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談什麼貿易大戰,只談技術

今天咱們不談什麼貿易大戰,只談技術

芯片大家都聽過,大家可能也都見過,但它究竟有什麼深意,鐵馬先來科普一波:芯片,又稱微電路、微芯片、集成電路。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但是這一塊小小的硅片,卻是集成電路的載體。它是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集成電路的應用範圍覆蓋了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當然,芯片也分三六九等,承擔簡單工作的輔助芯片,幾角錢一個,這些大概國產的可以佔到50%市場,這些芯片可替代性強、技術普及性大,大家可以把他們當做系統的“關節”。承擔複雜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芯片(例如電腦、手機CPU之類的芯片),從1元錢到成千上萬元不等,這才是系統的“大腦”,而且是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我國有許多大型高科技企業,華為、中興等都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每年我們也出口很多的電子產品。但是作為電子控制系統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進口。在芯片(集成電路)生產流程中,芯片(集成電路)多由專業設計公司進行規劃、設計,像是聯發科、高通、Intel 等國際大廠,都自行設計各自的芯片,提供不同規格、效能的芯片,我們只能作為下游廠商去購買選擇。芯片的生成流程從前到後主要包括設計,流片生產,封裝測試。設計又包括電路設計,仿真驗證,綜合,時序分析,版圖設計等一系列流程。

這一切都離不開一樣東西——EDA工具(電子設計輔助工具)。

有分析認為,中國本土EDA企業和國外EDA三大巨頭之間存在的技術差距至少是20年,特別是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鏗騰電子)以及Mentor,一直穩居EDA行業的前三甲,每年整個EDA行業總收入的 70%都裝進了他們的腰包。而且,這三大巨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形成了強大而牢固的產業鏈關係、專利壁壘和人才優勢,這種局面還一直無法打破。至於經濟實力和研發投入的懸殊,就不能用數字來表達了。想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快速成長,並且在近乎壟斷的產業格局中虎口奪食,正確的發展方向以及市場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二十幾年前,中國的芯片(集成電路)行業基本上算是跟隨狀態,跟隨國外的技術、發展方向,基本上沒有自主的設計。作為為芯片(集成電路)設計廠商服務的本土EDA起步的更晚。華大半導體曾經做過一款EDA工具,因為PK不過三巨頭,也逐漸在市場“銷聲匿跡”。近年來,中國的芯片(集成電路)產業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各種新興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目前,整個EDA產業就是一條長長的流水線,各個里程碑處都有別人“站崗”,我們想要進入,就需要投資這個“准入許可證”。由此看來,國內企業對於自主研發EDA軟件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現在才意識到,格力喊出的那句口號“掌握核心科技”有多麼重要。要中興,更要“中芯”具體到此次“遭災”的手機芯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