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的這些地方你來過嗎?沈丘人過來看看!

沈丘槐園又叫中華槐園,位於行政新區北側,北鄰南洛高速,是沈丘縣委、縣政府2011年確立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該項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時遺留的近300多畝的廢舊坑塘、林帶,並將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設以現代園林風格為主的槐樹生態園建設。

  中華槐園位於行政新區北側,北鄰南洛高速,是沈丘縣委、縣政府2011年確立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該項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時遺留的近300多畝的廢舊坑塘、林帶,並將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設以現代園林風格為主的槐樹生態園建設。中華槐園佔地面積350畝,總投資1.6億元。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4581萬元,建設週期6個月-。

  中華槐園項目2011年6月30日開工,一期工程計劃6個月。目前,工程總體進度已完成70%,已栽植胸徑50公分以上的國槐79棵,從全國各地聯繫到的刺槐、黃金槐、龍爪槐、金葉刺槐、毛刺槐、香花槐、五葉槐、金枝國槐等等槐樹品質20個。一期工程春節前可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春節前為城鄉居民提供一個高品位的娛樂休閒場所。

  槐花飄香的五月,在沈丘縣行政新區北端,一個充滿創意和歷史記憶的公園即將揭開嫵媚的面紗:槐香山、槐香湖、觀槐亭、七星島、三槐橋、“千字文”廣場如一顆顆珍珠撒入園中,與品種多樣、千姿百態的槐樹構成的槐林爭奇鬥豔,與縣城內的高樓、綠樹交相輝映。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中華槐園”-。

  主要景觀有廣場入口、人文展示、槐樹品種資源、水上觀賞、兒童娛樂、靜態植物、溼地棧道、餐飲休閒等8個功能區。

  主要景點包括:周興嗣雕像、《千字文》文化廣場、槐香湖、槐香山、觀槐亭、七星島、三槐橋、三槐堂、千年古槐、五福迎賓槐、比翼槐、連理槐等。園林中擁有包括世界珍稀品種的國槐、刺槐65個,槐樹2萬多株。其中,胸徑50釐米以上的槐樹150餘株,1米以上的4株。中華槐園以生態自然、文化品味、槐樹科研等特色與京城槐園、-大槐樹公園齊稱三大“槐園”。園林可以容納上萬人的遊園休閒場所,成為河南省目前集生態旅遊、園林文化、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第一處生態槐樹園林。

沈丘的這些地方你來過嗎?沈丘人過來看看!



沈丘的這些地方你來過嗎?沈丘人過來看看!

槐店清真寺為文化旅遊景點。

  中國伊斯蘭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縣槐店鎮東關。據《沈丘縣志》載:該寺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時來華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後因西北迴民遷居該縣而加以擴建。明崇禎年間遭兵燹。清順治以後,-籍馬輝及子孫又陸續重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該寺坐西面東,呈長方形。佔地面積907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屬中國殿宇式古典建築。主要建築分正門、過殿、禮拜殿、望月樓,排列於一條中軸線上;女殿、講經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對稱分佈兩側。寺北院有園林1處。全寺院房舍共計63間,取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終年63歲之意。正門為牌樓,上懸清康熙年間進士馬朝軒親書“清真寺”匾1塊,兩側為南北便門,門上各書“週中規”、“折中矩”,意在陶冶穆斯林情操,使之言行合乎規矩,以求靜心誠意。正門內南北邊牆處立有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古碑共13通,均記載於寺史。過殿3間,中為廊亭,雕樑畫棟。正中懸明朝巡撫使巴圖魯·哈速魯題“道源無極”匾1塊。講經堂排列了禮拜正門外兩側,南北各3間,為長廊出簷廂房式建築。南北講經堂各懸“德步桑林”、“功補造化”匾,為清光緒二年(1876)伊瑪目杜寬所題。主體建築禮拜殿由捲棚、殿廳、套房、耳房、望月樓渾然構成,建築面積達900平方米。殿廳內有12根紅漆頂柱,下鋪地毯,可容納1000多人禮拜。大殿中央懸掛阿、漢兩種文字匱兩塊。中文匾書“道遵獨一”,為清廷侍衛馬廷襄所贈,阿文匾書有庫法體“泰斯米葉”。殿前左右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間著名書法家李潤科親書對聯1幅。上聯:“獄海火烈要是慾火佔捻”;下聯:“考賽(即《古蘭經》所指天堂中河流名)水甜究從德水發源”。禮拜殿正門上懸匾“事有真宰”。由大殿北口旋梯可登望月樓,樓高3層,頂層為宣禮閣,樓頂翹角飛簷,雄偉壯觀。據寺存古碑記載,該寺為豫東始建第一座,其建築格局獨樹一幟,吻獸裝飾和雕刻圖案精美。1966年在“0”中,該寺部份建築被毀,寺內所藏珍貴手抄本伊斯蘭經典、13通石碑亦遭毀壞。1980年主體建築得到修復。


沈丘的這些地方你來過嗎?沈丘人過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