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記得當筆者還是個初燒的時候,就已經對Ultrasone極致這個品牌有所耳聞,它對於普通燒友來說,就好似耳機行業的奢侈品一樣遙不可及。但這種給人“類奢侈品”感覺的第一印象,其實又完全不貼切,因為它同時也是一家擁有60多項技術專利、在歐美的專業領域中擁有重要地位與不俗口碑的“黑科技”品牌。本文所體驗的Edition8 Carbon隨身頭戴耳機,就是旗下最經典的型號之一,同時也是行業中罕見的高端直推向便攜式耳機。

處處彰顯“貴氣”的外觀及工藝

這樣一個連品牌名本身都違反國內廣告法的廠家,刷子那肯定何止兩把,首先在外觀工藝上,就一直都是走的“極致”風。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筆者評測的這條Edition8為碳嵌版本,雖然每面都有著自然的弧面過渡,但整體依然是偏硬朗的風格。表面以鏡面工藝為主,碳纖維面板潛入在鏡面內,形成一個U字型的紋路,顧名思義“嵌碳”。耳機本體面板的顏色是接近香檳金的,而實際拍攝中這樣的顏色很難還原,因為往往它的鏡面反射出環境中的一切物體和色彩,給筆者的拍攝帶來不小的考驗。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鏡面的PVD鍍層在視覺效果上非常震撼,幾乎就是一面金色的鏡子般,讓面板兼備了細膩的觸感與金屬的貴氣,而這種材料極易劃傷,所以使用中會讓用戶不自覺地注意保養和愛護,也是繼筆者把玩過的W5000、TH900後,為數不多的又一款、也是唯一的金屬款,工藝能達到“收藏級”的耳機產品。

為了保證便攜性,控制重量,各個部分的材料選擇都需要做一定取捨,金屬往往是會被“舍”的那部分,Edition8 Carbon在頭梁連接處使用了一種高強度的工程塑料,表面打磨後加以豎紋處理,依然具備了金屬的質感。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左邊鑲入了一塊亮面金屬板,上面是每副Edition8的唯一編號,右側則是極致最引以為豪的黑科技“S-logic Plus”技術,這也是包裝正面唯一顯示的專利技術,重要性可見一斑,筆者會在下文的聲音體驗中具體談談。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Edition8因為本身也是針對手機用戶設計的產品,配備線控也是必然的,可兼容IOS/安卓,實測中收音效果極為清晰,且有相當不錯的環境降噪、抗風噪的效果。

線材方面,既然是針對隨身用戶設計的,肯定不能像同價位的巨型頭戴那樣配備一根“麻花藤”狀的線材,Edition8所用線材的質感從柔軟度、外皮工藝、插頭做工這些方面都無可挑剔,且mmxc的可換線規格,給筆者一種把他它拆下來用到自己的隨身耳塞上去的衝動。不過線材的插頭為母座式,有嵌入的凹槽,所以傳統的mmxc線材接到Edition8上時可能會無法固定牢。

奢侈級的佩戴體驗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當聽到便攜頭戴耳機,筆者算是個“談佩戴色變”的用戶,一款優秀的頭戴耳機,佩戴必然得兼顧眼鏡黨、頭大黨、招風耳黨,對於這種緊湊式結構,能把人體工程學做好的型號真的是屈指可數,好的佩戴感,必然是輕質、不夾頭、不硌耳朵,久戴不累的,剛好這四點,Edition8完全具備了。

在包耳式的結構中,Edition8的耳罩內部夠深,筆者這樣的招風耳,也沒有膈應的感覺,且皮罩似乎是採用了類蛋白材料,柔軟度有保障,但厚度非常足,所以幾乎不會帶來任何壓迫感,加上封閉式的結構,伴隨著的必然是極為優秀的物理隔音,非常適合對降噪有一定要求的用戶。

便攜式耳機所發出的“旗艦聲”

Edition8採用了40mm的三重低音鍍鈦單元,頻寬6 - 42000 Hz,雖然官方把它定義為直推耳機,但30毆、96 dB的靈敏度,從紙面參數上看可並不是好伺候的類型,實測在手機上音量至少要開到2/3才能達到比較飽滿的聲壓,不過肯定的是直推下的聽感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想要把它的真正實力完全榨出來,還是需要專業播放器來伺候,如筆者這裡選用的像AK240,當然了,手機直推下的聲音表現也會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不同於傳統的大部分封閉式耳機,Edition8給人的第一印象居然是通透、開闊,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極致最引以為豪的“S-logic”技術。

“通過使用分散式驅動器定位,讓音樂似乎是圍繞在你的頭部周圍,取代了其他傳統耳機直接敲擊內耳的聲音,在聲音進入耳道之前,使聲音通過不同的方向向外耳表面反射,從而獲得自然的三維立體聲。這是世界上僅有的能提供三維空間聽覺的耳機系統。”

這樣的技術,說白了就是一種讓耳機能夠最大程度地模擬真正的環繞聲的能力。實際聽感中,這僅僅40mm的單元能夠帶來的聲場表現確實超出預期太多,橫縱聲場的規模、合理的比例分佈,可以與不少更大尺寸、開放式的頭戴式耳機相媲美,甚至在包圍感上更勝一籌,至於絕大部分的便攜式耳機來說,則根本談不上“環繞”一詞了。而相信有一定聽音經驗的朋友這個時候可能會擔心相位的問題,會不會混亂,會不會體積過細、不均勻等,這裡可以很堅定地告訴大家:結像完全正常,並且器樂的分離度達到了在封閉式耳機中罕見的優秀。

三頻方面,Edition8沒有明顯的偏向,不管是中低頻的氛圍感,還是高頻的延伸與質感都塑造得可圈可點。儘管有“三重低音鍍鈦”單元的神秘加成,實際低頻並沒有轟轟的感覺,下潛有質量,瞬態較快,直推下量感偏多一些,手機直推下的量感稍多,結像略糊一些,不過不會影響整體的聽感和通透性。這樣的低頻是在聽歐美流行、搖滾會顯得尤其帶感,雖然是德國的品牌,可並沒有森海的沉穩,拜亞的溫厚,居然聽出來了一絲熱情澎湃的“美國聲”的感覺。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既然是到了這個價位的東西,而且是一種類奢侈品的產品定位,聲音風格上沒有一定的“個性”的話,是很難讓消費者買賬的,這樣的個性往往體現在中頻的味道上。Edition8的中頻在保證極高素質的情況下,展現了相對溫潤而舒展的風格,人聲的位置靠前但不算貼耳,結像不算大,但是邊緣兩端有明顯的柔化痕跡,加上一些輕微的顆粒感,在男女聲的平衡上做的非常到位,尤其是陳奕迅、張學友這類本身就非常醇厚的聲線,女聲上不是太適合“小清新”的類型,而是能夠完美還原Adele、Beyoncé這樣的歐美女嗓在聲音中的力量感與爆發力。作為一款流行向風格的頭戴耳機,Edition8除了甜美系的ACG萌音之外,基本都能遊刃有餘,並有自己突出的長處,輕微的音染豐富了聲音的感情與張力。

雖然總的來說就是通透類型的聲音,但這樣的開闊感怎麼都是有個邊界的,根據筆者的聽音經驗,封閉式頭戴耳機在高頻的拿捏上如果“翻車”,會嚴重影響整體的聽感。Edition8在高頻亮度上比較保守,沒有直衝雲霄的感覺,但也沒有暗到像被砍了一截,但保留了豐富的泛音細節,結像纖細而不銳利,耐聽有餘,不過它的高頻對前端的控制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音頻硬件較為低端的手機在為了獲得足夠 聲壓開大音量後,會有明顯的齒音和整體高頻的刺激感。不過也不用擔心,筆者實測在Xplay6、iPhone6S、note8、小米6等手機上都能獲得非常不俗的聽感,只是有條件的話還是搭配一套好的前端“伺候”好Edition8吧。

隨身耳機的“極致”?Ultrasone極致 Edition8 Carbon體驗

萬元聽個響?其實它是實力派

雖然筆者一開始也抱著懷疑的態度去使用Edition8 Carbon這副耳機,沒想到在貴氣的外觀下,聲音的硬素質和調音完成度上都有非常驚喜的表現,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泛流行音樂的聆聽需求,其優秀的瞬態水平使得它在歐美搖滾、嘻哈的表現上會有不輸給同價位旗艦級發燒耳機的水準。雖然可能購買它的人並不一定是衝著所謂的S-logic等音頻黑科技去的,但筆者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Ultrasone極致出品的這款逆傳統而行的高端便攜式頭戴,“盛名之下,其實俱副“,Edition8,真的做到了”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