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乾菜 香味撲鼻,解暑熱,潔臟腑,消積食,治咳嗽,生津開胃


梅乾菜,是一道浙麗水、慈溪、餘姚、紹興地區常見的特色傳統名菜。有芥菜乾、油菜乾、白菜乾、冬菜乾、雪裡蕻幹之別,多系居家自制,使菜葉晾乾、堆黃,然後加鹽醃製,最後曬乾裝裝壇。 梅乾菜,油光黃黑,香味撲鼻,解暑熱,潔臟腑,消積食,治咳嗽,生津開胃。故紹興地區居民每至炎夏必以乾菜燒湯,其受用無窮也,至於"梅乾菜切肉"更為紹興特色菜餚,已入《中國菜譜》。

2016年12月3日,杭州杭邦菜博物館展出的杭州十佳精品菜。圖為杭州十佳家常杭幫菜之梅乾菜蒸肉。

方法步驟 1.將收穫後的鮮菜整理清洗後晾曬5天左右,放在蔭涼通風處堆放4一5天。 2.待菜葉成黃綠色,葉子變軟時,將乾菜葉切成絲。 3.將乾菜絲放進盆裡,撒上鹽,用手揉搓,等滲出一些菜汁時,便裝入陶罐。

4.將裝滿菜絲後的陶罐封嚴,放在蔭涼處存放。 5.醃製半過月後,即可找開陶罐的封蓋,取出完成的梅乾菜來食用,此時菜線便成職色澤金黃,鹹酸味甘的梅乾菜。

梅乾菜是享譽海內外的一種客家鄉土菜。秋末冬初,菜園裡的芥菜抽了苔,它拇指粗細,頂帶花蕾,形如秋萄,脆嫩味甘。這時,村婦摘下菜心(長約5寸左右),晾掛幾天。待葉子變軟時,放進盆裡,撒上鹽,用手揉搓,待滲出一些汁液時,便裝入陶甕,碼放一層撒一層鹽,裝滿後用芥菜葉或竹筍殼把甕口封嚴。過了半月二十天,取出曬乾,便成了色澤金黃,鹹酸味甘,具有特殊香味的梅乾菜。


2007年1月2日,福建南平美食節,地方風味小吃,梅乾菜蒸羊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