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備案延期,廈門出黑名單,如何進行P2P投資?

不出意料地,P2P平臺備案傳來再度延期的消息。

從多個渠道的消息看,備案工作全國範圍內已全面暫停,延期的時間可能將有一年甚至長達18個月。

這感覺就像,宣佈了期末考試,劃了考試大綱,明確了考不好末位淘汰,然後考試時間無限期後延。考生和家長都無比焦慮。

考生想,我複習這麼半天,還不考,我都給忘了呀。家長就更著急了,遲遲不考,我怎麼才知道誰是優生誰是差生。

是很憋屈。

但出題人其實也煞費苦心。

為什麼會一再延期?第一,還沒準備好。相比其它成熟的金融行業,P2P是新生事物,監管層也在摸著石頭過河。監管細則的可操作性,監管的屬地限制,實際驗收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的複雜性等等,都是監管方面在這次網貸備案中所面臨的挑戰。如何不斷完善和調整制度,這需要時間。並且,P2P要發展壯大,外沿在哪,邊界在哪,既不能扼殺創新,也不能任由越界,從陸續出臺的互聯網黃金代銷、互聯網資管計劃等等模式的監管政策,就可以看出大致的方向。

第二,網貸備案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行業規範。現在,“不是牌照,勝似牌照”的備案政策,常態化的穿透式管理,高企的合規成本與運營成本,都已經讓平臺壓力大到難以喘息。這過程中,已經處於良幣驅逐劣幣,行業淨化的效果已經在逐步顯現,最終的那份名單,就顯得不那麼迫切。更何況,所有投資人都在翹首以盼這份名單,一旦給出,就是份超強背書,適不適合給平臺加上這個官方註腳,也要考量。

第三,監管套利的bug需要堵上。從之前廈門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因為率先備案了兩家小平臺,讓大批平臺看到了各地鬆緊不一的機會,於是蜂擁而至。逼不得已,廈門金融辦在上週發佈了通告,公佈了不予驗收備案的第一批網貸機構名單,共有440家。廈門的邏輯是,我不知道誰最後能通過,但有明顯不合規的肯定不能過,那就用排除法,先公佈黑名單。而這440家,多數是前述提到的投機平臺的分身,成立日期均為2017年,也未設有線上平臺,沒有真實開展業務。說白了,註冊了養著當個退路。

但是,這種情況下,監管的思路不斷完善了,投資人的決策相當舉棋不定。監管不落錘,但資金不能白白站崗啊,這期間該怎麼投資?哪類平臺安全,哪類不安全?

在李財師看來,平臺會有四種走向:

第一類,合規性好、備案進程較快、頭部平臺,一切都已準備就緒,除非將來政策再有大的調整,一般不會傷筋動骨,可以繼續投資,並且也適合穩健型的投資人。

第二類,備案進程略緩但還在不斷調整、資產較為優質整改壓力小的平臺,有繼續運營的決心,但也有備案通不過的風險,在備案延期的前提下,這個風險暫時後置。如果平臺收益確實不錯的話,可以做一部分配置。

第三類,一直規範運營、但確實沒有抗壓能力的中小平臺,會在這期間主動選擇良性退出,投資人有可能收益受損,但理想狀況下本金至少能拿回來。

第四類,看不出備案意願、卻還在正常運營甚至高息攬儲的平臺,備案延期只是給了他們最後一搏的機會,建議繞道。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備案延期不是備案沒聲兒了,最終的結果會是行業淨化、安全性增強,在這之前,必然風雨飄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