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白玉蘭會一行參觀松本樓,一架歷經百年風霜的鋼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超越國界的友誼

“孫中山和梅屋莊吉深厚友誼的再現,述說了中日兩國超越國籍和民族的一段往事。在一百年前,兩個國家有過這麼好的關係,希望所有人不要忘記。”2004年獲得白玉蘭紀念獎的日中協會理事、香川縣日中友好協會顧問小國宏先生在參觀東京日比谷公園的百年老店松本樓時有感而發。

今年迎來115週年紀念的松本樓,不僅是日本最早的西餐廳之一,更因見證了孫中山和梅屋莊吉的友誼而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梅屋莊吉先生的曾外孫女小坂文乃女士向大家做介紹。她指著放在一樓大廳那臺古色古香的鋼琴說:“這是當年宋慶齡夫人曾彈奏過的鋼琴。”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小坂文乃為各位講述梅屋莊吉和孫中山友誼故事的點點滴滴

“外曾祖父實業起家,對亞洲各國的革命運動十分關注。他1895年與孫中山先生初次相識時,便被先生的革命理想所打動,承諾‘君若舉兵,我以財政相助’。”小坂文乃女士回憶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之時,曾多次在梅屋莊吉的帶領下來到松本樓與日本的有識之士們會餐,探討革命事業,與松本樓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松本樓便成了中日兩國友好人士追昔憶今的絕佳去處。2008年5月,時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在松本樓設宴招待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足以見得松本樓在中日兩國間的重要地位。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通過觀看影視資料進一步瞭解梅屋莊吉支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往事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景瑩(左)與日中協會理事小國宏(右)親切交談

2008年白玉蘭榮譽獎的得主,現為Asics(愛世克斯)公司董事的花井健先生感慨地說:“梅屋莊吉和孫中山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分別只有27歲和29歲,正是因為有了像他們這樣的年輕人,中日兩國間才有了這樣一段佳話。兩國的友好未來關鍵在於兩國年輕人之間的互相交流和了解。”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隨後白玉蘭會一行來到中國文化中心,與石永菁主任就兩國文化事業進行了交流。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參觀中國文化中心展出的子愷杯中國漫畫展

貴在堅持民間交流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郭燕公使會見“上海白玉蘭會”一行

此後,“上海白玉蘭會”一行來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拜訪。郭燕公使在會見時表示,白玉蘭獎獲得者大多是長期在上海常駐工作或與上海、中國有著深厚淵源的人士。各位獎獲得者活躍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長年來致力於與上海的交流和合作,都為上海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長期以來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向全世界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對中日兩國的經貿發展來說也是重要的機會。今年是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期待各位抓住機會,為上海發展作出新的努力,為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發揮積極作用。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郭燕公使(右)致辭歡迎白玉蘭會一行。森大廈株式會社特別顧問星屋秀幸向郭公使介紹白玉蘭會的活動情況。

作為“上海白玉蘭會”的發起人,森大廈株式會社特別顧問星屋秀幸先生從1979年起長期在華工作生活,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發展進程,曾於1999年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並在2003年獲得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2014年星屋秀幸在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支持與協助下,發起創建了“上海市白玉蘭獎日本聯誼會”,每年在東京和上海兩地輪流舉辦交流活動。星屋秀幸表示,白雲蘭會的各位都對上海有特殊的感情,通過這樣的平臺,將各領域的傑出貢獻者匯聚在一起,一起為上海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共敘友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後希望此活動能長期開展下去。民間交流是中日關係的基礎,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週年,希望以此為契機,兩國關係能進一步向好發展。

玉蘭花滿枝,友誼永芬芳——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會”相聚東京

白玉蘭獲得者橫濱市市議會議員田野井一雄(左)、上海華鍾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林恆雄(右)等紛紛發言

資料:

上海市白玉蘭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為表彰對上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外籍友人而設立的獎項,對外表彰始於1989年。上海白玉蘭獎日本聯誼會於2014年2月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成員大多是2000年之後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均為日本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福利等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士。

文:陳克

攝影:、吳文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