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幾句” 之 胡因夢的黑洞

儼然學者,床頭櫃總堆滿了書。

“一書幾句” 之 胡因夢的黑洞

落葉是天使送來的書籤。

當然不是。一個普通人的普通的閱讀。十二歲那年抄錄的《五柳先生傳》深深影響了我的態度:好讀書,不求甚解。若無陶源明如此言說,或許我會為自己的散漫惴惴。還好有他,為“不求甚解”正名。

臨睡前的書,多不會太深刻。近些日子再翻胡因夢《生命的不可思議》,讓我感動的依然是,她毫不矯飾的坦率真實,還有她與Don的刻骨銘心的愛戀。兩個靈魂像彼此的鏡子一樣的人,在最好的年華、最美的時刻遇見,胡是一見鍾情,長她8歲的Don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彼此完全的投入,默契到“幾千萬人中才有一對”。Don多麼愛她,想以鄭重的態度面對她,故從不曾要求兩人初次的性愛(他說,我寧願做你最後的男人,而不是一個先鋒);要去老撾思索兩人的關係,結果是決定訂婚後結婚;兩人分手多年後在美國遇見,面對胡的身體要求,他說: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太重要,我不能以一夜情來處置。

分手後每一回遇見,兩個人相對時常常不由自主淚下如雨。胡在書中也承認,她早早終止了一份本應發展下去的感情,後遺症在以後的生命中依然存在。即便對以後的李敖,她在愛他的時候依然是冷靜客觀的,哪些方面融洽哪些方面不足,心明如鏡。誰再也比不上Don,不是說才能,而是無法言傳的默契,以及以生命相愛的深度。她還承認,以後的男友不斷,也與此相關。我想,她日後走上靈脩之路,亦與此頗有因緣吧。她心中的黑洞再也無法補上,而曾經的抉擇再也無法折返。

李敖是她的另一個黑洞,但沒有傷筋動骨。即便在法庭上多次“相遇”,她也曾為此煩惱,但總保持著某種程度的氣定神閒。甚至在前年,有人問起李敖總說些針對她的不堪言辭,她只淡淡回應:或許有些事和有些感情,他還沒有放下吧。

母親則是她深遠的黑洞。胡對自己的母親是有很大不滿的,隱藏在字裡行間。她覺得母親沒有給她溫暖的生活,而她對於曾經寄居的乾爹、沙媽媽家庭和諧戀戀不捨的描述,更印照了她與母親間的緊張與荒涼。她甚至以父親的前妻在離婚後不斷奮進,終以曾纏足的中國女子的身份進入紐約聯合國總部任職,來比照母親的不求上進,毫不掩飾自己的失望。但她與母親多年的相依如命,以及血緣天生的親情,又讓彼此無法否認相互間真摯的愛。建議女性都看看胡因夢的這本書,此書才情並不突出,卻呈現一位出色的當代女性的十分真實的成長經驗,其中心靈的發展軌跡更是明晰。

天生的過人稟賦、美好容貌,後天的獨特機緣、努力向上,成就了一個在重重矛盾掙扎後具備無可比擬人格魅力的胡因夢。就連輟學的德文專業,都成為她投身翻譯工作,以及她與世界、神性與凡人的橋樑。那些心中的黑洞,與此相輔相承。曾經的一切,禍兮福兮,誰又知道啊。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黑洞。有些人因機緣寫下,逐漸悟覺;有些人永遠不自知,每每無端煩惱;還有一些人,深深埋藏起來,春暖花開時也不原意化凍。既然世間沒有相似的兩片樹葉,也不會有完全相似的人。但心的靈犀,卻可能遇見相似相通的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