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拿出70年前,八路军写的欠条找政府,政府核实后如数归还老人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有许多支部队都在与日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许多共产党人,总结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所以当时共产党的许多军队都是在农村根据地上活动的,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只就是八路军了。

当时八路军跟根据地上的老百姓关系十分密切,经常会有一些老百姓拿着自家种的农作物送给八路军,还有一些妇女会帮助八路军缝制衣物等,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直是八路军铁的纪律。

这种精神也感动了当地的村民们,反而加倍的对八路军好了起来,还常常在鬼子扫荡时帮其打掩护,不过,随着这战争的胶着,八路军的境况也越来越差,当时,战士们脚上穿的都是布鞋,身上的衣服缝缝补补打满了补丁,冬天穿不暖,平时又吃不饱饭,打仗时都没力气这些严重影响了打仗时的效率和质量。


无奈之下,八路军只得向老百姓们购买这些生活所需的食物与必需品,但碍于经济情况不好,有些单子只能暂时先打下借条,日后再进行归还,但特殊时期,许多军队可能今天还在江西,明天战况发生变化就去了湖南,这些欠条有许多未能及时兑现的。

建国后,政府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还欠条的活动,许多老百姓都拿着当年的欠条前来清算,政府也实现承诺将当年欠的钱都还了回去,不过由于地域等原因,现在民间仍然有许多人手里仍然拿着当年八路军的欠条。

曾经就有一个叫做周诚贵的人拿着一张八路军的欠条找到了政府,这张欠条十分不同,别的欠条上都写着欠了多少钱,周诚贵所拿的这张欠条却写着欠一担粮,原来当年周诚贵的爷爷周模旦是当时的产粮大户,八路军找百姓借粮食的时候,周模旦就主动站出来借给了八路军一石粮食。


直到70年后,周模旦的孙子周诚贵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这张欠条,这段往事才又被挖了出来,在证实了这张欠条是真的以后,政府当即按照当年与现在的物价对比,清算了这一笔欠款,谁也没能想到70年前欠的东西竟然现在还能归还。

有人说从这张欠条上也能看的出,当年八路军打仗时的艰苦,就连粮食都要问老百姓借,也有人说,通过这张欠条也能看出八路军的纪律之严明,小小的一袋粮食都要郑重地写下欠条,还能在70年后如数归还,更体现了我党的高素质,诚不欺群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