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舞”之後又現神舞曲:“走走舞”為什麼這麼火!

“海草舞”之後又現神舞曲:“走走舞”為什麼這麼火!

【聽楊姐說】

雙手比心,Rock手勢,雙擊666,在美美地原地走幾步,跳兩下,再帥帥地擺個pose……這兩天在社交平臺上最火的就是這段熱度堪比“海草舞”一樣魔性的熱舞——“走走舞”!它已經是現在不少人都喜歡和閨蜜、和男朋友、和團隊一起跳的舞。

甚至,喜歡它的人到了沙漠裡也不忘了跳一段。

這個舞可不簡單,不白跳哦,誰跳舞,都有人捐錢!

確切地說,不是有人捐,而是有企業會買單——沒錯,這是騰訊公益發起的一種“行為藝術”,準確來說,應該是用“行為公益”來概括。

關於這一項目,官方的話術是這樣的:

“騰訊公益牽頭髮起的 ‘行為公益季’,旨在倡導人們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付出,以多元、創新和趣味化的方式踐行公益,讓公益融入生活日常。今年首屆‘行為公益季’的主題是‘走路就是做公益’。”

言歸正傳,以前有那麼多公益活動,為什麼這個“走走舞”一下子火了呢?

善與爆發

在楊姐看來,這個公益活動之所以能夠瞬間成為大家爭相模仿的焦點,或許是有意無意間滿足了三個條件:

第一,善。

必須說,能夠最大限度喚起所有人都有興趣參與的,一定是人性最基本的特性——“善良”。

其實每個人都不排斥公益,每個人都有一個幫助別人會覺得快樂的正常反應——只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的這種善良被太多的“詐捐”、假公益項目傷害,而不願輕易再度奉獻出自己的這種真摯的品德——因為,善良並不代表軟弱,善良也不容欺騙。

當然,光有善良,是不可能調動起這麼多人來參與的,騰訊公益的這種“行為藝術”是把門檻降到了最低,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讓人們參與進來。

第二,低門檻+形式新穎

沒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再也沒有比走路、呼吸更輕而易舉的事——騰訊把走路當做一種公益的方式來讓人們參與,更多地其實是在擴大公益的影響力,讓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讓公益深入人心。

此外,“走路就是做公益”所採取的短視頻魔性舞曲這種推廣形式,也非常適合現在人們的自娛自樂方式,快手、抖音、微視、微博上就有很多年輕人跳舞、唱歌的模仿秀,這對於當代的年輕人、甚至中年人、跳廣場舞的大媽,都是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

換句話就是,用戶參與公益的方式從被動刺激開始轉變為主動參與。

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已經與錢的關係不大了,而是調動每一個人的注意力,讓大家關心這件事其實遠比讓每個人都掏腰包更重要。

“海草舞”之後又現神舞曲:“走走舞”為什麼這麼火!

第三,真的實現了“幫助”。

從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其實騰訊很巧妙地讓捐贈方和大眾連接起來,企業匹配捐出的這些錢真實地幫助到了很多需要的人和家庭,或者是環境、醫療項目。

科技是催化劑

其實,實現計步並不難,無數計步器廠商都能實現。但難在將所有人的步數連接起來,形成一股涓流,涓涓彙集為“小溪”,至小河,至大江……

實現這一切的底層,有三個關鍵,一個是將所有的“個人”連接起來,另一個是將企業、“公益項目”這幾個社會角色全部連接起來——其關鍵,就在於騰訊的技術和SNS關係鏈資源和連接器思維。

首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難理解,很可能正是得益於2017年的試水和探索,才為騰訊公益此次發起行為公益”積累了經驗、奠定了良好的企業基礎。

其次,“你捐步,我買單”讓每個企業、個人和團體都成為公益的主角!

例如楊姐,我就可以發起一個捐步活動,捐贈1000元設置一個捐步50萬的目標,然後放在我的朋友圈裡,讓大家來捐步數,有興趣的朋友走了1000步就可以起捐,來分享那1000元。

這個玩法有點像是一場生態化反的路數——由用戶自主發起公益捐助,帶動朋友捐步一同來完成捐贈,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參與者,擴大公益隊伍。

第三,就是用“有趣”來讓公益不那麼枯燥。

楊姐點評:

騰訊做公益,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煞費苦心!

“行為公益季”其實不僅僅是可以走步捐錢,還可以通過唱歌、閱讀等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來投身公益!

不得不說,公益這件事既不能由政府一力承擔,也不能全部推給企業加重負擔。社會的事情,就要由每個社會人來參與。而騰訊對中國公益事業最大的貢獻在於:讓用戶參與公益的方式從“被動刺激”逐漸轉變為“主動參與”——尤其是在社會上存在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的背景下,非常難。

且不說一個人要去給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慷慨解囊,就算是認識的人,有時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會不願意。而騰訊要設計出一種機制,在幾個方面都能達到一個平衡,讓每一方都覺得公益這件事有意義且值得做,從各種價值上衡量都能有所兼顧,是多麼燒腦且有熱忱才能堅持的一件事。

而我們能看到的一個數據是,從2015年到2017年,騰訊99公益日期間的企業配捐和用戶捐助的比例就從1:1提升到了3:8。

看,其實大部分人還是善良的,只是需要去激發這種“善”,給它一個展現的機會。

我相信,隨著不斷有新技術的誕生,未來這個比例應該還能更高——這也就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個平臺,相信這種機制,以及,相信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