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感谢网友对上一篇关于台湾高铁小文的捧场,评论中不乏理性的见解。我特别想把自己在台湾旅行时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

在台湾旅行的第一天,从桃园机场坐捷运到达台北车站,在慨叹台北车站规模巨大的同时,惊奇地发现了遍布在台北车站外的众多“流浪汉”,在堪称台北“脸面”之地,当地政府怎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不怕不良影响和有碍观瞻吗?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北车站

在台湾,“街友”是对“无业游民”或者“流浪汉”较为和善、有礼貌的称呼方式,街友在公园、天桥底、地下道及住宅后楼梯等地栖身。他们在城市中流浪,行乞或当苦力等临时工人,以赚取微薄的报酬。

台湾的台北车站、西门町、龙山寺对面的艋舺公园,是台北市也是全台湾“街友”最多的地方,而这三个地方恰恰是游客必经之地。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富丽堂皇的台北车站大厅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北车站大厅里的街友

台北车站周边的游民,更多的只是在那边找一个栖身之地。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家、为什么不愿意去台北市政府设置的安置所(位置非常偏远,而且管理严格,每次外出要请假等),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北车站外白天放置整齐的街友物品令人惊讶

流落街头变成街友,绝对不是简单的懒惰、生病等原因造成,而每一位街友的背后,都有着酗酒、心理、家庭等错综复杂的原因。街友基本上与一般民众担忧的犯罪的关联并不大,街友更多是这个社会里的受害者,或没有得到足够照顾的弱势群体。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北车站外的街友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夜晚露宿台北车站的街友

我们在台北车站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夜晚,台北车站的外墙下,都是街友们在露宿。白天,街友们把自己的行李装进袋子里,比较整齐地码放在车站外面,街友们或外出找寻生计,或在车站闲逛。街友们也与城市管理者和谐共处着。我是自媒体号:懒游的故事,为您记录最真实的台湾社会。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艋舺龙山寺大门前的街友

以游民过夜地点最多的龙山寺对面艋舺公园来说,这里近七成的游民是有工作的。他们一早到这里排队,等着去担任路边举广告牌、发传单、或是简单的体力活等临时工;运气不好没有得到当天工作的,就去路边捡破烂,设法赚点当天的饭钱。他们的家当,每天要用一个大塑胶袋装好,放在公园固定的地方,否则就会被当垃圾丢掉。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龙山寺对面的艋舺公园

龙山寺对面的艋舺公园,老人们聚集在这里,里面就有不少无家可归的街友。街友不管是自愿、非自愿的选择了流浪街头,他们要重回非露宿生活,并不容易,官方机构只能尽力的辅导、协助。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南火车站过街通道里的街友

在我们台南市的旅行中,火车站地下通道里也看到了类似台北车站的街友们。有关人员正在劝离,想必台南市对街友的办法也是疏导为主吧,并不会有什么强制措施。街友问题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除非街友脏乱到影响他人、或危害公共安全,否则任何公权力无法介入。

从现行法规上来说,只要街友不愿接受安置,没有人或机构,能强迫街友送医或安置。正因为如此,从阿扁、马英九、郝龙斌到现在的柯文哲,20年来,没有任何一任台北市长,能妥善处理好街友问题。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南火车站过街通道里的街友

街友很多都是身心障碍者,要找工作也不是这么容易,所以在台湾也有一些团体在照顾街友,例如人安基金会、创世基金会、台北县政府街友中途之家等。1991年,开始有了救助街友的服务行动,2002年,则正式有了以街友为服务对象的社福团体成立,名为人安基金会的财团法人。

社福团体发现多数街友仍期待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自2008年起提供就业协助的服务,以广告举牌、发传单、资源回收、简单代工等,为街友寻找谋生出路。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台南火车站过街通道里的街友

社福团体成立街友平安站,提供街友防饥、防寒、防病等服务,亦普遍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与捐赠,包含捐款及实物,实际解决了许多落难街友的暂时生存问题。自90年代开始,许多街友口耳相传,纷纷于过年除夕前,前往各地平安站,参与街友尾牙宴活动,借此感受社会温暖,并敢于走入人群。当地政府成立新希望关怀中心提供跨局处方式,结合劳工、民政、社会、教育、卫生等单位,提供单一窗口救援服务。

台湾竟这样对待街头的“流浪汉”,是否感动到你?

招待街友的尾牙宴

在台湾旅行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对帮助街友的义工的采访,这位义工动情地说,世事难料,每个人都有可能某天发生变故成为街友,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社会的大家不要放弃我,毕竟我虽然低薪,但我曾很努力对社会做过贡献,也希望大家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们都可能是那个人。

另一位义工说,如果我们不能将心比心,那么当我们落魄失神的那一天来临时,你又怎么期望別人来理解你呢?

虽然这番话经柔柔的“台湾腔”说出来,也着实令人动容,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的应有态度。

您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