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從此,我們的歲月,會因為胡歌的卓絕,不吝讚譽,也會因為胡歌的隱身,變得有些悵惘,會因為胡歌的非凡,聊天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高格,也會因為胡歌的乖巧和擔當,看似堅強的心慢慢變得柔弱,有了心照不宣的憐愛:“你的城市下雨了,有沒有帶傘?”“”你到底要如何承受了,才肯心安?”而這樣的話我們不敢輕易說出口,因為我們無法帶給你雨傘,也無法送去溫柔的撫慰,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願你一切安好!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胡歌曾經抗拒提及12年前夏夜發生的那件事——不是因為它帶來的痛與黑暗,而是因為它帶來的“光環”——疼痛讓長夜裡的人清醒,而光環讓長夜裡的人輾轉反側。因為,“光環”總是沉重的。

“重生”和“堅勇”在被人們不斷反覆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像一件溫暖卻厚重的斗篷,裹挾著這位年輕人,讓他前行時的腳步,逐漸化作了標籤式的姿勢——這種揹負,讓胡歌一度感到疲憊。

現在,12年過去,一個輪迴到頭了,像終於穿過了一場大夢中的一小節,胡歌不禁思考,那件事情,究竟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胡歌曾經飾演的一個角色,在劇中說:既然你活下來了,就不能白白活著。胡歌喜愛這句話,因為自己的境遇,有幾分像他。

剛剛回《射鵰英雄傳》劇組復拍的那幾個月,胡歌感到無所適從。鏡頭還是一樣的位置,可他終究不再是一樣的自己——一段走位過後,大家竊竊私語的聲音響起來,而後各司其職地行動,再一次重新布光。

那時候,胡歌的臉不能被燈光打上斑駁的陰影,鏡頭下是舊日的左臉,今朝和未來的右頰藏在“完美”的光芒背後。

胡歌站在其間,驀地覺得十分迷茫,他突然不明白自己在這裡做什麼,只是給大家添了很多麻煩——一次次的重新布光,讓拍攝的進度慢了很多。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燈光下,臉頰上的陰影晃晃頭便能甩脫,而心中盤踞的斑駁卻並非朝夕即可揮去的。

《射鵰英雄傳》拍攝結束的那天,當導演宣佈胡歌正式殺青的時候,胡歌一下子飛奔了出去。然後全劇組的工作人員在後面追他,他沿著那個海灘邊一直跑——好像是在躲避被眾人扔進海里的惡作劇,確乎是歡樂的一個場景了。

“可是後來,跑著跑著,我就哭了。”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盤踞在胡歌心中的所有的委屈、迷茫、無奈和孤獨,在那一刻完全地釋放了,好像一瞬間吞沒了他。可是即使在海天之間盡力奔跑,生活的坎坷和生命的苦難也不會就此脫落而去。即使人生如夢,你也必須真切地走過。

在《神話》之前,胡歌的造型都有長長的劉海,它像一個假的“遮羞布,”遮擋著他的右頰——可是,受過傷就需要遮掩嗎?不完美就是“羞恥”嗎?胡歌覺得,這種遮擋,才正是對作為演員的他的一種羞辱。

胡歌熬了過來,沒有在噩夢中沉淪。他錘鍊了演技,有了深入人心的角色,掙了更多的錢,贏得了更好的口碑——可是穿過夢境的胡歌,仍然感覺身處迷霧之中。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胡歌說:12年,每次想起的時候,我都會很自責。

因為胡歌一直覺得,他能夠從那天留下來,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的,有一些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的。錢和名,甚至交口的讚譽,都不是他活下來的意義,這些都不夠——都不應該是誕生於苦難的生命要去尋得的意義。

胡歌覺得,現在的自己,好像金庸筆下的“令狐沖”。令狐沖瀟灑浪漫,最可愛的地方在於不羈,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是個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隱士——卻不是一位大俠。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愛人利他、兼濟天下的郭靖是大俠;令狐沖不會考慮到國民蒼生,而郭靖會,他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會用一生來貫行“俠之大者”的目標。

而現在的胡歌,渴望能成為郭靖。

“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白白活著。”在如今的胡歌眼裡,有心“為別人”,會“為別人”,能“為別人”,才是生命的意義,才是他下一個十二年,以及全部的餘生來收穫的意義。

胡歌“重生”和“堅勇”被人們不斷地慨嘆和讚譽後,變得如影隨形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穿過其他的夢境,才能醒來;而在這之前,在黑暗中,在迷霧中,在不知何時會醒來的夢中,我們一樣會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