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連虧7年赴美IPO,一年賣63萬輛二手車,去年虧損27億元

文/AI財經社 韋傑

廣告戰持續轟炸幾年後,二手車電商終於將迎來第一家上市企業。

5月30日,優信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書,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UXIN”,擬籌集最多5億美元資金。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7年,優信整個平臺成交額達4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9%;成交量達634317輛,同比增67.9%。即平均每天賣出1738輛二手車,每輛汽車出售價格約在6.8萬元。

2017年,優信集團總營收19.514億元,同比增長136.7%。儘管毛利潤同比暴增313.4%,最終達到12.036億元,但優信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當中。

B2B業務曾單獨衝擊IPO,2017年虧損27.5億

優信集團成立於2011年,主要業務包括B2B優信拍、B2C優信二手車、分期購優信金融、以及一成購優信新車,其中,優信二手車為其目前最核心的業務。

艾瑞諮詢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及2017年,以交易筆數和總成交額來看,優信運營著中國最大的二手車電商平臺,2C和2B業務也分別是行業領導者,在二手車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41%和42%,2016年的市場份額則分別為32%和40%。

不過,受B2B業務增速放緩和B2C二手車電商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成立7年至今,優信仍然處於虧損中。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優信全年淨虧損為27.478億元人民幣,2016年淨虧損為13.929億元人民幣。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淨虧損為8.394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多虧了約3億元。

據瞭解,成立7年以來,優信先後進行過多次業務調整,其中,C2B業務及車伯樂媒體業務等均以失敗告終。

2016年4月,優信集團曾計劃分拆B2B優信拍業務和優信金融單獨衝擊上市,未能如願。優信集團董事長戴琨曾接受AI財經社專訪解釋,“去年6月17日,證監會出了一個政策,修改了上市公司重組管理辦法。那天之後,在半年之內公司沒有任何重組。”

對於優信的B2B業務,一位汽車後市場的資深人士曾向AI財經社明確表達過不看好。他指出,優信的核心業務在於二手車,雖然優信拍已經壟斷了市場,但B2B業務兩面都是對公,一是瓶頸明顯,二是利潤少。

“B2C業務,是聯合中介賣車,相當於多了一箇中介,更沒有價格優勢,況且3% 的抽成費用根本覆蓋不了其現有的廣告支出。”該人士表示。

業務鏈太長,並且每個環節並未形成閉環和自我造血能力,是多位行業人士對優信二手車的評價。

去年8月,AI財經社曾報道過優信新車業務的裁員調整,同期,針對二手車限遷開放的政策背景,優信還推出了“全國直購”,通過提供物流服務來促進二手車交易。

毛利潤同比增長313.4%,競爭仍然激烈

財報顯示,優信收入構成的來源主要是交易促成收入、車貸服務促成收入以及其他收入。2017年下半年開始,汽車金融被二手車電商視為新的蛋糕,去年10月,優信也推出了新車“一成購”業務。

車來車往創始人兼CEO謝磊曾表示,盈利模式一直是電商遲遲未能突破的,而金融是整個二手車行業最好走的一條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好消息是,優信集團的毛利潤在去年實現了同比313.4%的高幅增長;毛利率也從2016年的35.3%,上升為2017年的61.7%。今年第一季度毛利潤達到4.2716億元,同比增長了119%。

另外,根據艾瑞諮詢對市場規模的預測,中國市場上的二手車交易量將迅速增長,2017年為1240萬輛,到2022年時將達2960萬輛,複合年增長率達19.0%。加上金融、汽車後等產業鏈條服務,二手車電商的故事,仍可能講得通。

競爭對手也正咬緊不放。除了正面應對瓜子二手車的廣告攻堅戰,大搜車、易鑫在新車金融方面也來勢洶洶,也正受到資本市場的歡迎。

2017年4月,優信CEO戴琨透露,優信在全國有183個城市均已盈利,整體上也處於盈利狀態。兩個月後,戴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自己定了目標,2017年優信交易總規模將突破600億,成交車輛80萬,營收規模翻兩番。

但從數據上來看,這一目標數字最終打了個七折,反饋在招股書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