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外國的傳教士、探險家以及各方面的學者專家紛紛來到中國進行考察,在此期間也拍下了大量的照片。這組照片就是德國建築家恩斯特・柏石曼在1906年到1909年期間在中國考察時候所拍攝。 圖為福建福州碼頭,一眼望去都是漁船。
圖為浙江杭州西湖,不遠處雷峰塔清晰可見。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杭州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圖為浙江普陀山法雨寺主殿。法雨寺又名後寺,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創建於明萬曆八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興修大殿,並賜“天華法雨”匾額,故得今名。
圖為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曲阜孔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以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孔廟。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
圖為山東泰山石階。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圖為山西五臺山大白塔。大白塔的全名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內,實際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臺山的一大標誌,也五臺山的象徵。此塔其規制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規模、規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幾倍,北海的白塔塔高只有15米左右,而五臺山的這座白塔塔高達50餘米,全為實心修築,建成實心塔是因為佛教講究的就是誠心實意。
圖為四川都江堰安瀾索橋和二王廟。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何公何母橋”。全長240多公尺,飛架岷江南北,橫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四川西部與阿壩之間的商業要道,是藏、漢、羌族人民的聯繫紐帶。二王廟是為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末民初所建。
圖為四川廣元千佛崖。廣元千佛崖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摩崖造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佈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只是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有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毀,如今僅存的龕窟有400多個、大小造像7000餘軀。千佛崖臨江而建,頗為壯觀,川陝路從其下方通過,形成了江、路、山、佛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