幾乎也沒有經歷過貿易順差,而逆差是逐年上升,一直到了2017年的5681美元。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耶魯大學羅奇教授的定量分析也解釋了國民儲蓄率低和貿易逆差大的正相關性的全球普遍意義。他發現,國民儲蓄率低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加拿大、芬蘭、法國、葡萄牙和希臘,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高於其他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而德國、日本、荷蘭、挪威、丹麥和韓國,這些高儲蓄率國家,更經常出現貿易順差。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誰借給美國人幫助美國人實現他們的消費,外國債主中國排名第一,1萬1680億美元。其次是日本,但是我們通過投資美債,也賺取了相對穩定的收益,這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白宮很少提到的是從高儲蓄率的中國借款幫助了美國消費這一個事實,而總拿對華貿易逆差來做文章。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經在幾年前接受採訪時提醒美國,不應該以零和的思維看待中美貿易關係。鮑威爾巧妙的形容了中美經貿的共生關係,“中國把東西賣到美國沃爾瑪超市,美國消費者去沃爾瑪買這些商品。中國賺取收益後,再拿這筆錢買美債借錢給我們。這是一個很棒的經濟循環。人們不應該破壞這個經濟關係。大家都從中獲益。”

美國打出千億關稅牌,中國外交部強勢回應,奉陪到底,堅決回擊!

在全球化的背景當中的其實每個國家在工業化的進程當中,都保持過長期的順產,我看美國從1874年到1970年的,97年裡面有93年的順差,而德國從1880年開始的137年裡有84年的順產,日本從1981年到2010年連續30年順差,中國從90年代工業化進程加快一來一直保持順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