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創造“第二生機”

冬日的芬蘭(Finland),白天極為短暫,下午4點不到,已見冰面上厚厚的積雪映著落日的餘暉。但身處12月5日“獨立日慶典之夜”的赫爾辛基(Helsinki),卻絲毫感受不到北歐冬夜的黑暗陰鬱,因為此時此刻,作為芬蘭首都的赫爾辛基全城燈火通明,沉浸在一片狂歡熱鬧中。

放眼望去,芬蘭國旗的藍白兩色在夜空中交輝相映——市政廳、總統府、赫爾辛基大教堂、政府宮、中央火車站、芬蘭大廈、奧林匹克體育場高塔等地標建築全都將被打上藍白兩色燈光;市中心的各大文化中心,包括芬蘭國家劇院、芬蘭國家博物館、芬蘭國家歌劇院、薩沃伊劇院等,也全都籠罩在藍白兩色燈光之下;老農貿市場、斯道克曼(Stockmann)百貨公司、康比(Kamppi)購物中心、弗洛姆(Forum)購物中心等各大商業設施也不例外,就連天空中也泛起魔幻氣息的幽藍光彩。

由於正值西方傳統假期,來芬蘭旅遊的人明顯增多,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人滿為患。附近街邊的小商販也多了起來,他們想趁此機會發發財,順勢推銷一下芬蘭本地的旅遊產品。與此熱鬧喧囂相比,位於南碼頭廣場上的青銅像少女阿曼達尤顯“淡定”,面朝大海,左手托腮,靜靜地凝望著芬蘭灣,遠處駛來的破冰船會用偶爾響起汽笛聲,打破寂靜……

儘管僅有短短百年曆史,芬蘭人卻足以引以為豪。歷史上,大概再難找出像芬蘭一樣如此小心翼翼地在大國間周旋下謀生存,而顧慮重重的國家。曾經,掌權的貴族瑞典與財大氣粗的霸主沙皇俄國,為了爭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霸權,讓夾在中間的芬蘭成為十足的“受氣包”。但是也正因為剛建國時生存環境的險峻、資源的極度匱乏與列強的不屑一顧,才讓芬蘭人開動腦筋、另闢蹊徑,拼盡全力去地尋找適合自己的逆襲之道。

亦因如此,作為一個人口只有550萬的小國,屢屢被國際社會稱讚和關注,並取得了多個讓世界驚豔的“第一”——“歐洲最清潔空氣排名第一”、“環境對健康影響指標全球最佳”、“全世界最佳水質”、“食品最純淨”;2001年世界經濟論壇更把這個位於歐洲北部邊緣的小國推到2001年度競爭力及發展潛力世界冠軍寶座;其後的2003年、2004年、2005年,芬蘭蟬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適逢百年大慶,既是舉行隆重慶典的大好機會,也是芬蘭沉思與反省的時刻,在回顧走過的歷程中,理解國家興盛之道,同時凝望前方,憧憬芬蘭的未來宏圖。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藉助“森林工業”,芬蘭完成了從落後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諾基亞”是芬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創新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代名詞。

創新紓困局

當前擺在芬蘭面前的一大難題便是,如何讓經濟再次煥發活力。眾所周知,對於芬蘭經濟來說,電子產業和木材產業是其最大的兩個支柱產業,兩者佔到國民經濟總產值的近50%。其中,“諾基亞”可謂是芬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創新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代名詞。據芬蘭經濟研究所(ETLA)統計,在蘋果誕生前的十年間(1998-2007年),諾基亞貢獻了GDP增長的25%、出口的20%以及全國科研投入的30%,直到2011年,諾基亞營收尚佔芬蘭GDP的20%。但伴隨著蘋果誕生和三星崛起,諾基亞帝國一夜之間轟然倒下。與諾基亞倒下幾乎同步,芬蘭經濟增長開始大幅下滑。2007年,芬蘭經濟增長達到5.34%,為1997年後最高;而在2008-2013年的六年間,芬蘭經濟增長的最高點也僅為2010年的3.73%,中間有三年更是隻錄得負增長,2009年竟萎縮了8.35%。

《華爾街日報》援引芬蘭阿爾託大學經濟學教授柯克曼的話說:“由諾基亞帶動的手機制造業垮了,造紙業凋零,對俄羅斯出口額也因烏克蘭危機、俄羅斯遭受經濟制裁而銳減。”

與此同時,作為北歐五國中唯一使用歐元流通的國家,芬蘭無法通過自身貨幣貶值重新獲得出口競爭力,高福利經濟遭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歐盟捆綁式應對諸如金融風險和難民潮的作法也讓芬蘭民眾不滿情緒攀升,2016年初曾有53000名芬蘭公民請願要求芬蘭就是否退出歐元區舉行全民公決。有學者形容,芬蘭正遭遇自1917年獨立以來最冷的一場經濟寒冬。

但其實,在20多年前,芬蘭也曾面臨過嚴重的經濟衰退。這個依靠“森林工業”與“金屬工業”完成從落後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並創造出紙張年產量、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奇蹟的要強小國,在1990年下半年出現了GDP高達10%的負增長,失業率也從3.5%猛升至20%。當時為應對經濟衰退和危機,芬蘭不得不致力於變革和創新,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型。一方面,從“以資源為基礎”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另一方面,從依靠“綠色金礦”(森林資源)向開發“灰色金礦”(智力資源)轉變。

知恥而後勇,“聖誕老人的故鄉”由此成為全球首個將國家創新系統框架用於構建其科技創新產業政策的國家——1992年,芬蘭內閣經濟政策委員會把發展國家創新系統確定為芬蘭經濟政策的中心目標;1993年,國家創新系統成為芬蘭的發展戰略;此後,國家創新系統成為芬蘭制定創新政策的基本框架。正因為這個龐大且功能齊全,複雜卻井然有序,嚴密與高效並存的創新機制設計,當世界開始遺忘諾基亞時,一隻“憤怒的小鳥”成了芬蘭向世界表達信心的新象徵。而這隻“小鳥”所代表的創意產業,與清潔技術、生物醫藥等多種新興產業一起,成為芬蘭經濟下一個十年的戰略產業方向。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當世界開始遺忘諾基亞時,電子遊戲系列“憤怒的小鳥”成了芬蘭向世界表達信心的新象徵。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清潔技術,是芬蘭正在打造遞交國際舞臺的“國家名片”。圖為奧爾基洛託核電站。

想在未來之前

這個位於遙遠北歐的國度正在努力證明,除了諾基亞和木頭,它並非就一無所有——清潔技術,是芬蘭正在打造遞交國際舞臺的“國家名片”。早在三年前,芬蘭就已制定雄心勃勃的首個“生物經濟發展戰略”,力圖恢復木材業在全球所丟掉的失地,主要涵蓋的領域包括:節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垃圾回收再利用、清潔生產、材料和產品、諮詢服務、水資源管理和廢水處理、綠色建築、空氣質量保護、測算和分析。

在外界看來,芬蘭要在清潔技術領域再建一個“諾基亞”難免讓人費解。因為這個北歐國家留給人的印象總是,生活環境條件極好,根本不需要清潔空氣的技術。但實際上恰恰相反,芬蘭本是一個能源小國,既無煤無油,也缺乏天然氣,“我們的資源非常有限,所以想要生存下去,必須節約能源,從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下功夫。”芬蘭前駐華大使古澤森說,“因為冬季漫長、氣候寒冷,芬蘭的民用能耗很高,而傳統的森林和冶金工業也是高耗能產業,芬蘭的能源消費中有70%要依靠進口。”正是是這種惡劣的環境,促進了芬蘭清潔技術產業的發展。“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降低能耗的方法,尋找取代化石燃料的替代原料。”

你能想像用木材做成的衣服,用樹木製成的塑料,由微生物分泌的汽車燃料嗎?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但這種技術目前已經存在了,而且大部分是在芬蘭開發的。在位於赫爾辛基市的空氣淨化系統研發公司Natur Vention,你會為一堵面積大約兩平方米的神奇植物牆而驚歎不已,這面牆上滿是各種綠葉植物,牆面上方有一組風扇,從中吹來清新的空氣。據開發這款產品的公司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Aki Soudunsaari 介紹,這面牆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不僅能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溼度,同時還能大量吸收室內的有害化學物質。在今年的阿斯塔納世博會上,參展的芬蘭館為了確保環境可持續,使用了木材作為建築材料,並運用了現代技術,確保世博會結束後所有的建材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據統計,目前芬蘭超過60%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都可納入“清潔技術”範疇。芬蘭國內活躍著逾2000家清潔技術企業,產業年均增速逾15%。不難發現,清潔技術在芬蘭的朝氣蓬勃並不侷限於某一個行業的發展領域,也並非某一個大企業的獨立舞臺,而是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得以鋪開發展。這其中,中小企業發揮了主導力量,聚集了很多有智慧的想法。但他們可能缺乏雄厚的研發資金來讓自己的想法商業化。有見及此,芬蘭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在清潔技術領域的發展。例如,成立芬蘭環境科技中國項目委員會(FECC),幫助中小企業在中國尋找清潔技術合作夥伴。目前,經由FECC之手促成的芬蘭中小企業和中方的合作項目規模達到了20多億元,各類環保領域的尖端專利技術在強大的半官方機構的支持下,迅速實現了商業化。

事實證明,向清潔技術不斷髮力的芬蘭人,已經走出了柳暗花明之路。在芬蘭整體經濟形勢低迷的背景下,清潔技術產業逆勢而上,增長迅速。根據數據統計預測,芬蘭清潔技術產業2017年產值約為400億歐元,佔芬蘭GDP比重超過20%,並將以10%-15%的速率高速增長,在2020年超過500億歐元。而在芬蘭清潔技術行業成功的背後,不只有技術的創新,政府財政的支持,還離不開完善的環境法律法規的監督機制,從側面促進了芬蘭清潔技術的發展,讓相關企業不斷創新研發新技術,減少工業對環境的汙染。

“芬蘭正致力於為全世界鋪就一條通往可持續未來之路,到時我們不需要燃燒珍貴的石油與煤炭來獲得能源,而是通過有機物,通過可持續的能源實現,同時我們將以更高效理性的方式利用能源。”作為全球知名的生物經濟專家,在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VTT)負責戰略研究的Ritschkoff 說,“想象一下吧,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甚至可以製造100%基於生物質的汽車,一輛完全可回收的汽車,並且使用的是純粹以廢物提煉生產的燃料!”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空氣淨化系統研發公司Natur Vention發明的植物牆不僅能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調節溼度,還能大量吸收室內的有害化學物質。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中國與芬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實現的合作機會很多。

中芬新型合作

發展勢頭強勁的芬蘭的清潔技術產業,主要依靠出口拉動,清潔技術企業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國外。芬蘭清潔技術項目部前不久對74家清潔技術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它們今後幾年最感興趣的市場首先是中國,然後是俄羅斯、德國、瑞典和巴西。

芬蘭政府投資促進署負責清潔技術領域的資深商業發展總監Jari Tielinen直言,作為芬蘭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國已成為芬蘭最重要的清潔技術出口國之一。中芬國家和城市政府之間的清潔技術合作不乏亮點。

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中芬合作的“美麗北京”項目。2013年4月芬蘭總統訪華期間,中國環保部與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簽署了“美麗北京”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對此,芬蘭駐華使館商務參贊Selk l Seppo表示,“美麗北京”意在引導中芬雙方合作創新,同時協助中方找到有助於改善空氣質量的清潔技術和解決方案。最初,該項目主要以改善北京地區的空氣質量為目標,後來則逐步擴大到多地、多領域的全面合作。此外,在芬蘭清潔技術領域的前幾大巨頭公司,比如提升柴油發動機能率的瓦錫拉、參與水處理的凱米拉等公司都在中國建有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