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一個玄機

今天週一,是《基本面授道》的時間,我來說說怎麼看一個公司的股票評級。

在我們A股,如果想要看一隻股票的評級,一般是看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

一般而言,在一個研報對某個公司進行分析之後,會對該公司未來幾年的淨利潤進行一個預計,這個預計一般是在研報的末尾給出,格式一般是——

“基於該公司的某某情況,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是多少。”

注意,這裡券商的分析師們一般都會給出具體的淨利潤數字,比如說,預計該公司2018-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為7.38億、11.57億和15.92億。

在給出對淨利潤的預計之後,研報一般還會對這個公司給出一個買賣評級,說清楚到底是建議買入還是賣出。

當然,他們的表述會比較規範,舉兩個例子——

比如在華泰證券的部分研究報告中,他們會說,他們是以研究報告發布日之後的6個月內的公司漲跌幅相對於同期的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進行評級。

而他們的評級標準分為五類,分別是買入、增持、中性、減持、賣出。

買入是指,股價超越基準20%以上。

增持是指,股價超越基準5%-20%。

中性是指,股價相對基準波動在-5%~5%之間。

減持是指,股價弱於基準5%-20%。

賣出是指,股價弱於基準20%以上。

當然,每個券商的這個基準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中信建投證券,在他們的一些研報中,不是以滬深300為基準,而是以上證綜指或深證綜指的漲跌幅為基準。

買入:未來 6 個月內相對超出市場表現15%以上;

增持:未來 6 個月內相對超出市場表現5—15%;

中性:未來 6 個月內相對市場表現在-5—5%之間;

減持:未來 6 個月內相對弱於市場表現5—15%;

賣出:未來 6 個月內相對弱於市場表現15%以上。

這便是一般券商研報中給出的結論。

另外,在一些炒股軟件中,也會每隻股票的未來盈利做一個預計,它們一般是以一個圖表的形式給出的。

這個表裡的盈利預測數據往往不是某一個券商的數據,而是把市場上所有對這個公司有調研的研報數據加起來計算平均值而求得,這一點需注意。

盤面上,這個地方反彈20日均線受壓,而且MACD形成了死叉,建議保持謹慎。

今天就說到這,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