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和父母放棄不幸的婚姻?我們應為自己的幸福承擔所有責任!

為孩子和父母放棄不幸的婚姻?我們應為自己的幸福承擔所有責任!

一個人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因此付出些許代價是正常的,和性別無關,也勿須把責任推到他人頭上。

一、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早上聽武志紅的《成為你自己》的系列課程:

心理學的基本原則是,尊重你的感受,為你的感受負責。

同理,幸福與否只有自己明白,應該尊重自己不幸的感受,併為自己的幸福而負責。

幸福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但為什麼得到幸福的永遠是少數,不幸的人更多呢?

幸福是需要經營的,除了所謂的找到“真命天子”,需要雙方一直付出,一直理解,一直學習,一直向對方靠近,而不是電影裡所見到的童話——王子和公主步入了婚姻,自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在婚姻中,我們常常習慣於“不勞而獲”,疏於溝通,疏於經營,出了問題後,便指責對方,認為遇人不淑,沒有給自己帶來幸福。

幸福是雙方努力的結果,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為孩子和父母放棄不幸的婚姻?我們應為自己的幸福承擔所有責任!

二、為什麼常常拿孩子、父母作為藉口呢?

婚姻幸福,是雙方努力的結果;

婚姻不幸,是雙方經營不善的結果。

但婚姻不是兒戲,是人生大事,如果要承認婚姻不幸是自己的責任,難免缺乏勇氣。

無論是維持不幸的婚姻還是放棄婚姻,不僅需要有面對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和耐心,更需要有面對未知的勇敢和魄力,有對自己足夠的自信和麵對未來足夠的獨立。

當覺得不夠有能力時,便不足以支撐自己做出決定,為這份決定承擔完全的責任。

於是,常常見到活在已死婚姻的人,諉過於身邊重要的人:

最常見的是孩子——要不是你,我早就離婚了;

其次是父母——要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就追尋我自己的幸福了!

放棄婚姻時,也會用類似的手段,把這個決定綁在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人身上。

不管聽起來多麼感情深厚,不過是脆弱的人找個堂而皇之的藉口罷了。

如果繼續婚姻,潛臺詞是——我是個犧牲者,我為了你們才這樣的,你們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如果放棄婚姻,潛臺詞是——我是個犧牲者,我為了你們才這樣的,你們要為我的幸福負責。


為孩子和父母放棄不幸的婚姻?我們應為自己的幸福承擔所有責任!

三、成熟的標誌是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女性骨子裡依賴更多,無論學歷如何工作如何,總容易把幸福全部寄託到某個男人身上,然後坐享其成。

坐擁幸福,視為理所當然;錯失幸福,則是怨於尤人。

自助,才能獲得天助人助。

放下依賴之心,問問自己,我的不幸我應該負哪些責任?我的幸福我應該做些什麼?

面對不幸的婚姻,真的全是對方的錯嗎?真的我全是正確的嗎?我曾經為了讓婚姻幸福做了哪些努力和嘗試?我還可以再做些什麼呢?

如果放棄不幸的婚姻,我將會面對什麼問題?我該怎麼去解決?我會付出什麼代價?我有能力承擔這一切嗎?我有能力和勇氣讓自己過得比現在好嗎?我真的可以獨立幸福的生活嗎?如果遇到另一個男人,我懂得怎樣處理親密關係嗎?

對於孩子健康成長來說,婚姻是否完整並不是必要條件,而是看你怎樣在婚姻裡為他提供溫暖,怎樣在失婚後為他創造安穩。奧巴馬的媽媽離婚兩次,獨自撫養孩子。

對於父母日日牽掛來說,婚姻完整隻是表象,他們希望你是真的幸福,而這未必一定與婚姻相關,一個人也可以活得溫暖安寧。

只有你完全放下恐懼,真正直視自己的內心,並且真的可以做到獨立堅強,才會把目光從孩子和父母身上收回,淡定地承擔起幸福的責任。

知道你愛他們,但勿用諉過於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需要的一個獨立理性的人,在處理好自己情緒之後,再以純粹的溫暖去愛。

別自欺欺人了,生命不長,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幸福負責,也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