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刀非彼刀,關於金錯刀

提起金錯刀,相信所有的錢幣愛好者都耳熟能詳!

因為其可謂是家喻戶曉、赫赫有名。

居攝二年(公元7年),王莽進行第一次幣制改革,除原有“五銖”錢繼續使用外,又發行了三種新的貨幣,其中就包括“一刀平五千”。

關於這次幣制改革,史書上有清晰的記載: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載,居攝二年“五月,更造貨:錯刀,一直五千;

契刀,一直五百;

大錢,一直五十,與五銖錢並行。

民多盜鑄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輸御府受直,然卒不與直。”

一刀平五千錢由環柄和刀身兩部分組成,環柄作方孔圓錢狀,銘文上“一”,下“刀”,篆書、陰刻,錯以黃金,然後打磨與錢面平。

刀身上鑄有陽“平五千”,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幣價值等於五千錢。

此刀非彼刀,關於金錯刀

一刀平五千

華夏古泉網 2016-04-13

成交價格: RMB 129600

此錢因系大額鑄幣,包含的黃金重量遠遠低於五千枚“五銖”,所以發行後遭到百姓的抵制。

因為該錢製作時使用了我國傳統的金錯工藝,故又名“錯刀”、“錯金刀”。

《漢書·食貨志下》王先謙補註:

“錯刀長二寸,文曰‘一刀平五千’。‘一刀’陰識,以黃金錯之;‘平五千’陽識。”

金錯刀雖然受到當時百姓的反對,但它製作精美、造型奇特,而且鑄量少,存世稀,故而備受世人珍愛。

所以後世文人墨客,為它寫下了許多讚美的詩句。

其中流傳最廣、最為著名的就是東漢科學家張衡的《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在詩中,張衡提到了美人贈予的幾件寶貝,分別是金錯刀、琴琅玕、貂襜褕、錦繡段

而詩人想回報給美人的禮物則有英瓊瑤、雙玉盤、明月珠、青玉案。

以往,大家都認為這裡的“金錯刀”就是王莽的一刀平五千,但這一直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誤讀、一個誤解、一個誤釋!

試想,這是一段英雄美女的故事,美女怎麼可能送金錢給一個正氣男兒呢?

俗話說,寶刀贈英雄,美玉送佳人。詩中的“金錯刀”其實是指當時男子的配刀。

在古代,男子攜帶刀劍,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而且,古代講究文事必以武備,文士因此也佩刀。

佩刀,顧名思義,是在腰間的刀。古代男子佩刀,意為威武。《漢書·王尊傳》:“願觀相君佩刀。”

漢代佩刀之制,《後漢書·輿服志》有較為清晰的解釋:

“佩刀,乘輿黃金通身貂錯,半鮫魚鱗,金漆錯,雌黃室,五色罽隱室華。諸侯王黃金錯,環挾半鮫,黑室”。

《文選》引《續漢書》:

“佩刀諸侯王黃金錯環。”

又引《後漢書》:

“詔賜應奉金錯把刀。”

《後漢書·馮緄》中寫道:

“武陵五溪蠻夷作難,詔遣車騎將軍馮緄南征,緄表奏應奉,賜金錯刀一具”。

這裡的“金錯刀”都是指男子的配刀,而且是有金錯工藝的配刀。

金錯作為一種生產鑄造工藝,是在鑄造的青銅器表面上用金絲或金片鑲嵌成各種華麗秀美的花紋、圖案和文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很成熟。

東漢永壽二年·錯金環首鋼刀

國家博物館藏

歷代文人墨客,都有寫刀劍的情懷,藉以抒發愛國之志。

如南宋著名的自國主義詩人陸游作有《金錯刀行》,句句豪邁大氣: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詩中首句“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意思是說我那把用黃金鍍飾、白玉鑲嵌的寶刀,到了夜裡就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戶,直衝雲霄。

我們再看一首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的《和耿天騭以竹冠見贈》:

玉潤金明信好冠,錯刀剜出鮮紋幹。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歡盟未可寒。

這首詩描繪出了竹根冠的物態和賞愛之情,這裡的“錯刀”肯定是隨身攜帶的大刀。

所以,寫到這裡,我們明白了錯刀、金錯刀在我國曆代詩詞中未必都是指王莽一刀平五千錢。

那有沒有確實代指“一刀平五千”錢的詩詞呢?回答是確實有。

我簡單梳理了一些,最直觀代指金錢的“錯刀”(“金錯刀”)的詩句大概有以下兩首。

唐代文學家韓愈《潭州泊船呈諸公》:

夜寒眠半覺,鼓笛鬧嘈嘈。

暗浪舂樓堞,驚風破竹篙。

主人看使範,客子讀離騷。

聞道松醪賤,何須吝錯刀。

聽說用松花釀成的酒水很便宜,我們何必在意金錢呢?這裡的“錯刀”,代指當時的銅錢。

清人季麒光《將發東寧自紀》:

海色東連萬里潮,澎湖西望更蕭條。

並無琴鶴閒相伴,誰說懷中舊錯刀?

詩人筆下的澎湖列島人跡更少,沒有琴棋書畫能唱和的朋友,那裡的人連“金錢”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

在諸多古代名人詩句中,對用於金錢和用於武器的兩種金錯刀的讚美和描繪區別得十分清楚。

所以,錯刀、金錯刀在我國曆代詩詞中未必都是都指代王莽的“一刀平五千”錢,未必都是代指金錢,尤其是那句流傳很久的“美人贈我金錯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