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莊家黑手段,被解密

社會上無論哪種行業,都有可能出現惡意坐莊、哄抬市價,破壞商業正常秩序,利用不法行徑的惡劣手段,達到個人私慾的奸商大鱷、操盤莊家。

而在我們中藥材行業也不例外——“建倉、造勢、出貨”就是中藥莊家屢試不爽的“三板斧”。

中藥材莊家黑手段,被解密

莊家的一板斧:建倉

中藥材莊家喜歡選取那類品種“建倉”?“建倉”期間,產地、市場一般會出現什麼“異動”情況。

一般情況下,中藥材莊家囤積藥材“建倉”,有三個首要條件:

一是:在地生長年限較長的品種

二是:行業吞吐用量很大的品種

三是:杜絕“冷、背、奇”品種。

為什麼喜歡在地生長年限較長的品種?

因為中藥材從建倉到出貨,是需要時間空間轉圜的,如果選取一年以內即可產新上市的藥材品種“建倉”,期間給予莊家造勢、出貨方面閃轉騰挪的運作時間太少。

老百姓跟風追價種植的速度要是再快一些,等莊家把某種藥材大貨的“倉”建好了,價格拉上去了,還沒等出貨呢,老百姓新種出的藥材迎頭趕上——那莊家還叫莊家嗎?恐怕要叫“哭家”了!

所以,中藥材莊家比較青睞於:生長採收週期3-5年之間的家種藥材品種、或者生長年限更長的野生、半野生品種。像:人參、三七、重樓、白芨等這些都是屬於生長年限較長的家種或野生品種——“建倉”運作這些品種,新、陳藥材銜接交替需待時日,給予莊家佈局、收網的時間空間綽綽有餘。

中藥材莊家黑手段,被解密

為什麼莊家“建倉”喜歡瞄準那些市場吞吐用量很大的品種?

因為市場吞吐用量大的品種,容易“出貨”,少則幾十噸,多則幾百噸,能夠大批量的走動、脫手!

某些藥材品種在市場為什麼會吞吐量大?因為吞吐量大就代表了這個品種需求剛性強!用料廠企多,所謂“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你這個“珠玉倉”慢慢“建”起來了,可要“貴出”時,如果因為品種在行業中用料渠道單一、狹窄,導致“糞土”甩不出去,豈不糟糕?

黃連、麥冬、黨參、川芎等這些都屬於市場吞吐量大的品種。

為什麼莊家“建倉”杜絕投資那些冷、背、奇”品種?

所謂的“冷背奇”品種,就是指那些市場不常用、流通量少的藥材。

例如:八里麻、九層塔、天青地白、木槿花這些藥材,就是“冷背奇”品種。這一類品種用料單位少,銷售渠道窄,走量不穩定。雖然“建倉”可以低價入手,出貨亦能漫天要價,所謂“三年不賣貨,賣貨吃三年”利潤相當可觀豐厚。

但是,莊家是要“賺一把”就走的人,他可不想把自己“煉”成“由一個開發商都快熬成一個房東了”——最後房子還是無法脫手的人!

那麼,莊家在“建倉”期間,產地、市場對某個品種而言,都會出現哪種“異動情況”呢?一般情況來講,莊家要搞的這個品種,行業會出現大貨漸快,小貨仍遲的現象。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莊家在搞“抓大留小”的吸貨方式。

先把批量大貨逐步逐批抓在手裡,讓那些“零星小貨”繼續留守市場保持滯銷狀態,以免引起市場整體警覺性提高。

除此之外,莊家“建倉”,如果大家足夠細心,還能夠發現他第二個“異動情況”。那就是每到該藥材種植季節到來,該品種就會出現價格下滑趨勢。為什麼呢?因為這是莊家在“放水”作“適時砸價”,砸誰的價?

砸藥農的價!把吃進的大批“建倉”品種,在藥農準備“下種”種植之前,向市場分批“放”出一部分“水”來,超低價傾銷!

這樣一來,藥農一核算:我的乖乖,這行情價格,種出來得賠錢啊,賠錢傻瓜才種呢!得!能種的季節核算成本沒法種,不能種的季節價格“噌”一下又上去了,想種啊,也種不了啦!

扳倒了藥農“種植失算”這座大山,等於相應推遲了未來某品種新貨補缺時間。基本上莊家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收拾前面的“古人(市場貨量)”而不用擔心後面“來者”的壓力。因為沒有“來者”了哇!藥農錯過了某藥材種植季節,哪還有“來者(新貨)”補需。

再接下來,等到“建倉”後期,市場相當巨量的該品種大貨差不多盡收囊中,即是莊家對整個行業某個品種施行“鯨吞計劃、大小貨源通吃”的開始——局勢已經不可改寫,鬼子進村——全面“掃蕩”要來了。

中藥材莊家黑手段,被解密

莊家二板斧:造勢

要知道,莊家的品種“倉”,可不是隨便建立的,那是經過多方考察、持續關注,定向跟蹤,一再調研、反覆論證之下,才敲定要“建”什麼品種的“倉”。

“建倉”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賺錢的基礎,必須要有堅實的“產量萎縮、需求增大,濫市價低、藥農棄種,旱澇災害、資源受損,或用途拓展、前景可期”的依據作為出發點的。

也因此,莊家在給品種“造勢”時,話題由頭多多,隨便拋出幾個“事實情況”都能讓市場跟風者、經營商家、用藥企業察必有據、心服口服。再加上莊家不會隨隨便便“撞”個日子就開始“造勢”拉價。

他會結合實際情況,附著在一些政府為了支持行業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上發力,或生拉硬靠、宣傳散佈一些“某些企業新藥上馬生產,該品種乃為首選原料,未來用量必將大增的”不實信息,以及利用與該品種療效有密切關聯的疫情突發事件。

或農民減種不繼、或災情致使歉收,或未來資源全面匱乏、或更替遙遙無期,或市場貨不足需等等諸多虛虛實實情況,添油加醋的發揮想象空間,並將其卑劣手法運用到極致,達到消息滿天飛、牛皮可勁吹,以引起整個行業對自己“建倉”的品種側目有加、跟風入手、超量吃進——從而達到自己全面脫手清盤目的。

如果這時候,我們的行業經營商能夠穩住心神,不去盲從盲信,並加以細心探究,就會抽絲剝繭,從中發現很多的蛛絲馬跡。例如:不管什麼渠道傳來的這個品種的利好消息,它的各方面分析、修辭、邏輯等技術層面都相當高,看似消息頻傳無序,其實均具有連貫性、鼓動性!

另外,所有人都在喊貨源短缺,可你真要有意跟風吃進,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貨物又總能把你肚子撐得溜圓,直至你囊空罷手。

我們大家為了掙錢,因為“看好後市”,所以在利好消息面前,太多的人所選擇的,都是吃進、再吃進、繼續吃進!惜售、再惜售、堅決惜售(不售)。可是,再好的戲文都有落幕的那一刻,再好的品種它也不能 永遠價漲不停。總要考慮一下、總要反思、琢磨一下:

(一)我們買進的這些高價貨源到底來自於誰?——別替別人數過錢,到了到了又讓別人把我們當牲口賣了!

(二) 我們的這些跟風藥材最終又打算賣給誰?等水落石出,短時間內供、需瓶頸效應顯現,大家都想出貨時,你打算賣給我?我的又打算賣給誰呢?

但是,不僅衝動是魔鬼,人的貪性也是與生俱來的,一旦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刻,又有幾人願意去深究其裡,在某個品種已經被莊家吹噓宣傳、造勢運作到炙手可熱、沸騰至頂的極限之地,大家的眼裡所裝滿的皆是“這是一個天天都漲價、隔夜就掙錢的品種!不買才傻呢!賣了更傻呢!”——殊不知,少數人看好的品種,才是好品種!當多數人都看好的一個“好品種”,就真的已經不是好品種了。

也所以,為什麼“傳銷”在中國橫行了這麼多年,直到現在,盲從盲信的人還絡繹不絕、前赴後繼呢。而藥材行業人群,也都是凡人一個,有時候一旦腦子被層層加碼的虛妄、泡沫信息所迷惑、左右,其實,也並不比那些“被傳銷”的人群聰明多少,一定要說聰明的,也就只有那個手法老辣獨到、計謀瞞天過海,最終得以金蟬脫殼的莊家吧。

中藥材莊家黑手段,被解密

莊家三板斧:出貨

行業有句話叫“吃了你得有本事吐出來才行”,形容中藥材行業“買進容易賣出難”,生意不好做。

那麼,莊家的貨量可不比散戶,佔比又那麼大,出貨時怎麼化解風險呢?

首先,莊家也未必真能有把握、有能力,在最合適的機會中,一次性或短期內把貨全部清盤的。

一般來講,當大家都看好,一窩蜂高價跟進時,這個時間段,就是莊家出貨的最佳時機,如果在這個時機中,莊家能把自己低價位的貨,高價出手百分之60-70%就很了不起了!當然,真能出這麼多貨,剩下的部分就是一腳踢進河裡餵魚,他也已經賺大發了!

那麼,莊家真會把沒有出掉、剩下的部分“倉餘”踢進河裡餵魚嗎?當然不會!當大家高價跟風吃進,品種卻又遭遇上升乏力,市場出現“滯脹”情況,價格不上不下時,這個階段,當是莊家“餘倉”出貨的第二時間段。

這個時段,莊家的貨,為了避免引發群體恐慌,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價格“大跳水”,一般不會再向市場跟風散戶“放水、填鴨”,而是選擇性的“出貨”。

第一:繞過市場廣大散戶,選擇那些產地、各市場該品種專營大戶,他們這些人對外有“真實性的“銷售渠道、吐貨量且“廣而大”,私下與他們利用“分肥”合作的方式拋貨是一種最佳捷徑。

第二:還是繞過市場小散,去和那些與大型製藥企業有批量訂單的供貨大鱷、公司、飲片廠企,以低於市場價的允諾下,秘密洽談,達到雙方“採、售”雙贏意向,各謀所需,儘快把出貨量擴大化。

第三:就不只是簡簡單單繞過市場小散,而是連供貨商都請“一邊去”!或掛職於某單位,自己搖身一變就成了供貨商、或稍加利誘,借用於某人給廠企供貨的傀儡身份,或自己本身就是一公司,可以直接給廠供貨,等等手法不一的途徑,去尋求那些確實需要大批該品種原材料的製藥大企,以超低、特供形式面談議價。如此優惠條件,不怕你藥企不為之心動!

這時,當市場大批散戶還在苦苦等待莊家繼續衝鋒的號角、不願醒悟面對,當所有被“套牢”的人群還在依然堅信:目前該品種市場“滯脹不前”,只是暫時緩腳稍停的現象,當“所有的所有”行業跟風者,仍然高度痴迷幻想高價將會在未來很快再現再升時,殘局還在——莊家已經洗洗睡了。

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大家醒悟過來,謾罵懊惱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我們唯能做的:就是通過這一次次的“歷史慘痛教訓”,時刻提醒自己:在以後的經營中,做到“吃貨莫盲目的自覺自省、出貨莫貪大的適可而止” 。

並爭取練出一種“嗅覺性”極高、“靈敏度”極強的“對敵”火眼金睛般地防禦能力,能及時有效地對莊家“建倉”時的“品種異動”提高洞察力,和莊家“造勢”時對他們虛虛實實“泡沫信息”加深辨別力,以及莊家“出貨”時市場顯現的“滯脹狀況”自我細查入微的分析本領。儘快審視自己打算“吃進”或已經“吃進的某些藥材,哪些是屬於市場自我調節、價格正常起伏的品種,”哪些是由於莊家興風作浪、人為哄抬的信息所致。並對自己所“看好”的品種及時、儘快加以修正經營策略,保持始終不變的“正前方”航行方向!

當然,如果一個萬一不慎,誤入莊家牢籠,並處在他們的“殺青”階段,更要迅速果斷地做出決定,對該品種:是有所保留的“斬倉止損”還是無所保留的“壯士斷臂”——如果參透了莊家以上的這個“建倉、造勢、出貨” “三板斧”,相信我們在今後的生意正常經營上,應該還是有一點規避風險的益處吧!

當然,以上種種選擇多是被動、無奈之舉,我們最終期望的、要靠的,還是政府出手,對那些惡意囤積居奇、人為擾亂市場秩序,意在以傷害群體利益、從而達到自我獨享、火中取栗的個人目的惡莊行為,予以狠狠打擊、懲罰,以還市場、行業一個井然有序、繁榮昌盛的清白之地。

中藥材莊家黑手段,被解密


【作者附語】

在本文動筆之前,就中藥材莊家惡意壟斷、與行業人士正常的囤積銷售行為方面如何區分界定問題,筆者特請教了業內幾位資深專家老師,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本質”不同的區別,一個正常經營的品種專營商,因為壓了一些常需常備的貨,不能算是惡意囤積居奇。

一個給廠企供應“大批量”的原料商,在某品種上,提前為自己生意得以保障儲備了一定貨源,亦不能算作惡意的囤積居奇。

縱是有部分產地、市場商,在自己對某品種有獨到的前瞻性把握、眼光的壓貨行為,亦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與莊家的惡意壟斷不能一概而論、混為一談的。

什麼是莊家行為,就是本文所提到的:那種以損害行業群體利益,破壞行業正常運轉秩序,惡意壟斷市場50%以上,甚至更多貨源,仍然巨量掠取、大有全盤通吃之勢,並持續積而不售,散播不實信息,誇大品種缺口,刻意製造、推動市場恐慌情緒,明顯意圖誤導、鼓動行業群體跟風,並人為主觀哄抬市價伺機拋售,給市場造成惡劣傷害、影響乃至嚴重後果的囤積居奇,才是真正的惡莊行為。

對此,筆者深以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