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股市越跌越買?你以為這是樓市嗎?

別鬧了,股市越跌越買?你以為這是樓市嗎?

早些交易日美股大跌,比特幣暴跌,A股暴跌,原本房產股異常堅挺,大夥心裡還沒來得及一聲喝彩呢,只隔一天,房產股神話結結實實給了你們一個當頭棒喝,滿屏的房產破滅神話又再重現江湖了,吹囂光輝業績也再支撐不起滿堂紅了。

怎麼,一個激靈蓋頂,全民看空了?原先鬧得沸沸揚揚的股市牛市不吹了?

我真心不懂有什麼大呼小叫的。跌是好開始,也是循環之所在,不跌,你哪裡有機會買。越漲越買,那叫傻白小粉紅。那越跌越買呢,就是大師了嗎?別忘記巴菲特啟蒙老師——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大跌後,認為底部已到,在1931年決心加槓桿抄底,結果所謂的底部一再穿破,1932年一代大師瀕臨破產。正因經歷如此噩耗,感受如此深刻,才有後來《證券分析》的誕生。

哎,這已不是隨便一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所能輕描淡寫的了。

大師真實是天災中倖存下來的。如若普通人,越跌越買,加重倉是會死人的,至少是永不翻身了。

真心話,我不認為股市具有價值投資的機會,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我不認為任何一隻個股擁有價值投資的,包括當年的安然、諾基亞,也包括如今的蘋果、facebook、茅臺、騰訊。而能夠促使買入,只因為它們某個時期相對來說“值得購入”,而達到一定階段,必然是“必須賣出”。而唯一能夠讓人漲跌寵辱不驚的,證券市場上有且僅有定投基金指數了。對的,越跌越買。

但這也不是價值投資,這只是風險攤分,在長達數載甚至十幾載的證券市場上,把風險降到了最低最低。收益,那要看長效機制。

好了,胡扯了一堆有的沒的,那在中國究竟有沒有在未來十幾年中,能越跌越買的投資品種呢?

我認為是有的。

房產投資,是我認為唯一能夠遵循越跌越買準則的中國式福利,前提是好貨。

別鬧了,股市越跌越買?你以為這是樓市嗎?

注意了,星佬又要開始講課了。

投資界有這樣一句話,左側交易,也給稱為逆向交易。這首先是自然而然逆向思維的過程,人所趨之,你所避之,人所懼之,你所索之。簡單來說就是人人合力往外推門,汗溼夾背而門紋絲不動,旁觀的你插問一句,這門不是拉開的麼?又正如當身邊大嬸阿姨都在往小巷裡擠擠擠的時候,你卻淡定地在對面空蕩蕩的大道上瞎轉悠。其次,就是根據投資物本質,理性科學地運用逆向思維,作用於不同的標的物。

用圖表說明下吧:

別鬧了,股市越跌越買?你以為這是樓市嗎?

其中A點和C點都是左側交易,B點和D點就是右側交易。A點就是在跌勢中越跌越買,C點是在頂部尚沒成形之時越漲越賣,B、D都是漲勢或跌勢開始之後順勢操作。在現實股市中,B、D更多是給業內人士稱為追漲殺跌,而A、C就是所謂的低吸高拋神技了。

但我想說,股市就是要“追漲殺跌”,切莫急於反駁,我的意思是,中國股市就大多數人而言只能做右側交易!

別鬧了,股市越跌越買?你以為這是樓市嗎?

低吸高拋神技可能憑藉一時的運氣或者人為操作的手法得以實現,但高手如格雷厄姆也在左側交易上瀕臨破產,而你又有何自信長久勝之。股市絕對不適用於左側交易,本質就是投機市場。特別是中國股市之流,並不理性有效,而是高度不確定性和反身性,這也是帶來市場泡沫和崩潰的原因,而且國情需要密切關注國家隊動向,但問題是你壓根不知道哪才是真正的國家隊意志,註定理性分析是虛無的,更多是失控踐踏。對於股市這輛超跑,一秒即可風雲變色,基於理性分析而來的左側交易,在股票市場上更多源自人為操作,僅適合於大型機構,提前佈局。股票之流對於個人,只能做右側交易,順勢而為。

或者有人會說,股票嘩啦一聲漲停,呼嘯一聲跌停,還能右側嗎?我想說這樣已經不是右側了,根本是奔潰邊緣了。人情緒的跟風週期基本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市場狂熱——追漲——利空消息出現(但往往給解讀成利空出盡即為利多)——更大的追漲——更高的價格——然後後續無力——先開始幅度下挫(但往往解讀為市場調整)——接盤支撐有回調——最後當頭棒喝直至奔潰。

而你要做的右側交易就是在追漲時候買入,在幅度下挫時候賣出。

股市市場並沒有真正的左側交易市場。

別鬧了,股市越跌越買?你以為這是樓市嗎?

真正能夠自如做到左側交易的,在中國,有且僅有房子,更專業的甚至能夠先左後右,吃盡整個魚頭魚尾,最差的情況也完全能夠右側交易。因為房子噸位夠大,並不是某個股機構就能輕易撬動的,它具有相當大的慣性,這就成為左側交易的必要前提——時間緩衝。你大可以在國家調控的時候,淡定自如地進行交易,我們來細細品味下。

房產市場將要啟動的時候,並不是一步就位的,要啟動起來,必須要較長的時候去預熱。你要知道,當下即使民智開啟,這房產仍然是專業者很少,業餘者眾多的市場。當各種條件已經隱含國家需要樓市去承接大水的時候,市場往往是非常冷的,專業者春江水暖鴨先知,而業餘者卻茫然不知河豚欲上時,你大可以先在核心區域把房子買下,佔據了房子的消費屬性,靜靜等候金融屬性的來臨。這個左側,通常還是要承受一定慣性的“橫盤”或者“跌盤”,但沒事,跌更好,跌才有更大的機會讓你佈局更多,所謂越跌越買便源由於此。

一旦上漲趨勢確定,國家調控的預期已經反映到市場上來了,比如交易契稅降低、房貸利率下調經過數月甚至一年的傳導終於引爆了房市,你的購房成本會陡然猛增,房價規模化的大舉突進,會讓你得不償失。因此,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妄想抓到最低的折扣,比如95折你不買,你偏偏要等到7折才買,這樣並非好事(因為彼時房價已經上漲到許多了)。

同樣的思維,樓市還在狂奔,噴泉效應,外溢市場均無窪地。此時政府一步接一步出臺措施了,比如房貸加息,限購出臺,而你卻往往因為此時核心區域給鎖倉,而追逐到更高價更邊緣的地方去買買買,策略就完全錯誤顛倒了。你要相信樓市具有相當大的慣性,加息、限購出臺往往會導致更上一波的上衝,包括核心區域次核心區域(可以參考330後的廣州)。你此時正確的策略是進行右側(D點)賣出。

當然,更保險的是調控政策沒出將出之前完成左側賣出(C點)。但正因為樓市巨大的慣性作用,才有可能完成左買右賣的神技操作,一魚滿吃。

自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都有羊群效應,也就是盲從心理,在財富幻覺下,保持獨立的慎思極不容易。要做到在房市跌襲而來的時候堅持買入,在房市將冷沒冷前賣出、或者風轉向右側賣出,必定是冷酷理性的操作。

有所刪節,完整內容,可以關注:星星佬看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