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消失”的沙漠,人類再次戰勝大自然,向沙漠要良田


讓沙漠變成草地或者森林,聽起來或許有些天方夜譚,但一切皆有可能。毛烏素沙漠就是奇蹟般的存在,沙漠化不僅並沒有繼續擴大,反而生態越來越好,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即將徹底消失。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之間,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

毛烏素沙漠降水較多,有利於植物生長。毛烏素沙漠是在一兩千年的時間裡逐漸擴展而成的,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至明清時已形成茫茫大漠。

據考證,古時候這片地區水草肥美,風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場。後來由於不合理開墾、氣候變遷和戰亂,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形成後來的沙漠。

1959年以來,已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當代的毛烏素治理,有官民兩種力量,民間和政府共同治沙。

從上世代60年代開始至今,半個世紀的治沙努力,在剝除玄虛、損耗之外,實實在在做在地面的成績依然非常可觀。

21世紀初持續不懈的生態治理使毛烏素沙漠600多萬畝流沙“止步”生綠。特別是歷史上飽受風沙侵害的陝北榆林市,如今已建設成為“塞上綠洲”。

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營造起萬畝以上成片林165處,建成了總長1500公里的4條大型防護林帶,造林保存面積1629萬畝,林草覆蓋率由0.9%提高到25%。

榆林市長期遭受北來風沙侵害,市區榆陽曆史上曾3次被迫“南拓”。如今,榆林市176萬畝基幹林帶、150萬畝農田林網和230萬畝零散林地將昔日肆虐的黃沙牢牢鎖住。

20世紀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紀初50公里以內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許多當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

在沙漠腹地,榆林市還累計新闢農田160萬畝。現在毛烏素沙漠早已經煥然一新,人們來到這裡看到的不再是漫天遍野的黃沙,而是蔥鬱的草地和樹木。如今靜靜的榆溪河流過繁華的市區,兩岸楊柳蔥鬱;浩淼的紅鹼淖碧波盪漾,湖畔鷗鳥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