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師顧景舟做“僧帽”有感……

明清紫砂興起,瓷器中的一些造型被應用在紫砂上。不同材質的作品,在形態上扯上了關係。紫砂藝人通過改良。創新、借鑑、將僧帽的器形移植過來,並有了一定的發展。

  1936年20出頭的顧景舟,被古董商看中帶到上海,從事仿古做陶的工作。其中就有僧帽這一把壺,當時顧景舟做了兩把,一把底款刻有生蓮居 大彬。但是顧景舟不願意被商人做為槍手,在壺的內壁留下了“景記”二字。

值得稱讚的是:老一輩的陶手,不只在制壺的技藝 還有道德。那麼這把僧帽壺是顧景舟做過的第一把僧帽壺。

據徐漢棠回憶,1979年的時候,他跟隨師傅顧景舟,無意間見到了大彬的另外一件作品,當時就把尺寸量了出來。在1980年帶有顧景舟思想的矮僧帽誕生了。

  1989年後,顧景舟又根據自己的思想創作出了一款高僧帽,隨後將僧帽的製作心得傳給了自己的徒弟。

一代大師顧景舟做“僧帽”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