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主人翁需要什麼教育?

第一個從理性到感性。

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

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還有你需要會玩,你需要找到意義感。

簡單說,2040年,當我們和美國的人均GDP平等的時候,活的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

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而且有點自己的小追求。

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長們會建議兒女們選擇公務員、銀行櫃員和土木工程師。因為一技藏身,有一個組織,有一個單位,有一個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長會鼓勵孩子們去讀國際貿易、金融和計算機工程。

但是在2040年,社會中最核心、最優秀的一群人,在我看來,一定幹著像“產品經理、導演、旅遊設計師”,這種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職業,這種職業,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第二個就是從規劃到創造。

我們先來看一個著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時候,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目標對於人生的結果調查發現,

27%的人沒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目標清晰但比較短期,3%的人目標清晰且長遠。

在過去了25年後,發現目標越長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為了頂層,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

但經過調查證實,這完全是一個從頭到尾編出來的故事。編出來的故事,為什麼那麼流傳盛廣?因為符合我們對於錯誤的判斷,我們總是希望未來被計劃、規劃、設定,父母親希望孩子能夠很早就定下來,不要動。

在我看來,未來你給孩子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決定的時候不讓他做,小學不讓他做,大學不讓做,媳婦不讓他挑,房子不讓他選,工作幫他找好了。於是到他35歲那年,真正面臨他的職業變化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沒有做過選擇。

所以在今天,一個真正比較恰當的人生態度,是適應比規劃更重要。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定一個三到五年的計劃,就足夠了。然後有極強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擁抱變化,在恰當的時候,可以創造自己喜歡的事業。

第三個趨勢是,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

在一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能力。

所謂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愛因斯坦成功的創造了一個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興趣變成自己的熱愛,還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後的意義感。

所有這一切,都能讓你覺得:工作雖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為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沒有一個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是老師,有一天,他在一個小吃店吃飯,走進了一箇中年人,提著一個小提琴,旁邊跟著一個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剛參加過一個小演出,但這個小姑娘嘟著嘴不開心。

原來這個小姑娘剛剛參加過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她父親就說,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

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這個時刻陪伴著你。我那位朋友聽完很不爭氣的哭了。

所以我想,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在未來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幫你的孩子,拿到這個能力。

未來的主人翁需要什麼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