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葬故事|我把母親葬於花下 這是生命另一種延續

王馳將母親的骨灰埋葬在鮮花之下,是遵從她老人家的遺願。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母親叫龔賢芳,名中帶花,做人也如花般明豔。

她身材嬌小,一直留著短髮,燙出紋理,利落又不失女人味。母親走在時尚尖端,自然不能把女兒落下。小學三年級時,王馳就任由母親“擺佈”,在家用燙髮巾燙了一頭小卷。1980年,相對保守的年代,王馳在學校免不了被人指指點點,但母女倆都不在乎。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龔賢芳35歲時才生下王馳,較大的年齡差距,並未影響兩人的關係。分享與陪伴,是母女相處的方式。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棗子巷17號,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家屬區的老房子裡;人民公園,週末一家三口經常去的地方,都留下了母女相處的回憶: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我媽喜歡看報刊雜誌,當時家裡訂了《大眾電影》、《參考消息》,她不僅自己看,還會把新鮮事說給我聽,有時我也聽不懂,她不管,就是愛跟我說。

我媽年輕時學過唱歌、跳舞,也算是個文藝青年。我升初一了,她就在老房子裡教會我跳三步、四步,她不覺得跳舞不正經或怎麼樣,認為這是女孩子到一定年齡應該掌握的技能,也應該享受跳舞的快樂。

我爸媽平時工作都很忙,但是週末只要有時間,就會帶我去人民公園耍。

一路上,她也是說個不停。看到3路電車來了,她就教我坐公交時一定要給老人讓座;走到某個亭子,也會跟我說那是她和爸爸第一次約會的地方。公園對面哪個館子好吃,有什麼歷史,什麼都跟我講,也不管我愛不愛聽。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把好多道理提前告訴我,等到了一定年齡,我自然就懂了。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但是,在管教孩子方面,龔賢芳卻不像其他父母那般寵溺,甚至說有點剛烈。下雨天,她不會跑去學校接孩子;女兒回到家,她也不會給拿毛巾擦頭髮,頂多就是一句“你去洗一下吧”。年幼時,王馳也很不理解,直到很後來,她才明白母親的意圖,“我媽是想讓我知道,成長中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能自己面對、處理的儘量自己來,這樣才能學會獨立。”

龔賢芳自己,也是一個性格獨立、思想開放的女性。丈夫早早離世,她退休後沒有和子女一起住,堅持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我媽1990年退休後就開始在老年大學學習,唱歌、跳舞、烏克麗麗、插花……什麼都學。對了,我媽一直都很喜歡花,桌上的花瓶裡從來就沒空過。以前她喜歡晚香玉、十三太保,後來她得了哮喘,晚香玉這種氣味濃烈的就養不了了。

有一次我去看她,她突然提出能不能給她一部筆記本電腦,想上網看新聞。當時她都70多歲了,還想著接受新事物。我媽就是這樣一個思想開放、先進的人,從來不會說“現在的時代變啦,不像我們以前”這種話,跟年輕人也聊得來。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2016年夏天的幾個月,我媽住在磨盤山附近的職工療養院。天氣特別熱,但我每天都會打車四五十分鐘去看她。那時我已經慢慢感覺到,我媽內心其實是很脆弱的,她的開朗、剛烈,更像是偽裝。

有一天我去看她,她突然提出想把骨灰撒在重慶老家嘉陵江上,我說不想她離我太遠,她又說可以花葬、樹葬,說這樣不佔用土地,更環保。我還是聽了我媽說了之後,才去網上了解花葬的,我媽就是這麼先進。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2017年6月5日,82歲的龔賢芳安詳地去了。王馳按照母親的遺願,捐出她的眼角膜,骨灰則擺放在成都市殯儀館。

今年3月,當王馳看到磨盤山公墓向社會捐贈花葬穴位的時候,母親曾經說過的話再次閃現,她第一時間打電話諮詢,第二天就去現場查看。

“我去了才知道骨灰是直接倒在泥土裡,沒有單獨的墓碑,還是有點意外。”但是她又想,母親生前樂於交友,身後和其他人一起安葬,也不會孤單。況且,這是母親的遺願。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3月31日下午的儀式,王馳上午就到了。一點過,她搬出母親的骨灰,還是忍不住落淚,“我想到和她相處的點滴,以及她最後幾年被病痛折磨的痛苦。”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簡短的祭祀儀式後,王馳抱著母親的骨灰,穿過墓園500米長路,來到仁和園花葬區。工作人員將母親的骨灰撒進花壇,再培土安葬。爾後,她深深鞠躬,獻上一枝黃菊。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我媽終於可以入土為安了。”龔賢芳,一個如鮮花般的明豔的女人,最終,歸於大地,以鮮花陪伴。

花葬故事|我把母亲葬于花下 这是生命另一种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