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春光,遇見最好的你

立春已過,江南溫潤的空氣裡已透出絲絲春意。這樣的早春深夜裡,想起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情節你一定知道,但我還是希望你能把它聽完。是的,用聽的,聽那連貫的音符,訴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

從前只道梁祝最終化了蝶,今朝迎上巷陌間的春風卻一怔,有蝶舞的季節,不就是春天嗎?從前只道《梁祝》的小提琴協奏曲在唱誦愛情,今天再品卻發現,多情的旋律中蘊藏了整個春天。

春日的氣息總是浪漫的,就像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開始。朦朧的豎琴引路,長笛聲從慢到快,迎著我們吹將起來。那跳躍的長笛聲,像不像春風浮動的現在?立春已過,溫度雖不曾明顯升高,但湖面上冰皮乍解,撲面而來的空氣也不刺痛肌膚,而是浸著暖意。吸一吸鼻子,這空氣還有些溼潤氣息呢。

最美的春光,遇见最好的你

雙簧管的音色像一雙溫柔的手,撥開視野中長起的春草,腦海裡的畫面上秀水青山環抱。定睛一看,山水之間有一座橋,一座亭臺,還有一雙身影。梁山伯與男扮女裝的祝英臺,在小提琴的主題旋律中相遇了。濃濃的越劇調化作醉心的旋律,聽得心裡“騰”得一下就軟下來,就像祝英臺初見梁山伯時的樣子吧,心裡多了一方柔軟的角落。

除去這流傳最廣的小提琴主題,5分鐘左右才切入的小快板才我最愛的“春之聲”。木管樂和絃樂組彼此追逐,小提琴彈跳著,速度越來越快,聽得嘴角都不自覺地翹起來了。他們是在遊春嗎,是在放歌嗎,是在誦讀書本之餘,嬉戲歡笑嗎?梁祝二人雖不算青梅竹馬,卻是少年之交,最好的時光,遇見最好的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最美的春光,遇见最好的你

春日,一年之始;青春,人生之少。難怪古來文人墨客以春日類比少時年華,白日放歌,輕快歡脫。可歡樂的時光總過得那樣快,跟著便是“十八相送”。依依不捨的情愫反覆纏繞,憂傷的氣氛讓人想到《西廂記》裡的“長亭送別”。這一折中其他句子記得不甚清楚,倒有一句“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記得分明:將行的步調迍迍,恨不得拖慢了腳步,送別的卻緊緊地跟上,不願真的放手送行。

可祝英臺的糾結與苦楚,遠比崔鶯鶯對張生的多。這時候的祝英臺還是女扮男裝的呢。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交織,就是她在努力地暗示吧。“梁兄,我家有小九妹,許配你可好?”“梁兄,萬望早他來家看我啊。”那個時代,這是一個女孩兒為愛情復出的最大勇氣,這層仍為完全捅破的窗戶紙,隔開了折柳贈別的二人。

最美的春光,遇见最好的你

聽到這,故事才剛行進至三分之一,但愛情主題的旋律已經出現無數次。不同的樂器搭配,表現出的情緒也完全不同。“抗婚”中,小提琴在陰森的銅管中掙扎,琴聲模仿的哭腔哽咽,在排山倒海的陣勢中訴說她對他的思念。“樓臺會”中,二人執手相對,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心緒再次交織。而到“投墳”的鑼鼓齊鳴中,祝英臺縱身跳入墳墓的畫面如在目前。一支主題能擴展出多少變化,就能衍生多少種力量,梁祝二人的愛戀,也就有多少個牽動人心的側面。

最美的春光,遇见最好的你

再沒遇見過畫面感比《梁祝》更強的小提琴協奏曲,一個個場景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排列,某些瞬間甚至聽得汗毛倒豎、雞皮疙瘩四起。有研究表明,音樂本身就可以讓人產生皮膚乃至身體上的反應,例如激動、打寒顫、甚至脊背發涼。每當此時就我想,我如此入戲,究竟是為了動人心魄的旋律,還是為了梁祝二人熾烈的愛情。又或者,音樂與情緒本就生而一體,分是分不開的。

最美的春光,遇见最好的你

小時候總以為,聽一首歌、一支曲子就會流淚的人太矯情,哪來那麼多情緒呢?直到自己也為一些音樂大喜大悲時,才知人同此情,所言非虛。被觸動的一瞬間,真的像是在另一個平行空間中,整整過完了一生。近來還聽得一句“人老情多”,雖從不承認青春已隨春日逝,但暗自四村,隨著閱歷的增長,自己情緒的觸角彷彿更加敏銳,能觸發我思緒的點真的變多了。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敏感的人難免有些累,但能跟著音符體會不同的生活,也是非常值得。如今又是春日將至,不久後簇簇鮮花盛放,蝴蝶也將在叢中翩然翻飛。我輩有樂有情,定不負如斯春光。

插圖 / 宋文治

專注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