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再襲,歷史將會驚人的相似

房地產稅再襲,歷史將會驚人的相似

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一切還是熟悉的味道。

記憶追溯到2011年,zf在上海重慶推行房產稅試點,開始燃起了房地產稅(房產稅不等於房地產稅)星星之火,成為後續不絕於耳似是而非傳言的始祖。

而廣州為了控制10年的大暴漲,開啟了樓市“限購”新章節,叫停了第三套房貸款,隨後提高二套首付,增加房貸利率,12年不加息了,換成響應住建部的聲勢,意指廣州將成為房產稅的擴大徵收試點,然後樓市啞火了,邁步進入遺忘時代,直到2015年深圳覺醒、16年廣州起床氣。

我們捋一捋這個配方,先限購、再加息、然後搬出房產稅。

換成今日必須要微調下:先限售、再定向加息、然後再搬房地產稅。

我沒說呢,還有飯茶後點心,開發商不堪重負降價促銷、業主不滿開發商降價砸爛售樓盤、業主投訴鬧退房、業主割肉急售房子救命......

然後全民看跌,天空灰色一片籠罩大地。

房地產稅再襲,歷史將會驚人的相似

如今樓市調控走著逛著,前兩者都順勢呈現,雖然帶著花樣變化,中間夾帶著租售同權、商住租賃,但是熟悉的配料——加強版的房地產稅立法最後還是如願而來了。

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立馬就在樓市各大頭條佔據了重要崗位。

圈中夥伴急忙諮詢,星佬悠悠哉地回覆著,讓他們先飛一會吧。

我對此的評論就一句話:

嚇人的,還早著呢,屆時若深冬寒氣凜人,這房地產稅立馬就如同哈氣吐霧一般,可有可無了。

一切符合政治任務,必須讓樓市降溫。我們尋思著,這次房地產稅立法時間點非常耐人尋味——2019年。為什麼不是2018年?

嚓,這是一個關係全國民生的大法,豈能兒戲?!

政府已經在上海重慶試行了多年的房產稅,難道這五六年的研究論證還會缺那麼丁點的一兩年了?

順帶科普下上海的房產稅徵收政策吧:

上海房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面積*新購房單價*70%*稅率

徵稅面積:對本市居民家庭給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稅住房面積(指住房建築面積)扣除。

稅率:0.4%~0.6%。

而且還有本地戶籍首套免徵和非戶籍居住滿三年退稅呢,妥妥的安撫政策。屁民們看著手裡的房子,再瞧瞧稅費,切,一兩個月的租金就賺回來了。

於是上海在這一波中翻倍不認人了。

老大一看,不妥當,藥不能停,因此升級版的房地產稅(捆綁多樣化的房產稅集合體)必須隆重放出來了。

房地產稅再襲,歷史將會驚人的相似

選擇2019時點就是因為2018基調已定:房住不炒,懂的人都不會去碰壁。

而2019更炫之處就是震懾那些2017年限售政策出臺就瘋狂購入二手房等待兩年的敢死隊,至於新房?期樓加出證還早著呢。

一年一個巴掌,反正就等你來賞臉。

但是,若果2019年,在內外關係的合力下,已然成為樓市深冬的話,這個房地產稅還要不要出來送冷氣?

別鬧,很嚴肅的,雪中送霜這樣的事,我D可做不出來。

唯一能讓這如常實現的可能性就是,2019年房價又開始瘋牛症了。但是這可能嗎?也並非絕不可能。在樓市定向加息,而另外一手定向降準下,中國時刻面對美國加息縮表的壓力測試,在沒確定調整全面加息通道之前,這左右開弓炫車技一不小心是會翻車的。

而翻車的直接災難就是撞破堤壩,大壩決堤,驟來之急,夜壺護駕。可能夥伴們疑惑了,美國加息,中國M2降為個位數,怎麼就說決堤了呢?雖知別家加息縮表,你不加息就是相對放水。而2019年房地產稅立法,就是這門閥的一個定向按鈕。

這是一場即將持續兩年的心理抗戰,zf準備的是一手正反牌。樓市如若安穩過冬,房地產稅不提也罷;樓市一旦失控,房地產稅會如約而至。

而此時此刻的房地產稅還會像上海重慶試點那般隔靴搔癢嗎?

絕對不會。一旦開徵,大概率就是首套開徵,別心裡嘀咕著我家只有一套剛需住房不會給開刀。上海測試已經證明首套免徵就是瘙癢癢,更何況自限購限貸以來,你們以為一個普通三口家庭還能低成本持有多套房嗎?代持是必定的,而對代持一套的人免徵就是放出更大的尋租空間。另外,加強版的房產稅,大概率加大稅點,後續的打包遺產稅等等系列稅收也可能捉緊議案。

單單想象下就要捏把汗了。這是相當壞的情況,在2018年步入蕭條期整體陰跌預判下,若19年樓市逆勢而漲,就代表中國經濟硬著陸,去槓桿化失敗。但保護墊不能只有一個,房地產稅調控之餘,為了更確保軟著落,我們親愛的zf還留了什麼後著呢?

資產證券化

我在七月的文章《租售同權的租賃?真的是租房那麼簡單嗎?》中已惡意猜想了(可惜你們都不感冒):

國有企業轉型為住房租賃企業,同時也是為國家資產證券化試驗做準備。實驗對象就是轉為租賃企業的“國有”企業所持有的只租不賣的物業。

而十月份猜想即言中,保利成立了國內首個租賃住房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這實驗池的儲水功能絕不亞於現實樓市儲水調控。

那究竟這爆炸信息後,樓市走勢如何啊?

說了那麼多,相信你們都迷糊了,再重複一遍熟悉的調控配方:先限售、再定向加息、然後再搬房地產稅。

資產證券化是夾帶其中的新式調控工具。

除此之外,也並沒過多新鮮了。預計接踵而來的,就是歷史的重複了。

希望我在定調的2018年,甚至是破朔迷離的2019年,還能重溫那熟悉的茶飯點心:

開發商不堪重負降價促銷、業主不滿開發商降價砸爛售樓盤、業主投訴鬧退房、業主割肉急售房子救命......

詩和遠方又再響徹雲霄,買屁房,租房才是人生之中最美妙的事。

房地產稅再襲,歷史將會驚人的相似

更多樓市思維,請關注:星星佬看樓市

星星佬看樓市:周星星腦殘粉|廣佛樓市業餘挖坑吐槽戶|只說你看得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