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說法:莫讓“父母心”入“坑”

律師說法:莫讓“父母心”入“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故而舞蹈、武術、戲曲等等教育培訓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紛紛開班授課,但並非每間培訓機構都是出於教書育人的目的的,因此,為了孩子的明天,家長務必要提高警惕。

律師說法:莫讓“父母心”入“坑”

縱觀近年來,類似的培訓機構攜款逃離、拒不履約的案件屢有發生,影響力較大的還有“聚某堂”案件,這些“害群之馬”已經對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同時也為各位家長敲響了警鐘。機構“圈錢”的手段固然高明,但並非毫無預兆,家長在選擇、續費教育培訓機構時應當有更多的考量,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首先,報名前需核實教育機構的營業執照,確定其是否系合法設立;

2、儘量搜索教育機構的信息,查看其規模,規模大的教育培訓機構相對有保障;

3、注意收費方式是否明確、清晰,培訓機構作為商業主體,收取的費用應當進入其機構賬戶;

比如某某菡塘”在停課前就突然將收款賬戶變更成了某個個人,此行為已經表明了其有攜款私逃、拒不履約的意圖。

律師說法:莫讓“父母心”入“坑”

4、警惕違反常態的收費行為

“某某菡塘”一直以來都是在上一課程結束時才進行續費,而在其停課前則以續費優惠等理由要求諸多家長提前進行續費,體現出其擴大現金流的慾望。

5、及時關注機構的公告消息

“某某菡塘”在停課前曾發佈消息,消息中透露出公司內部存在糾紛的問題,隨後就出現了提前續費、一夜關門、攜款私逃的現象,因此,如機構內部出現糾紛,那麼客戶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損害。

6、隨時保持需孩子的交流

孩子雖然缺乏識別能力,但卻有敏銳的觀察力,有超成年人的好奇心,而授課老師基於孩子年齡小會在不經意間透露出重要的信息。“某某菡塘”中部分家長就表示孩子曾聽老師說培訓機構數月未發工資,不少老師計劃離職的信息,但家長卻未能重視。

律師說法:莫讓“父母心”入“坑”

8、留意機構是否“不務正業”

選擇教育機構的目的是學習,那麼對於機構推出的以純營利、純投資為目的的項目最好敬而遠之。“聚某堂”案件中,家長資金之所以受損,主要是因為參與了該機構推出的一款純投資產品。

9、時刻保持維權意識

注意保留繳費憑證、合同書等資料,以免在利益受損時都無法主張,發生糾紛應當第一時間諮詢律師,在專業指導下維護自身權益。

保護自身的最佳方法就是強大自身,如果家長有了足夠的識別能力,那麼類似的事件相信必然會消除!

律師說法:莫讓“父母心”入“坑”

億律法律諮詢 北京億律平臺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葉庚清律師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