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黑嘴鬆雞

黑嘴鬆雞(學名:Tetrao parvirostris):有3個亞種,走禽。體長47-95釐米,體重1750-4000克。雄鳥和雌鳥的嘴、腳和趾都是黑色,虹膜是肉桂色,但羽色差別較大。雄鳥的羽色是黑褐色,頭、頸部都有青紫色的金屬光澤。雌鳥的羽毛大多是鏽棕色,上面雜有黑褐色的橫斑和灰白色的羽緣,並閃爍著藍色的光澤。雌雄雞兩性的肩、翅、下腹和尾的上、下覆羽上都有白色的端斑。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

是生活在東北泰加林中的大型雞類。是典型的針葉林鳥類,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落葉松、冷杉、雲杉和紅松等針葉林的林中空地、林緣和河谷地帶活動。活動和覓食都是在白天,多在樹上採食,有時也在地上,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實和種子,也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蟲、蝸牛、螞蟻及卵。叫聲是非常響亮的囀啼聲。分佈於中國,蒙古和俄羅斯。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斑尾榛雞

斑尾榛雞(學名:Bonasa sewerzowi)為中國特有品種,只產於中國甘肅、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鱗芽、葉和雲杉種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葉、嫩枝梢為食。亦捕食小毛蟲、偽步行蟲、金花蟲等。

分佈區狹窄,加上人為和天敵的破壞,數量日少,處於瀕危狀態。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雉鶉

雉鶉(學名:Tetraophasis obscurus)體長44-54釐米。上體大都褐色,頭頂與兩側深灰,頭頂與枕羽中央有黑褐色縱紋。飛羽暗褐色,羽緣具白色和棕色端斑。中央一對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外側尾羽灰裼色具黑褐斑,近端部為深黑色,羽端純白。頦、喉、前頸至尾下覆羽紅栗色,胸腹褐灰色,胸羽具黑褐色縱紋,腹羽雜以淡黃和棕色。棲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針葉林、灌叢及裸岩地帶。以植物根、莖為食。中國的特產屬。分佈於甘肅、青海、西藏東部、四川和雲南西北部。為留鳥。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四川山鷓鴣

四川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rufipectus):體長30釐米,是中等體型色彩濃豔的山鷓鴣。頭頂褐,眉紋白,胸部具寬闊的栗色環帶及喉近白為本種特徵。眼周裸皮紅色,耳羽黃棕色。雄鳥額白,頭頂棕慄,上體以暗綠色為主,具較寬的黑色橫斑和不規則的細紋。雌鳥的額基和眉紋黑色,具淺黃色縱紋,頭頂和枕部橄欖褐色。上體橄欖褐色,胸棕灰色。腹白色。兩脅灰色。

棲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間的常綠闊葉林中,尤以林下植被豐富的地帶較為常見。常單獨或組成5—6只的小群活動。平常時期:四川山鷓鴣在領域內發出各種鳴聲。鳴聲酷似“HO-WO, HO-WO”,受驚時邊跑邊發出“SHEER,SHEER”“KA-KA-KA-KA”的鳴叫。是中國的特產鳥類,沒有亞種分化,僅分佈在四川中部的幾個縣境內。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海南山鷓鴣

海南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ardens):全長約為23-30釐米,體重200-260克。它是山鷓鴣屬鳥類中羽色較為美麗的種類,眼先、額、眉紋、頰、頭側以及頦、喉均為黑色且連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頸及頸側基部淡橙紅具黑斑;黑色眉紋上方散著白點,形成一條白紋向後延伸至後頸。

見於海拔900-1200米僅存的幾片山地常綠林中。 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葉、芽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蝸牛等動物性食物。天敵是青鼬與猛禽。全球性易危種,極為罕見。是中國特產雉類,僅分佈於海南省。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紅胸角雉

紅胸角雉(學名:Tragopan satyra)是產於喜馬拉雅山地區的一種華美的緋紅色角雉,雄鳥體長70釐米,頭和喉黑色,冠羽黑色而羽端紅,體羽多飾有黑色邊緣的白色珍珠色圓點,兩翼及尾具近藍色帶皮黃色的橫斑。肉質角藍色,頸部肉椐亦藍色,雄鳥發情炫耀時張開可見其上的綠色及紅色斑塊。似廣泛分佈的紅腹角雉類,但紅色的下體多緋紅黑並帶具白色外緣的黑色點斑而非鱗狀斑。生活在海拔2400-4300米的山地森林中,冬天則下到1800米的林區。主要以植物根、嫩芽、葉、種子、球莖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分佈於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和中國。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黃腹角雉

黃腹角雉(學名:Tragopan caboti),別名角雞、吐綬鳥,全長約50(雌)~65(雄)釐米。雄鳥上體慄褐色,滿布具黑緣的淡黃色圓斑。頭頂黑色,具黑色與慄紅色羽冠。飛羽黑褐帶棕黃斑。下體幾純棕黃,因腹部羽毛呈皮黃色,故名“黃腹角雉”。有翠藍色及硃紅色組成的豔麗肉裙及翠藍色肉角,於發情時向雌鳥展示。雌鳥通體大都棕褐色,密佈黑、棕黃及白色細紋,上體散有黑斑,下體多有白斑。

是中國特產的一種鳥,主要分佈於浙江,在福建、廣東、湖南、江西亦有分佈。食物主要是蕨類植物的果實。截止2013年,中國唯一的黃腹角雉保護地為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灰腹角雉

灰腹角雉(學名:Tragopan blythii)體長68 釐米,猩紅色頸及眉線與黑色頭部成明顯反差的角雉。黃色臉頰裸皮為本種特徵。肉垂及肉質角藍色。下體鱗斑狀的胸、腹部有別於其他角雉。由於臉裸出部和體羽斑紋顏色的不同。共分化為2個亞種,指名亞種臉的裸出部為深藍色,僅見於雲南西北部的貢山;藏南亞種臉的裸出部為金黃色,分佈於西藏南部、東南部的察隅、錯那、墨脫等地。 主要以植物嫩芽、種子、漿果為食,也吃昆蟲、小蛙等動物性食物。殖期為4-6月。營巢於森林中的樹上。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虹雉(所有種)

虹雉屬(學名:Lophophorus)鳥類主要分佈在中國,數量上比較少。其分佈從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東抵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肅南部及青海東南部。共有三種。棲息於海拔3300~4400米的灌叢、草甸及裸岩處。是典型的植食性鳥類,它們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叢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莖、球莖等地下部分為食,其呈鉤形粗壯有力的喙也是為適應這種生活而進化出來的,該物種中的綠尾虹雉非常喜歡取食貝母的球莖,因此在當地,綠尾虹雉的土名叫做貝母雞。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褐馬雞

褐馬雞(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60釐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豔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

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河北西北部、陝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1987年調查野生種群僅有數百隻,根據2009年文獻報道,中國現存的野生褐馬雞數量在17900左右。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