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在延安城東北部有座山峰,古稱“天山”、“蓮花峰”。 這座山山勢陡峭,氣勢雄偉,植被繁茂,山高林密。在這座山的山上和山間谷地到處都是蒼松翠柏,在松柏樹之間傲然挺立著一株株高大挺拔蒼勁的刺槐樹。在那高高的山頂上鱗次櫛比地座落著一組規模宏大的殿堂樓閣。山上繁茂蔥鬱的林木和山頂雄偉的殿堂交相輝映,景色絢爛而壯麗,真乃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這座山就是太和山,山上的建築群就是太和觀。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延安太和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太和山太和觀是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場。太和山道觀現有大小殿堂六十五座,可謂是規模宏大,從延安市區向周邊仰望,太和山道觀無疑是延安最輝煌壯觀的建築。這裡也是中國最早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場之一。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據史料記載:早在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在太和山頂就修築蓮花城,元豐年間(1078年)道士郇道虛首建道觀紫極宮;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信奉真武大帝,在延安設道紀司於太和山紫極宮,建文四年(1024年)明成祖為感神恩,詔令全國各地大興道觀神廟,太和山亦應詔受益擴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興建了真武殿。太和山古建築群,在歷史上雖經兵火頻仍、屢圮屢建,香火一直延年不輟。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據延安市志記載:太和廟,又名真武廟,位於清涼山極頂的蓮花峰上,明萬曆七年(1579)延安知府洪濟遠曾用三年時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增修了殿堂若干間,新鑄造了4米多高的祖師銅像一尊,2米多高的銅鐘一口,還加砌了登臨太和山的石階,修築了"三天門"等。使太和山的規模至此達到頂峰。清朝同治年間,太和山廟因戰亂略有破壞,光緒年間曾又修復。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延安時,太和山亦慘遭毀壞,僅存大殿一座和祖師銅像、銅鐘及山門。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現有廟宇建築為1985年後,由當地熱心人士集資修復重建。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在真武大殿前,立有兩塊大理石石碑,左面碑上鐫刻有“神靈之山”,右面碑上鐫刻著近代著名教育家、書法家、陝西當地人士於佑任先生親筆書寫的“太和山”三個醒目的大字;在真武大殿前還矗立著兩根高大的石制旗杆,旗杆高9米。三節銜接而成,工藝精巧、式樣美觀,藝術性較高。觀內現有幾棵高大的銀杏樹,金秋時節,滿樹金葉,碩果累累,為太和觀更平添了幾分富麗和莊嚴。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山上還修建了道教碑林,將道教經典著作,黃帝的《陰符經》、老子的《道德經》、《早晚功課經》、《真武祖師經》、《太上三元賜福延生真經》、《太上玄天此鬥延生真經》以及老君的《五十六養生秘字譜》、八仙圖、二十四孝圖解等撰刻上石。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這裡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民國大家於佑任題寫碑刻的山名

  • 太和山道觀每年主要有四次廟會活動,正月朝山會,三月三聖誕之日,四月八成道之時,九月九昇天之際,方圓百里。人潮如湧、祈盼祖師、指點迷津,商賈若雲,買賣興旺,朝山而唱頌,求籤以祈福。山上還建有太和山劇場,每屆廟會之時,在這裡可舉行戲劇演出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