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庆阳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庆阳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互映,直线相距为4.5公里,所以被称为北石窟寺。1988年,被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窟寺位于庆阳西南蒲河和茹河交汇的覆钟山下。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增修和扩建,形成陇东地区一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代较长的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08个,石雕造像2429尊,碑刻题记150余方。

北石窟寺165窟,是中国最大的七佛窟,是由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窟。165窟内正壁和左右壁雕凿八米高的七尊立佛。这七尊佛像面相方圆,嘴唇厚重,两耳垂肩,体魄雄健,带著北方少数民族气质特征。

第222号窟开凿于盛唐,覆斗式顶,窟高6米,宽6.3米、深5.3米。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高4.3米,磨光扁圆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善跏趺坐于方台上。南北两壁上下四层,开64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式”。

165号窟中的乘象普贤菩萨。

窟外的窟龛,为当年百姓所为,表达美好意愿。近三百个窟龛,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体断面上。窟龛因崖面自然形态分为上下两层,以回廊石阶贯通,布局有制,层次分明。特别是165洞窟高达14米,深15.7米,宽21.7米,规模宏大,全国罕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