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這回特朗普的賭注大嗎?

中美貿易戰,這回特朗普的賭注大嗎?

美國率先打響對中國貿易戰的第一聲槍,世界股市為之巨顫,世界局勢,錯綜複雜,很多公號都對此指點一番,但是你要問我,我只能很坦白地說,目前還沒看透。我並沒有指點江山的豪情氣概,只能說一點想法,一旦美國立下心來,要大舉提高中國的進口關稅,對特朗普來說,可能出現怎樣的情況?

最壞的是,特朗普可能因此不能連任了。

因為關稅如大規模提高,必然會導致美國在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國民工資的道路上愈發設障,這與特朗普上任提出的“創造更多就業”背道而馳,如果美國群眾不能切身感受關稅提高對自己的利好,支持率若下降,那特朗普這下搬起石頭砸腳的路數,需要智囊團費更大勁才能緩過來了。

那為什麼提高關稅不能增加就業機會呢?對手國的產品進來得少了,那本國生產的需求不是增加了嗎?那需要的人力豈不是增加了嗎?

中美貿易戰,這回特朗普的賭注大嗎?

非也,可能有部分夥伴不是很明白其中的經濟學原理,我也稍微跟各位科普下。

亞當斯密很早以前就闡述了一個公理:在任何國家,任何的交易,人們都是從售價最便宜的地方那購買他們所需要的各種物品。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之所以構成順差,是因為產品質量、價格實力明顯擺在面前。美國棄掉便宜的產品進口不用,偏要加大關稅,一來是藉口保護國內同行產業,二來是為了徵收更多的稅費,最後接盤的都只能是平民百姓,花更多的錢去購買了本該便宜的產品。

我們舉一個簡單例子:

A國和B國都生產包子,A國生產的包子要5塊一個,但是B國的包子因為效率高,只需要3元一個。如果任憑B國包子無障礙地在A國進口流動,A國的包子公司會遭受滅頂之災。於是它跑去跟政府說,老大你要制止B國,必須至少一個包子徵收2元的稅,要不然我們都會給打沉了。這樣一來,公司倒閉,員工就要失業,社會動盪,您的威望就要下降了。於是對包子的徵關稅就出來了,強制時候,一個包子徵收3元,讓B國完全沒利可圖打道回府。

這是很多人理所當然的想法,可惜產業與社會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圈子,裡面的關係千絲萬縷。你讓A國群眾本該用三塊就能買到的包子,變成了五塊。那本該省出來的兩塊錢,就成為了稅負上繳了。

這兩塊原本可以支持更多其他產業呢。

其他產業因為這類關稅的厚此薄彼,會導致消費量的萎縮,因為人們在包子上的花銷大了,其他不太重要的地方就要適度減少了。對A國而言,包子產業可能因此而增加了萬人就業,但其他產業卻損失了萬人就業。誰人可以預計這其他產業會不會構成更大的失業人數呢?

另外,關稅不能提高工資水平。包子產業可能因為關稅的原因,工資要比之前高。但是這部分因包子徵稅而工資提高的人,他們在購買其他產品比如蛋糕、飲料等上會花費更多的錢(因為其他產業失業人數多了,單位成本就高了),最後也是得不償失。從社會來說,提高工資的人,加上由此失業沒工資來源的人,會因為關稅影響,導致整體實質工資降低。

一增一減應該平衡才對啊,怎麼會如此呢?

因為裡面最大不同處在於,關稅破壞了生產結構,改變了產業規模。提高關稅,讓高生產效率的產品(B國包子)減少流入本土市場,人為保護了本土低生產效率的產業(A國包子),它會導致低效率的產業規模變大(人變多),而其他的相對高效率的產業規模變少(人變少),總體上降低了A國的生產效率,若不考慮基礎技術的質變,這隻會導致A國包子成本價格越來越大。

然而,每個國家一直都在追求生產成本的下降,還有貨物運輸的下降,來讓國民享受到更便宜、更有利於消費的價格,從而刺激消費,拉動經濟,但關稅往往就是自己加持的路障。簡單來說,我們用多收的兩塊錢稅費,建設更好的道路橋樑,讓交通便利,減少運輸成本,可是關稅卻讓本該便宜的產品加大了成本,導致到消費者需要支付更多的錢,給予更多的稅費,政府卻拿稅費補助更多因關稅而失業的人群,然後又為提高就業率扶持某產業進行高關稅……

這是一個讓人費解的怪圈,對吧?

中美貿易戰,這回特朗普的賭注大嗎?

其實各國政府都比對手國更清楚其中的矛盾利弊,可是為什麼還要繼續大搞特搞關稅呢?

那是因為,關稅,從來都不是為保護國內產業或讓國與國之間形成貿易壁壘的手段,它實質上就是國與國談判的手法,是世界政治需要。

目前美國需要向中國多方面施壓,特朗普把自己政途都押注了,不惜以自損八千壯士斷腕的法子,逼使中國就範,那中國怎麼應對呢?

我們把美國對中國加大關稅的產業好好捋一捋,其中重點就是各類機電音響設備及零配件,其次就是車輛、航空器、船舶等運輸設備,其他的玩具紡織品、塑料、鞋帽等等基本略過。

千萬不要輕看這機電音響設備,基本就是涵蓋機械電氣設備、電子產品、電器產品等等了;特別是車輛、航空器屬於設備,主流涵蓋了中國舉世矚目的高鐵和新能源汽車,一個屬於民企主營產品,一個屬於國家重點項目。以2017年為例,中國對美國的機電設備出口額達到1985.4億美金,運輸設備達到196.8億美金,分別佔據全年出口額的46.2%和4.6%。

無論從數量級或者是增長極上來說,這兩者都是中國對美國重大的出口佈局,關係到中國經濟增長,政府不能不重視。但是近年中國GDP增長的三輛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其中出口日益萎靡,為減少關稅影響,中國有意無意加大了自身的內需建設,2000年以來重中之重就是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最次之就是消費。

其中2017年以水利交通運輸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投資共約48203.74億元,房地產投資共約82020.63億元。按照2017年底6.6的美元匯率粗略計算,基礎設施投資額為7303.6億美金,房地產投資為12427.4億美金,兩者作為固定投資的代表,共佔19731億美金。

我們再對比美國這次的關稅影響金額:1985.4+196.8=2182.2億美金。兩者比例大概是10:1的標準。

對中國GDP的增長指標而言,我想沒心沒肺地道一句,其實也沒那麼嚴重,遠沒傷及中國筋骨,頂多房產後續再放放水就解決了。哈哈,我可沒說樓市就要起了哦,中美共同利益捆綁太多,樓市短期影響還不沒夠小陽春季節性大呢!

中美貿易戰,這回特朗普的賭注大嗎?

當然,其中貿易戰造成的外匯流失亞太局勢等等複雜情況就不是本號要談論的範疇了,這方面太多專家論證,術業有專攻,我水平有限,就不多表了。

哎,各位別急著噴,貿易戰還沒開始呢。目前特朗普只是簽訂了備忘錄,雖也放出了未來十五天要制定具體名單方案的風聲,但是離最後具體細節、真正實施的時間,還有得商量呢,這一切就好比老對手對壘開場白:

嘿,老弟,我要發狠了,你怎麼看?

真打還是假打?

更多內容,請手動關注:星星佬看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