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彬」從中國地質大學到北京理工大學

本科院校及專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 工商管理

保研院校及專業: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工商管理

夏令營拿到的offer: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大學獎項及實習科研等情況

獎項:國家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創青春”北京市銀獎、北京市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等

科研: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每個人對“辛苦”一詞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樣的,就我而言我並不覺得辛苦。大學的學習,我是真有一種“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的感覺。

其一,我喜歡自己的專業,所以學起來有目標有動力;其二,我對前言的、未知的知識有一種學習欲。學校已經制定好了專業的培養方案,每一位學生應該都可以完成既定的學習要求,在此之外,我還願意去尋求新知識,在掌握核心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去學習更多的技能,將這些技能和知識融合起來學習是快樂的!

Q2

是否一開始就有明確的保研目標?

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保研目標,因為對保研的流程、院校的要求、個人的能力等並不是很瞭解,所以無法進行準確的定位。因此,在投遞夏令營申請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多所院校。

在申請院校前,我也是考慮了很久。第一,研究生階段仍然選擇管理學方向;第二,在北京或上海攻讀研究生;第三,個人能力方面最大的一個劣勢是英語水平才四級(雖然有託福成績,但是還不到90分)。綜合考慮到以上三點,可以供我選擇的院校就並不是很多了。此外,我聽聞上海的高校對英語的要求比較高,所以申請上海地區高校的念頭一下子小了很多。為了保險起見,我將申請的學校分為衝刺、求穩兩類,共申請了6所學校,分別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中南大學商學院,最後是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南大學的入營通知,只選擇參加了西交和北理的夏令營。

Q3

可以說下最後到達dream school的歷程嘛?

參加的第一個夏令營是北京理工大學的,總共4天,整體比較輕鬆,沒有筆試只有面試,感覺主要是根據所遞交的材料來考核營員。夏令營期間,會留有半天的時間供營員來聯繫心儀的導師,做私下的雙向交流。我也是這個時候聯繫的導師,聊得很愉快,也表達了願意進入他的課題組,在之後的面試中也是順利地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並取得北京理工大學的Offer。(因為入營的offer只有這一個在北京,加上清北人的經管類專業的難度係數太高,我的個人水平也難以競爭,因此基本上就已決定來北理讀研)。

第二個夏令營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四天的日程安排很緊湊(如下圖),但院方的接待和服務工作是非常的棒,必須要給個贊!西交管院的考核較為嚴格,尤其對英語的要求很高。夏令營期間除了常規的學術講座、交流之外,還有一場半小時的英語聽力測試、4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一篇英文文獻的閱讀並製作英文PPT、 全英面試(也會夾雜一些中文的提問)等環節。對此我也並沒有做特別的準備,由於之前有過託福的考試經驗,所以也能完成這些考核。夏令營的錄取結果在1個多月後才公示,我也獲得了A類指標(即拿到本校保研資格可直接推免)。

保研專訪 | 「陸彬」從中國地質大學到北京理工大學

Q4

你參加保研的夏令營及推免的數量大概是多少,對於選擇目標院校,有什麼建議?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的工商管理專業夏令營今年有30多人入營,按照60%的比例獲得“優秀營員”。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全院共124人入營,最終59人拿到A類指標(預推免資格),20人拿到B類指標(考研過初試線直接錄取)。

對於目標院校的選擇,我覺得需要考慮一下幾點:

(1)確定研究生的專業和研究方向

(2)確定理想的城市

(3)在滿足以上需求的前提下,看看有多少院校進入備選區,再對這些學校按照“衝刺、求穩、保底”進行分類,每個檔次最好都有備選的院校。如果實在難以滿足,將(1)(2)中的要求適當放寬鬆,讓更多的院校進入備選區。這樣做的好處是,既防止了海投費時間費精力的弊端,又避免了“全軍覆沒”悲慘的結局。

Q5

你對未來有何計劃,能與我們分享下嘛?

保研已經結束,但未來還很遠,這只是漫長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在保研結束後,我申請了新浪數據中心的實習,真正地從業務實操上開始接觸大數據,並不斷地學習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技能,也希望能夠基於管理學專業的基礎上,結合計算機技術進行互聯網大數據的分析工作,而這些技能也是結合了未來的研究方向在為研究生階段做準備。

對學弟學妹的話

走完保研路,整體的感覺就是能力是在前幾年的積澱,而保研過程並沒有那麼難,但是其中的煎熬和等待的漫長也只有自己知曉。2017保研也已經過去了,2018屆的學生開始行動起來了,但是現在就想把保研所有的流程、細節瞭解清楚並不是很必要,我覺得應該要把精力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成績,排名靠前的要保持並爭取進步,推免資格邊緣的更要加倍努力,成績不夠,一票否決。

其次,在保證學習的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比賽難度大,不要盲目參加,也不可妄自菲薄,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要不要參加,能力強的可以做負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的爭取做團隊的核心成員。論文的核心比比賽更難一些,需要仔細斟酌,尤其是經管類的核心論文,還是有一些難度的,不過一般發普刊也可以,老師們都能理解,但論文一定要是認真地打磨出來的,要有質量。

此外,英語口語能力、計算機水平和自己專業相關的課外知識等也要適當地進行,提升實力永遠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