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宜從清錢入手

古錢幣的收藏價值主要看存世量、工藝、品相綜合評估

為什麼一些距今千年的宋代錢幣並不值錢?據資料顯示,北宋“宣和通寶”幾十元便能入手,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戰國貨幣“明刀”也才在小几百元左右。而一些年代較近的貨幣如“袁大頭”就價值近千元;一枚好品相太平天國時期的“天國通寶”,價格甚至破萬。

原因主要在於“物以稀為貴”。存世量是影響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最主要的因素。以太平天國時期為例,由於時期較短,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下一時期的貨幣所取代,這類古錢自然“量少為王”,價值較高。而一些較強盛的王朝使用同一品種的貨幣時間較長、用量巨大,存世量多自然會影響到升值潛力。

圈專家表示,確定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除存世量外,還應從技術工藝以及幣材質地、品相等條件來綜合評價,不能光看鑄造年代是否久遠

2015年1月,一件中國錢幣拍品在美國Stephen Album拍賣公司(簡稱SA)錢幣專場拍賣會上以28.68萬美元成交,合約178.1萬元人民幣,成為屆時中國錢幣板塊最大贏家。據悉,這件拍品是早前備受關注的民國時期著名錢幣收藏家與鑑定家趙權之舊藏—泰和通寶折十。

有關資料顯示,“泰和通寶”為金章宗泰和年間所鑄,金章宗時期鑄錢水平與宋徽宗崇寧、大觀等一脈相承,在中國古錢幣史中均為佳品。這枚拍品不僅是罕見品種,而且無明顯破損,品相極好,綜合決定了其具有的高價值。

古錢幣收藏宜從清錢入手

市場走勢,未來行情看漲

縱觀古錢幣市場大勢,去年開始古錢幣走勢一路上揚,自2012年低谷期以來走勢最好的一年,雖然比不上2011年高峰期時的行情,但目前走勢向好,未來行情看漲。

對於想要入手收藏古錢幣的藏友來說,圈內行家建議可從清錢入手

首先清朝距離我們現代時間上是最短的,所以相對的這個年代的錢幣比較容易找到,便於藏家收集入手;再就是清錢版別比較多,錢幣上面刻印的文字跟圖案大多出於名家之手,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加之價格普遍處於低價位,受眾面會更廣。

值得一提的是,清錢存世量雖相對較大,其中也不乏珍品。比如咸豐通寶寶泉局小平雕母,存世量極少,市面上極為罕見,目前價格30萬元左右。

鑑定古錢幣真偽,需掌握“看、聽、聞”要點

對於初涉古錢幣領域的愛好者,業內專家提醒,雖然珍稀古幣升值空間大,但由於十分稀有,也有不少贗品魚目混珠,不要一味求孤。同時,學習一定的鑑定知識將大有裨益。

古錢幣收藏宜從清錢入手

據介紹,在熟悉貨幣史的前提下,可通過“看、聽、聞”從錢幣材料、風格、色澤、氣味等方面鑑真。

看銅質辨偽。資料顯示,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

看鏽跡色澤辨偽。據介紹,唐宋以前的古錢,一般鏽蝕嚴重,鏽結與錢體咬在一起很難剝離;而假鏽則浮在錢體表面,容易剝落。

聽音韻辨偽。專家表示,藏友可把古錢放到桌上,聽其接觸桌面時發出的聲響,真的古錢一般音色深厚純粹,而新做的假錢會發出清脆的轉音。  

聞氣味辨偽。一般來說,新出土的古錢有一種土香氣味,而偽造的古錢往往因為要用松香、膠水等材料處理出假鏽,常有難聞的異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