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國產動畫海報合集

博爾塔娜

近三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票房彷彿“過山車”:2015年到2016年,票房總量從44.1億上漲到70.01億;而到了2017年,票房總量卻滑落至49.9億。您怎樣看待這種現象?背後有怎樣的原因?

李劍平

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在這幾年是一個大的發展,而且發展的非常快,票房的高低和節目的儲備和出品的時間是有關的。有的項目不會每一年都出品,有的可能第一年推出沒有預料到票房這麼好,是沒有準備好第二年第三年的作品的。如果匆匆忙忙的趕上第二年就推出,這個票房是上不去的。所以總體來說國內動畫電影的票房是正常的。中國觀眾對於動畫電影有一個巨大的市場期望,那就是觀眾希望在中國看到國內外優秀的動畫電影。

在票房市場影響效果很好的作品,有的是經過了長期的前期創作或有前期的電視、電影的積累。即使沒有前期的作品積累,也有前期的宣傳,吸引觀眾的關注。觀眾在看影片的時候已經越來越成熟,無論是哪兒的片子都有優秀的和不夠優秀的影片,也有一些盲目創作的影片,都會存在這樣的現象。

這時候需要市場的逐步調節,現在動畫作品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很好的狀況,在數量增加的基礎上,創作者要給觀眾提供更多的質量的選擇。進口動畫電影的票房和影響力也是這些年才體現出來,給我們造成了一個衝擊,讓我們覺得我們擁有巨大的差距。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觀眾在接受進口優秀動畫電影的時候都在期待國內也能有這樣的影片。專業的工作者更不用說了,都覺得我的存在就應該去創作更好的影片。那麼在雙方都有這樣的期盼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好的作品。

博爾塔娜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檔,《熊出沒·變形記》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此前,《熊出沒》系列、《十萬個冷笑話》系列,都是原IP的續集,您如何看待IP類的動畫電影作品?

李劍平

近幾年,大家都對IP特別關注,都在討論IP。IP是非常好的一個出發點,它可以來吸引大家的關注度和了解。IP類電影,在國際國內都必須是已有的題材,從各個方面再去擴大它的影響,賦予新的生命力。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熊出沒·變形記》劇照

博爾塔娜

對於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和口碑,既有豆瓣5分的《賽爾號大電影6:聖者無敵》票房破億,又有口碑7.1分的《阿唐奇遇》最終只收獲3039.6萬元票房。您怎樣看待國內動畫電影的口碑與票房的關係?

李劍平

口碑和實際票房的確有不太統一的現象,其實很多電影不光是動畫電影都體現了這一點。評分的領域有不同的渠道,所以大家對於評分其實是很真實的一個表達。

恰恰是這樣,有很多真正關心作品評分的人未必去電影院實際購票觀看。所以這樣反而會形成評分的群體和觀看的群體未必會重合。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或者說有很大群體上的區別。

我覺得從評分的結果上來說,人們基本上還是比較客觀的。能參與打分的人畢竟是有自己的真實意圖。但是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也是會參與到評分當中。所以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既要把評分作為一個參考,又不能過於依賴,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判斷。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賽爾號大電影6:聖者無敵》劇照

博爾塔娜

在觀眾的眼中,國產動畫電影內容相對低齡化,多脫胎於兒童TV動畫劇集,而且有較高的同質性。您認為動畫電影創作如何擺脫這種“低領化”“同質化”?

李劍平

關於國產動畫所謂的低齡化內容,實際上並不是一個主要問題。我們仔細去看國外真正受歡迎的影片,本身其實也是是非常受低齡兒童喜歡的影片。國外優秀的動畫電影一定是重視兒童,甚至包括低齡兒童在內的觀眾群體。給兒童講故事偏向於童話傾向,這個並沒有錯。我們不能因為動畫有成人化的可能性就不把兒童作為主體。我們要做的動畫電影類型,就是要既包含兒童,又要照顧到富有童心的成年人。所謂的動畫內容低齡化並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我們講故事方式及語言的低齡化現象。

有些編劇導演等創作團隊在面向低齡兒童講故事的時候,並沒有真正的經驗,不知道怎麼跟兒童對話。他們講故事時所運用的兒童思維,實際上是想象出來的,忽視了的低齡兒童真正的智力發展。所以整個行業的創作人員,在這方面還缺乏豐富的經驗,還處於學習和不斷理解的過程。

說到同質化的問題,可能某種程度上歸因於人才的缺乏。從前期設計、編劇、後期製作等環節需要的人才並不是特別豐富,所以很多創作都是重疊的。加上大家互相模仿、借鑑,也容易形成同質化。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始終關注兒童群體,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動畫電影思維方式,不斷的學習優秀的電影作品,積累經驗。

博爾塔娜

近年來,《十萬個冷笑話》《大護法》《大世界》等成人向的動畫電影作品開始湧現,您怎樣看待成人向的動畫電影?

李劍平

現在談到成人化的動畫電影,大家覺得這是一箇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或者創作上需要突破的地方,好像說只要我們的動畫成人化了,我們就擺脫了前面所說的低齡化。實際上這不應該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關係。國外的動畫電影市場也是包括兒童觀眾和成人觀眾兩部分的,但真正佔市場最大份額的還是面向兒童的動畫電影,成人動畫電影在國際上也不是市場的主流。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動畫電影在中國比較成功的大多都是動物、童話、魔幻類的,而真正表現成人的動畫電影票房都要低很多。

我們不要期望由於我們的動畫面向成人,就會在票房上有一個特別大的突破,這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應該冷靜地去思考,某一種類型的動畫電影要面向的觀眾群是誰。我們需要不同年齡段的作品,但不能因為年齡段的問題就將受眾完全隔絕開來。

我也看到很多創作者在這方面其實是困惑的,他們既想突破低齡化和同質化的問題,又想要取得好的市場效果。成人化的動畫作品,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類型,它可以作為對社會探索和關注的一個窗口,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段的人關注動畫,喜歡動畫。但是不能把它作為動畫電影的一根救命稻草,我們還是要把關注焦點更多的放在最大的兒童受眾群上。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十萬個冷笑話》劇照

博爾塔娜

您認為如今國內動畫電影的受眾群,較過去相比有什麼變化嗎?這種變化是否會對動畫電影創作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劍平

這個不是很好比較,因為理論上我們過去不存在著大量的動畫電影觀眾,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動畫電影在市場上映。應該說中國現在的動畫電影觀影人群的形成,是受國外動畫影響成長起來的。

這個觀眾群的跨度非常大,國外動畫電影進入中國到現在二三十年了,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是從小學甚至從更小的年齡長成現在的青年人,也有的是從當年的青年人長成今天的中年人。他們有幸成長在一個能夠見證不同類型不同國家作品發展的年代,所以他們審美接受的成長過程是非常及時的,跟國際是同步的。這批觀眾願意付出時間精力去電影院去觀看,所以中國的票房才有這樣快的提高,那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也在不斷對比。

對比的時候其實是伴隨著整個中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包括在世界上影響力的發展,大家對中國的文化產生自信以後就期望中國的動畫電影能夠儘快的提高。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的觀眾他們更多的時候確實比較追捧和熱衷看國外的動畫電影,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時時刻刻都在跟國內的動畫電影作對比,他們實際上對國產動畫抱有期望,那也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觀眾的存在,才對我們的專業人員有了特別好的鼓舞和鞭策。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大護法》劇照

博爾塔娜

當前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仍以“進口動畫”為票房貢獻主力,您認為“國產動畫”與“進口動畫”還有哪些差距?

李劍平

我們目前確實以進口動畫為主,當然進口動畫的性質也在改變,有的是純進口動畫,有的是中方進行了合作投資的作品,開始有我們的人員參與。隨著國產動畫和進口動畫同臺競技,我們就可以直接對比票房、效果和口碑,找到差距。國產動畫在這個時候不是處於被批判的地位,而是處於一個非常好的跟進口動畫比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什麼現象,只要有市場和排片,有觀眾在投票,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我們經常說國產動畫缺乏國外動畫創作的想象力,實際上這並不是人的想象力問題,是機制和人的創作經驗以及團隊合作的問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看到,從技術上來說我們不比別人差,並不會弱於他們。

國產動畫和進口動畫的差距,實際上就是在於創作行業、投資集體和團隊合作的經驗上。一個行業整體的組成要隨著這些現象過程逐步的合理,才能強大。這麼多年,很多的動畫人前仆後繼都在做動畫都在想做好東西,也有更多的年輕人學成歸來。但這不是個人就能夠突破了的,因為這個行業是一個集體合作的行業,在每一個人的突破的過程中,再不斷的合作、協和、協調,融合在一起,才能促進國產動畫電影的進步。國產動畫電影和進口動畫的差距在縮小,那我們在這過程中要認真思考和對待每一個作品的出現。

博爾塔娜

縱觀國內近幾年的“中美合拍”作品,不論是華誼兄弟在2016年出品的《搖滾藏獒》,還是萬達和原力動畫的《媽媽咪鴨》,即使解決了技術上的問題,效果都難稱理想。您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種現象呢?

李劍平

很多合拍的電影,包括《搖滾藏獒》,後期直接拿到好萊塢去製作,那麼它為什麼還是有問題呢,實際上這並不是技術的問題。

我們的觀眾在看國外影片的時候,會希望它是一個原汁原味的美國影片、日本片、歐洲片,而看中國影片的時候,我們也希望看到濃郁的中國風格的影片,失去了中國風格,我們的主導就不存在了。比如美國的《功夫熊貓》系列,儘管有著濃郁的中國風格和中國元素,但依然是表現美國文化內核的影片。在這個時候我們真的要想清楚,當我們請到了國外的團隊,有了頂尖的技術支撐後,怎樣實現自己的創造力。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搖滾藏獒》劇照

博爾塔娜

2017年,《尋夢環遊記》成為動畫電影市場上“叫好又叫座”的大贏家,您認為這部動畫作品有哪些優點值得去我們借鑑和學習?

李劍平

《尋夢環遊記》這個電影我也非常喜歡,看了以後很激動。首先我覺得從題材上講,它完全尊重兒童觀眾這個群體。影片從題材、觀眾定位、類型、定位,都對兒童充滿了吸引力,以至於讓所有的成人觀眾也能夠在裡頭找到自己影子。

那麼需要借鑑的地方首先是需要資金的支持,資金一定是雄厚的,其次需要非常開放的機制,再者是電影的技術,《尋夢環遊記》代表了好萊塢動畫的頂尖水平,包括人物的質感和場景的搭建都十分驚豔。對於技術問題,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引進人才,增加合作和資金投入來實現。但這些技術怎麼服務於我們的內容才是我們著力要解決的。

博爾塔娜

除了“好萊塢”精緻的CG動畫,近期法國動畫《大壞狐狸的故事》,之前的英國動畫《至愛梵高》都登陸了中國院線,您怎樣看待這種返璞歸真的動畫作品?

李劍平

《大壞狐狸的故事》也是一部主要面向兒童的動畫電影,我在觀看時影院放映的是法語版本,在場的大多數兒童觀眾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們看的仍然興高采烈,那麼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故事本身並不複雜,僅靠表演就能夠講清楚故事,非常易於接受。這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思考:我們一直覺得要用最新的技術、最大的投入製作,沒有3D技術簡直就沒票房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像法國這樣在歐洲最有代表性的電影國家並沒有把追求最新技術作為首要目標,而是專注於電影故事本體,專注於兒童觀眾。

《至愛梵高》雖然也是一個動畫片,但我覺得它更像是一種電影的類型。這部電影的情節也不是很複雜,講述了一個探索真相的過程。但是電影的壯舉在於這是由幾萬張手繪油畫製作的,是一個實驗性的探索類影片。但是畢竟瞭解梵高的人,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關心油畫的人,也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所以這樣的電影,並不會在票房上面取得多大成功,而且本身也不現實。

所以動畫電影也不能拿票房做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我們可以看到歐洲的動畫電影實際上在面對市場的時候並沒有全力以赴的追求票房。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討論電影的不同的表現手法,是難能可貴的,這一點也很值得中國動畫電影思考。

“低齡化內容”不是國產動畫主要問題 | 專訪北電動畫學院李劍平

《大壞狐狸的故事》劇照

博爾塔娜

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相對滯後,您認為未來動畫電影市場有怎樣的發展方向?

李劍平

其實我並不覺得我國的動畫產業比其他國家滯後,我國面對其他國家動畫產業,國產產品相對有距離,而不是產業。所以不能說動畫電影市場不成熟,而是面對這個市場,我們的產品不成熟。或者說我國面對市場生產產品的這個機制相對滯後,這樣說更準確一些。

市場在這,市場標準也在這,我們還有國家對國產動畫的支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動畫電影面臨著比較公平的一個競爭環境。那麼既然有機會去努力,我們就應該儘快長大。大家都在進步,當然我們進步更快。因為隨著動畫和實拍影片的不斷融合,也隨著這個我們對動畫這種藝術的認識,更多的人也要去看不同的動畫,中國就動畫電影市場來說,一定是在現有技術上份額越來越大。另外,除了原有的美國、日本的動畫影片佔據市場,其他歐洲國家甚至其他亞洲國家的動畫電影,也會逐漸進入中國市場。

博爾塔娜

您是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目前在“動畫人才培養”方面的情況?

李劍平

動畫是一個充滿了新技術、新觀念的藝術,需要更多的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參加。所以我們在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就面臨不斷改變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國的動畫教育有幾十年的歷史,從1950年北京電影學院就開設動畫專業,上海電影廠很多優秀的老一輩的傳統動畫藝術家,有很多就是出自北京電影學院最早的畢業生。1978年之後電影學院一直在進行動畫專業的招生,但是那時候招的人數比較少,從1990年至1996年之後幾乎就年年招生了。2000年宣佈成立了動畫學院,招生的規模就相當於稍微比原來大了一些,之後全國很多的院校都成立了動畫專業,所以動畫專業的學生現在達到了二三十萬人的規模。

這個情況帶來的問題是,這麼多人在學這個專業,怎麼去培養。目前來說,各個院校也在利用自己的條件來進行培養,根據自己的學科和師資配備情況來側重計算機和漫畫。同時我們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也有改變,從原來單純的培養短片藝術類創作專業人員的角度擴展到要培養面向整個商業性市場需要的人才。

這是一個產學研創合作的機制,在這樣的培養機制下,我們選拔學要求是全方位人才,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接受不同的風格和手法,從手繪到電腦,平面到立體,傳統的藝術到最新的當代藝術,都應該有所涉及所瞭解和關心。這樣的培養和支持機制,需要相關的管理部門、國家部委、整體企業的支持,包括今天各位在這裡的討論再反饋給我們,給學生創造更好的更開放的一個環境。專業的劃分上有動畫、動畫導演及數字媒體、藝術技術、還有戲劇影視文學的動漫策劃。在電影學院的學習,是會跟整個電影學院的編劇、導演、攝影、美術、表演、聲音等結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學習合作。

結語

對於成人化的動畫電影作品,李劍平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類型,它可以作為對社會探索和關注的一個窗口,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段的人關注動畫,喜歡動畫。但是不能把它作為中國動畫電影的一根救命稻草,我們還是要把關注焦點更多的放在最大的兒童受眾群體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