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天盡頭有東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

如果真有時光機,你會選擇去何時?旅行不僅幫我們實現空間的穿越,還能引領我們去往不同的時光隧道。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不可能實現兩次同樣的旅行。讓我們跟隨下面四位作(編)者,走入不同的地理時空。

只要天尽头有东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

《一念桃花源》 比爾·波特 2018年5月 中信出版社

比爾·波特可能沒有想到,自己對於中國的興趣會成就半生的事業。繼《空谷幽蘭》、《禪的行囊》、《尋人不遇》和《江南之旅》後,他的尋訪中國系列又添一本新書《一念桃花源》。他自己表示,這也是出書合同中最後一份作業,之後,他就準備在西雅圖邊上的湯森港的寒舍過他的田園式退休生活。

這本書中,比爾·波特記錄了自己拜訪36位中國古代詩人遺蹟的經歷。他去他們居住和寫詩的地方,找他們的墳墓,用威士忌給詩人們敬酒。

因為感覺和陶淵明特別有緣,他曾三次去廬山腳下的陶淵明故里。因為朋友送他《和陶合箋》和《陶詩匯評》,他因此知道了陶淵明是蘇東坡心目中“高峰絕塵”的偶像。對於一位詩人的喜愛,促成了他對於兩位詩人相隔七百年“靈魂對話”的興趣。他踏著陶淵明與蘇東坡的足跡,經揚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瓊州,再回溯到陶淵明的故里廬山。陶淵明、蘇東坡、王安石等人遺留至今的遺蹟、當時當地的處境、心態以及隨之而生的詩歌、理想,在波特優美流暢、明白如話的文字中自然浮現。

只要天尽头有东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

《假如真有時光機》 (日)村上春樹 2018年5月 南海出版公司

“只要天盡頭有東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這是我的癖好。”“旅行記這東西,還是得在旅行剛結束時一鼓作氣寫下來,否則怎麼也不可能寫出栩栩如生的東西。”村上春樹是個顯性的旅行愛好者,不過,也許連無比熱愛他的讀者也並不知曉,他還出版過好幾本遊記和記錄海外生活的書。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村上接連出版了《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究悲哀的外國語》《旋渦貓的找法》《悉尼!》。不過他本人並不很感冒這一類型的文字,覺得“啊,遊記嘛,暫且就算了吧”。因為一邊想著“這次旅行可得寫點什麼”一邊旅行的話,會很緊張,相當累人。他索性放鬆心情:“別去思考工作,清空大腦,安安心心地享受旅行得了。”

不過按他所說,“有時又彷彿突發奇想,受人之託寫點兒旅行記。”

這是一本旅行隨筆,或者說是圍繞他造訪過的世界各地,將這二十年來為幾本雜誌撰寫的原稿結集而成的書:遍佈苔蘚的冰島,邂逅沒有尾巴的羊和可愛的迷途之鳥;再訪《挪威的森林》的起點希臘小島,在日益繁雜的街上追溯遙遠的記憶。在梅雨季節去熊本,拜訪夏目漱石的故居……

只要天尽头有东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

《中國遊記》 浙江文藝出版社 (日)芥川龍之介 2018年3月

他一面感嘆上海“管絃樂技藝之高超,非淺草能比”,一面又驚詫於拉扯客人的黃包車伕,貪得無厭的賣花老婆子以及往豫園荷花池撒尿的男人,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帝國沒落的辛辣可怖的象徵。湖心亭這個海上第一茶樓,在他筆下成了“一搖搖欲墜、凋零破敗的茶館。”可來到城隍廟,他又被端坐正中的城隍爺、分局左右的判官所震撼,因為它們同他讀過的《聊齋志異》、《子不語》中的插畫無異,讓他久立殿中,不肯離去。

作為“尚注重漢學修養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後一代知識分子”,當時中國現狀讓他心中產生巨大落差。對中國既愛且失望的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這本書中。此外,本書還保留了芥川龍之介拜訪章炳麟、鄭孝胥、辜鴻銘等名人的記錄,值得一讀。

只要天尽头有东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

《d設計之旅:京都》 9日 (日本)長岡賢明 編著 2018年4月 中信出版集團

如果拜訪過位於東京世田谷區的D&Department商店綜合體,很快就會明白這本日本雜誌書以及它想要倡導的生活方式究竟是怎樣的。店中陳列了從日本47個都道府縣甄選來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手藝和經典地方設計。《d設計之旅》雜誌書與這些日本各地風物設計互為說明,看到物品會想了解故事,瞭解故事會想看到實物,雜誌書、商店、展覽三位一體,將全日本的風物設計帶到眼前。

D&Department綜合商店開設了包括東京、北海道、京都、靜岡和韓國首爾的13家線下店,《d設計之旅:京都》雜誌書為中文版系列的首部之作,《奈良》《東京》《岐阜》等各期將在後續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