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抗戰老兵入土為安 陪伴早逝親人願望難圓


郭文科,1925年1月出生。十歲喪母,12歲時父親把弟弟和妹妹送了人,安排自己去學剃頭,隨後參加了新四軍一支隊,兩年後父親把他和12歲的弟弟及堂哥也帶入了新四軍,由於弟弟年齡太小,給惠浴宇同志當了勤務兵。後來父親、堂哥、弟弟均在抗戰中犧牲,他也受過一次重傷。當班長時剛20歲左右,手下的兵更小,一次他們班在一個破廟裡為病逝的羅炳輝副軍長守陵時,手下的兵竟然放了鞭炮,引來一場虛驚,他和小兵都捱了訓。

建國後他調入空軍,在臨汾12航校工作。圖為他和戰友們合影。

圖為他和戰友們赴大寨參觀。

1986年,他離休回到了揚州,有一個十幾人的大家庭,這是他在戰爭年代不敢想的事。

2018年4月12日,他因病與世長辭,5月8日是他的下葬日,長子抱著靈柩,他的老伴難捨難分。

當日早晨,古城揚州天空陰霾,抗日老戰士郭文科的骨灰在家人陪同下啟程前往墓園安葬。

從孑然一身,到今天子孫四代同堂,是他當年束髮從戎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本來他想葬在母親身邊,生前曾帶著兒子專程尋找,但八十多年前的墳何處能尋?後代們只能就近安葬了他。

剛入門的長房長孫的媳婦按照習俗給爺爺的墓穴撒下錢幣,求得祝福。

按照揚州本地習俗,長子頭頂骨灰盒,意味著子孫滿堂生活幸福,也意味著從此將家庭的重擔交給長子。儀式結束後,所有參與人都跨火盆,新的生活還要繼續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