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人物纹笔筒

高19.3、口径18.4、足径16.8厘米

196O年丁淑贞先生 捐赠

器呈筒形,直口,深腹,平底。器身青花绘人物纹并书七言绝句一首,“寒处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终有香花便不同。”此器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胎体致密洁白,纹饰构图疏密得体,景物错落有致,青花色泽浓淡相宜,层次分明,人物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为明末崇祯时期青花瓷的代表作。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嘉靖青花凤穿莲纹盘

高2.3、口径14.5、足径1O.7厘米

1959年李华明先生 捐赠

直口,圆腹,浅圈足,器口包铜呈褐色。盘心绘穿花凤,内外壁皆饰缠枝莲花。器底面施白釉,中有青花“大明嘉靖年”双圈六字楷书款。该器釉面肥润光亮,青花料为西域的回青料,色泽浓翠艳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正德黄釉盘

高4.2、口径20.7、足径11.9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侈口,圆腹,圈足。除器底外毕施黄釉,底面施白釉,中有青花“大明正德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正德黄釉是承弘治之作,但釉色不如弘治黄釉那样浅而嫩,显得深而老,胎也较厚,是正德官窑的特色。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弘治黄釉碗

高10.5、口径23.6、底径9.6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侈口,圆腹,圈足。除底面外皆施黄釉,底面白釉,中有青花“大明弘治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釉面有细微开片。弘治黄釉是明代黄釉烧制中最成功的品种,由于其黄色特别娇嫩,犹如鸡油之色,因此又称为“娇黄”或“鸡油黄”。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高7.3、口径40.7、底径26.3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赠

折沿,圆腹,圈足。盘心及内外壁皆绘缠枝花卉,内口沿饰海水浪花纹;底面无釉,手感滑润,呈火石红。青花用苏尼勃青料,色彩不匀,有结晶斑,釉面肥润光洁有桔皮纹,为明代永乐所产精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百寿字罐

明 万历年间(1573 - 1620年)

陈设品

高49厘米、口径22.9厘米、足径26厘米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下敛,平砂底。通体青花绘卷草纹托“寿”字,近足处绘如意云纹。外底中心脐形内凹处施白釉,上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明代万历朝,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史•食货志》记:“采造之事,大约靡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万历瓷器以量多质精,工艺奇巧为特征。卷草纹托“寿”字组成“百寿图”,为吉祥图案,始见于明代嘉靖时期,有青花缠枝莲托百寿字罐。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转枝莲托百宝或转枝莲托百寿字,此种奇制,配置极难。”此罐承袭嘉靖瓷器“祈祷寿康”的装饰风格,布局严谨。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五彩瑞兽纹葵瓣式觚

明 万历年间

陈设品

高36.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1.3厘米

器呈八葵瓣式,敞口,长颈,圆腹,近足处外撇。口沿下双长方框青花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通体绘五彩纹饰,颈部八面各绘花卉、草虫、洞石纹、双龙穿花纹和折枝灵芝托八宝纹,腹部绘异兽、苍松和祥云纹,胫部绘有折枝花卉、异兽、祥云纹等。

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瓷品种之一,万历时期五彩器的制作达到高峰,烧造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空前绝后。此尊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缜密,绘制精湛,施彩艳丽,尽展万历瓷器“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的艺术风格。花觚是万历时期的典型器物之一,造型多样,有圆形、葵瓣式、四方、六方、出戟等式,装饰纹样有花鸟、穿花龙、云龙、花篮等。此觚除五彩器外,尚有青花品种。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双龙戏珠纹缸

明 隆庆年间

陈设品

高35.6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52.5厘米

唇口平沿,直腹,平底。器绘青花纹饰,平沿处饰卷草纹,外口沿绘古钱纹,外壁绘两组双龙戏珠纹,每组以火焰环绕的珠纹为中心,两侧绘相对而形态各异的腾龙,辅以祥云、海水和山石组成的“寿山福海”图,行龙神态威猛,呼之欲出。内口沿青花横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楷书款。铭款以中锋运笔,遒劲挺拔,粗重豪放。

嘉靖、万历是龙缸烧制的鼎盛期。隆庆一朝时间短,传世瓷器少见。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青花均以回青为料,尤以隆庆官窑选料最精,青花浓艳明丽而著称。此缸形体较大,制作规整,画面生动自然,为隆庆青花瓷中的珍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红釉盘

明 宣德

陈设品

高4.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7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外壁、器内施红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宣德红釉在继承永乐时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使红釉瓷烧造达到了顶峰。宣德红釉殷红灼烁,明如镜,润如玉,似宝光四溢、静穆凝重的红宝石,称为“宝石红釉”,或称为“祭红”。陈浏《陶雅》云:“宣德祭红色匀而釉厚,光彩动人,底足之釉垂垂如漆,所谓大红宝石釉者也。……宣德积红盘两面皆作丹砂,宝光逼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明宣祭红,天下称为瑰宝”之称。宣德红釉器造型比永乐时更为丰富,有盘、碗、高足碗、梨形壶、僧帽壶、梅瓶、卤壶、炉、洗等,多无纹饰,少量有暗花或金彩装饰,有云龙纹等。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艳丽夺目,为宣德红釉器中的珍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明 宣德

陈设品

高18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7.8厘米

碗撇口,深腹,丰底,高足中空外撇。通体青花纹饰,内口沿绘海水纹,碗心为团龙纹,外口沿下青花横书“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外壁绘波浪涛天的海水之上飞奔的行龙,神态威猛矫健,有翻江倒海之势,气势磅礴,足柄为江芽海水纹。

龙纹是明清官窑瓷器典型装饰纹样之一,形态多样,有云龙纹、穿花龙、赶珠龙、莲池龙、海水龙纹等。明初朝廷曾下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带有龙凤纹样的瓷器,并禁止民窑烧制。此器形制别致,秀美典雅,青花色泽浓重艳丽,绘制精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明宣德官窑的典型器,除绘海水龙纹,尚有缠枝花卉作装饰。

宣德时期青花瓷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其烧造技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的巅峰。《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艺术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

明 永乐年间

陈设品

高26.1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8厘米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样,撇口,长颈,垂腹,圈足。腹一侧有长曲流,流与颈间有云形纽带相连,后设扁带形执柄,柄上有圆形小系便于穿绳。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两面菱形开光,一面内绘折枝桃果,另一面绘折枝枇杷纹,开光两侧绘缠枝花卉纹,近足处绘变体莲瓣纹,足墙绘卷草纹。

此器造型仿西亚地区铜器式样,是永乐宣德时期烧造的典型器物之一,有青花、白釉品种。造型稳重端庄,青花绚丽鲜艳,纹饰清晰流畅。清代乾隆时期有仿,造型、纹饰相同,制作较精致,铭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明 永乐年间

陈设品

通高41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12.2厘米

梅瓶的形式是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因口小可插梅枝而得名。梅瓶在宋元时代甚多,元代景德镇的青花梅瓶很有特色,以后各代所造梅瓶种类增多,并且更为精致美观。

瓶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盖呈铃式,宝珠形钮。通体青花纹饰,器肩部绘双勾仰覆如意云头纹,内绘折枝花卉纹,腹部绘竹石芭蕉纹,胫部绘双层莲瓣纹,内饰折枝花卉纹和忍冬纹。盖绘莲瓣纹和折枝花卉纹。

竹石芭蕉纹始见于元代瓷器上,明代永乐时期流行,其后成为瓷器传统装饰纹样历代延用。梅瓶为唐代创烧的瓶式,唐代有白釉器。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其“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宋人称为“经瓶”。宋代磁州窑梅瓶书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字,为酒具之用。在辽代墓葬壁画中,梅瓶用来插花,作为陈设用瓷。元代江西景德镇窑、河北磁州窑、河南钧窑等均有烧造,明清两代较为流行,成为传统器物造形之一,且品种多样。宋代器身修长秀丽,元代器形雄伟,明清时较为肥矮丰硕。

此器形体端庄,为永乐梅瓶的标准式样,青花发色幽艳,纹饰清新明快,绘制富有层次感,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

永乐青花梅瓶除装饰竹石芭蕉纹外,尚有云龙纹、折枝花果、缠枝莲花、竹桃纹等。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龙凤纹三足炉

高37.5厘米、口径27.5厘米

炉为鼎式,直口,短颈,鼓腹,器两侧置对称朝天耳,下承三象腿足。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缠枝灵芝纹,颈部为古钱纹,腹部绘龙凤纹,辅以云纹,足绘凤爪纹,耳部绘缠枝莲和卷草纹。炉内施白釉。

此器有元瓷制作遗风,形制较大,器欠端庄规整,胎骨厚重,有窑裂现象。青花发色灰暗,釉质肥润,器内壁施釉不匀。纹饰绘制精美生动,笔力遒劲,豪放生动,风格朴实。苍龙矫健,飞凤轻盈,龙凤相拥,并伴以祥云萦绕,寓意吉庆祥瑞,幸福和平,“龙凤呈祥”图案,为明清官窑瓷器中典型纹样之一。

洪武官窑瓷器,上承元代,下启永宣,以古朴粗犷,气势雄浑为主要特征,同时也显示出趋于简练,纹饰图案向文人画文雅韵致的方向发展。洪武时期烧造的青花器有碗、盘、瓶、壶等,炉十分罕见,故此器弥足珍贵。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李朝青花龙纹罐

高51.6厘米

罐直口、粗颈、圆肩,下腹渐收,圈足内折。口沿弦纹两道,颈部有变形莲纹和回纹,腹部绘两条穿花龙,上下饰如意云头纹瀚海水波涛纹。胎体厚重,有较多开片,青花呈灰蓝色。该瓶纹饰明显受到中国的影响。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陈设品

高35.5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19.8厘米

罐直口,圆唇,短颈,圆肩,肩下渐收至足。通体青花纹饰,颈部为回纹,肩部为钱纹锦地海棠式开光内绘折技花卉纹,腹部主题纹饰为高士携琴访友图,画面云雾缭绕,似天上仙境,意境深邃,人物描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近足处绘蕉叶纹。

器胎体厚重,釉面肥腴,青花色泽浓重深沉,画风淋漓奔放、纵横豪肆,纹饰布局错落有致,为明代民窑的代表作。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明瓷之画也,用笔粗疏而古气横溢,且有奇趣。其地之色釉浓厚深穆,却非后来所有。”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山水人物图净水碗罐

明 崇祯

高15.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7.9厘米

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五行四十四字。此器青花色调鲜丽明快,制作精致,为崇祯民窑青花瓷的上品,且有确切纪年款,是明崇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标准器。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松鼠纹多棱瓷罐

明 天启

香港海关截获走私文物,1990年归还

高20厘米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五良太浦吴祥瑞造”青花人物花熏

通高14.2厘米、口径8.2厘米 日本制造

这件花熏为圆口,卧猴狮钮、镂空圆盖,六棱形、底部青花款署“五良太浦吴祥瑞造”。六面都用青花绘人物花鸟,人物宽袍大袖,具有明显日本风格。五良太浦是日本伊势松坂人,明正德初年(公元16世纪初)随日本僧人了庵来中国学习制瓷技术,取中国名吴祥瑞。公元1513年回国,在肥田的有田附近开窑制瓷、烧造青花瓷器,从此日本制瓷进入发展时期。他烧制的青花瓷并不墨守中国成法,而有所创造,成为日本制瓷先驱。“有田烧”至今一直是日本的名瓷。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八仙葫芦瓶

高58厘米、口径6.4厘米、足轻19.2厘米

葫芦是中国道教的用品,既可装水,也可装药。此瓶小口、束腰、平底,上部呈圆形,下部呈四面形。上部纹饰除飞行的仙鹤外,还有八卦符号。下部四面有八仙形象:张果老手持鱼鼓、吕洞宾手持宝剑、汉钟离手持扇子、铁拐李手持葫芦、曹国舅手持阴阳鼓、蓝采和手持横筒、韩湘子手持花笼、何仙姑手持笊篱。画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中后期,皇帝多信奉道教,尤以嘉靖和万历皇帝最为迷恋。从而,与道教内容有关的器物和织绣用品层出不穷。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陈设品

1955年北京东郊出土

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24.8厘米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据《明史》记载,仅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就在景德镇御窑烧造供内廷醮坛用的瓷器3万件。

这件大罐的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一周,腹部绘荷花、水藻、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明代继各种单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彩,嘉靖五彩较前代更加光影夺目。五彩纹饰多以青在为底色,再加红、黄、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称之为斗彩,是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彩同时上釉,一次成器。这件五彩鱼藻纹罐届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嘉靖成化斗彩花蝶纹罐

罐高9.3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9.4厘米

这件瓷罐,直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以青花、红、黄、绿、赭组成斗彩,图案为花卉,其间数只彩蝶飞舞。

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是与宣德青花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色瓷工艺。在明代一般称为青花五彩,其制法是先在胚胎上画好青花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彩料填绘,再放入烘炉中低温烘烤,即成斗彩。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釉争奇斗妍,故后人称为“斗彩”。

斗彩在明朝宣德时开始出现,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成就最突出,是彩瓷的新成就。这件花蝶纹罐,色彩明快鲜艳、青花与彩釉交相辉映,艺术效果非凡。《天工开物》中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烧造瓷器的过程与工艺,并且配有图示。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给人以丰富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成化以后的许多陶瓷著作都对成化斗彩盛赞有加。高濂《燕闲清赏笺》用“精妙可人”、蓝浦《景德镇陶录》用“点染生动”来形容成化斗彩,均非常贴切。陈贞慧《鹦鹉啄金杯》形容成化瓷器“淡淡穆穆,饶风致,如食橄榄,颇有回味”。遇到贵客,用成化杯劝酒,“醉眼婆娑,睹此太平盛物,不胜天宝琵琶之感”。

据说万历皇帝就对成化斗彩杯爱不释手,那时的“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在如今更是难得,早已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价格不菲。这件花蝶纹罐,器型小巧、雅丽精致、描画生动,是成化斗彩瓷器中的精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

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3厘米

这件甜白釉瓷罐,直口、短颈、丰肩。肩部堆贴三个海棠花形托饰,每托各附一个圆形系。腹部圆满壮硕,刻有浅浅不易见的缠枝莲纹饰。器型敦实稳重,胎体洁白细腻,白釉莹润光洁。这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

“甜白釉”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极高评价,被称为“甜白”、“堆蜡美玉”、“纯净无杂”、“透亮明快”等等。

甜白釉瓷是在元代枢府瓷的基础上,由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创制的一种高白度瓷器,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釉下暗花用肉眼难以看出,但通过侧光、放大镜或者灯光透视等,却隐约可见,使原本单一的白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变化感,给人以亦幻亦真的感觉,体现了中国瓷器美学从形的体验到神的感受的升华,反映了时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制瓷技艺。由于甜白釉在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就使釉色精细白净,几无瑕疵,看起来非常诱人,因此,有人形容这种瓷器“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宣德青花灵芝石榴尊

高19厘米、口径6.3厘米、底9.5厘米

石榴尊是宣德窑的新品种,它以胎体精细,釉色鲜明而浓艳,造型新颖,装饰生动而影响后代。此瓶的纹饰以灵芝和石榴为主,灵芝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喜庆,喻意吉祥长寿。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从波斯带回制造青花瓷的上等釉料“苏勃泥青”,从而官窑青花釉料则多以进口料为主。人们发现,使用进口釉料烧制的成品,其色彩更为鲜畅明快,对比性极强。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缠枝纹贯耳瓶

高19.7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6.5厘米

这件青花瓷,唇口,直颈,颈的两侧有一对相对称的贯耳。丰肩,鼓腹,腹下渐收,高足,底部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一般认为,明代官窑瓷器最好的要数宣德和成化两朝。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评价“本朝以宣(德)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清代梁同书《古窑器考》给明代瓷器评级,也说“首成、次宣、次永(乐)、次嘉(靖),论虽不同,总之,明器无能过宣、成者。”程哲所著《窑器说》也抱有类似观点。

宣德青花所使用的钴料是进口的“苏勃泥青”(宣德之后,“苏勃泥青”来源断绝,改用国产的“平等青”)。这种钴料含锰量较低,因而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但同时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鲜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形成水墨画般的独特效果,显得深沉雅静、浑融沉着。再加上“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成就了宣德青花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件宣德青花缠枝纹贯耳瓷瓶是宣德青花的代表作。

缠枝花纹在明代瓷器中运用很普遍。这种以植物为装饰手段的陶瓷器物,显得完整清秀。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

高45.8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4.8厘米

这件青花瓷器,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侧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似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饰有卷草纹和缠枝莲纹。此瓶是由景德镇御窑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道。这是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产品。

明代的制瓷业非常发达,瓷窑增多,所产瓷器品质优良,造型美观,色彩绚丽。自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景德镇珠山麓建御窑(器)厂起,景德镇的地位越发重要,被誉为“瓷都”。高峰时有官窑58座,民窑900多座,市镇绵延十几里,人户超过10万户,其中十有七八从事与陶瓷有关的行业。明万历时人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录了当时景德镇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畅销国内外。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以永乐、宣德两朝最盛。由于这两朝所使用的钴料都是“苏勃泥青”, 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艳,蓝中泛有黑斑,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颇具水墨画般的美感。永、宣两朝的青花瓷不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在釉面和纹饰上都很相近,因此有“永宣不分家”之说法。明永乐、宣德年间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阶段,其产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花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

明 洪武

高16.2厘米、口径40.5厘米、足径23厘米

碗直口,弧壁,深腹,圈足。通体釉里红装饰,内口沿绘缠枝灵芝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内心为折枝牡丹纹,外口沿为海水纹,外壁为缠枝牡丹纹,胫部绘莲瓣纹,圈足外墙为回纹,外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此器形体硕大,造型规整,胎质坚细,釉里红发色偏灰,釉质滋润,纹饰精美,布局严谨,绘制笔法娴熟,线条流畅,为洪武釉里红瓷的代表作。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釉里红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

明 洪武

高32.1厘米、口径8.3厘米、腹径20.1厘米、足径11.9厘米

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先施彩釉,再挂透明釉,然后一次烧成。彩釉中含有铜(Cu)的成分,烧成后呈红色,故称为釉里红。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宣德霁蓝盘

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12.2厘米

蓝釉单色釉是钴釉的成色,最早在唐三彩中已经呈现,曾偶见单色蓝釉的三彩器。元代则有了真正的单色蓝釉瓷器成品。明代宣德时期,蓝釉瓷器已较为流行,称为“霁蓝”或“祭蓝”。它与“甜白”、“祭红”一样被后人誉为宣德瓷器中的上品。蓝釉的特点是色泽凝重,釉面不流不裂,色调均匀一致。它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次烧成的,其装饰形式有暗花、划刻花纹,也有用金彩镶边,使之呈现出辉煌的金碧色彩。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五彩云龙纹盘

陈设品

高5.1厘米 口径27厘米 足径15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此盘与崇祯青花龙纹盘(图版106)在造型、纹饰、款识均相同,而以五彩作装饰。装饰正面龙纹最早见于明代嘉靖瓷器,因龙首居中,左右对称,似正襟居坐,又称为“坐龙”,在龙纹中最为尊贵。

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瓷品种之一,明万历时期烧造达到鼎盛,万历以后,五彩渐趋衰败,崇祯五彩瓷并不多见,此器有绝对纪年,故十分珍贵。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云龙纹盘

陈设品

高5.2厘米 口径26.8厘米 足径16.5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盘心绘正面龙纹,隙地绘有火珠、勾云纹,外环以“寿山福海”纹,外壁为赶珠龙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八字二行楷书款。“甲戌”为崇祯七年(1634)。

据文献记载永乐第三子朱高燧于永乐三年(1405)封为赵王,自此赵王藩爵一直延续到明灭亡。故此盘为明代赵王府的定烧用器。所绘龙纹身呈竹节形,角上翘似鹿,面部似马,鬃发匀称地披向两侧,时代特征鲜明。瓷器上装饰正面龙纹始于明代嘉靖,崇祯时期少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山水人物图净水碗

陈设品

高15.3厘米 口径19.3厘米 足径7.9厘米

碗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凡五行四十四字。山水人物图背景上画太阳纹,寓有指日高升之意,是明代清初瓷器上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

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萧公堂在北京前门打磨厂,明万历三年建,内刊洪都乡祠,所居均为江西人。萧公据说是鄱阳湖神。崇祯拾贰年即公元1639年。此器工丽的绘画,鲜丽明快的青花色调,制作精致,为崇祯民窑青花瓷的佳作,有确切纪年款,是明崇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标准器。

净水碗因用以盛圣水而名,多作为佛前供具,又称为“海灯”,明代崇祯时期创烧,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时期,顺治朝最为流行。净水碗原配有托座,但多已散失,器座其形制称为“号筒尊”或“洗口兽耳瓶”。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定烧供器的风气颇为盛行,器身多书有供奉者的姓名、身份、烧造年代以及祈福求祥的吉语等,装饰多为山水人物、云龙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潘斌绘人物纹笔筒

陈设品

高19.6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9.5厘米

器呈直筒形,直口,深腹,平底。通体青花纹饰,绘人物故事图。妇人站于庭院内,眺望远方,一童子乘于龙上,萦绕祥云。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化为龙,童子乘龙寓意科举通过最后一关,高中状元。状元及第图寓状元得中,仕途畅顺。画面旁书有“己卯秋日于如意轩写,潘斌”题记。己卯年为崇祯十二年(1639)。口沿处刻划缠枝栀子花纹一周,胫部刻水波纹一周。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1628—1644)在位其间,正处晚明多事之秋,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处于停废状况,故传世或出土署崇祯年号款的官窑瓷器很少,民窑的制瓷工艺也渐衰落。

瓷质笔筒始见于三国两晋时期,有青釉制品。明代瓷制笔筒流行于明末崇祯时期,多以青花瓷为主。此器胎体洁白致密,青花色泽浓淡,层次分明,人物形神俱佳,栩栩如生。纹饰构图疏密得体,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水墨画,是崇祯时期少见的佳作。有确切纪年,是崇祯瓷器断代研究的标准器。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盘

陈设品

高3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11.8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通体以黄釉为地绘素三彩纹饰,盘心绘双龙戏珠纹,双龙奔腾,追逐一颗火焰宝珠,外壁绘折枝花卉纹,外底黄釉地双圈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素三彩的釉彩以黄、黑、白、紫为主,不用红彩,冷色调且素雅,故称“素三彩”。万历素三彩器有多种色地,有黄色、茄皮紫色为地,造型有盘、碗、炉等器物。此种黄地绿紫彩双龙戏珠盘,自万历朝始有,成为固定式样,历代相袭,清代康熙至清末宣统官窑均有烧制。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海水红彩龙纹盘

陈设品

高4厘米 口径20厘米 足径11.6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器青花红彩纹饰,青花绘海水纹,红彩绘龙纹,汹涌澎湃的海水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九条形态各异的红彩蛟龙闹海,飞腾其间,勇猛矫健,有叱咤风云之势。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青花加红彩装饰是明清瓷器品种之一,始于明代宣德年间,其制作工艺是在烧制好的青花器上,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红彩辅以描绘纹样,低温烘烤而成,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艳丽夺目,极富装饰效果。万历青花红彩器有碗、盘、杯等,多署有官窑款识。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五彩张天师驱五毒图盘

陈设品

高3.1厘米 口径16厘米 足径9.5厘米

盘口微撇,浅弧壁,平底,圈足。通体青花五彩纹饰,盘心绘张天师驱五毒图,张天师骑异兽持剑,周围绘蟾蜍、蝎子、蛇、蜈蚣、壁虎五毒,辅以松树、花草、山石纹等。内壁绘折枝花草纹,外壁绘五毒图,间以花草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五毒”又称为“五毒符”。据民间风俗说法,用刺绣、贴花等方法做成“五毒符”的肚兜、马甲等,佩带在孩童身上,可以除魔避邪。此外,在建筑、陶瓷上装饰“五毒图”,有驱邪镇恶的寓意。张天师即张道陵,西汉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随着道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作为道教祖师爷的张道陵也逐渐被神化,将张天师奉为降妖伏魔、避邪驱凶的神明、镇宅的保护神。此盘器形小巧玲珑,色彩浓重艳丽。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五彩仙人渡海图碗

陈设品

高6.8厘米 口径15.5厘米 足径5.7厘米

碗口微撇,深腹,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五彩为饰,内心绘正面龙纹,内口沿折枝花草纹,外口沿绘缠枝如意纹,外壁绘仙人渡海图,远方群山,祥云缭绕,祥鹤高翔,瑞鹿栖于岸际,仙人足踏滚滚海浪而来,描绘出天外仙境。足墙绘卷草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此碗为万历五彩瓷的代表作,胎体轻薄,画面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红黄绿诸色纯正,对比强烈,加之浓艳的青花相托,更显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陈设品

高42.8厘米 口径7.2厘米 足径15.2厘米

瓶蒜头式口,长颈,垂圆腹,圈足。通体绘五彩纹饰,口沿绘忍冬纹并青花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口部绘缠枝莲纹,颈部绘古树、飞鸟和飞蝶纹,肩部绘折线纹内绘花朵纹,腹部绘穿花龙纹,足墙绘回纹。

蒜头瓶是秦汉时期典型的陶器造型,因瓶口似蒜头形而得名。瓷质蒜头瓶,在隋唐以前不多见,明清时期流行,明万历时期烧造较多,有青花、五彩、蓝釉、酱釉等品种。彩瓷装饰纹样有人物、龙凤、瑞兽、荷塘鸳鸯、花卉草虫、缨络纹等。陈浏《陶雅》评万历彩瓷道:“万历彩画自不如成化之工,要其颜色深厚,画笔雄健,亦迥非后世所及。”此瓶展现出万历五彩器浓翠红艳,纹饰繁密的艺术风格。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鱼藻纹盘

陈设品

高3.5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10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底、外壁均绘鱼藻纹,承袭明代初年的鱼藻纹样,绘有鲭、鲌、鲤、鳜鱼纹,游鱼觅食于水藻间,各显其态,生动自然,外底青花方框内书“德化长春”,外围以“万历年造”八字篆书款。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双龙戏珠纹委角长方盒

陈设品

高10.5厘米 口径24×11.5厘米 足径19.5×11厘米

盒长方形,委角,子母口。通体青花装饰,盖面绘双龙戏珠纹,辅以江芽海水纹。盖外壁和盒身绘缠枝花卉纹等,口沿绘回纹,外底长方形框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盖盒在明代万历朝较为流行,式样繁多,造型别致,有长方形、扁方形、条形、圆形、椭圆形、扇形、桃形、正方形、银锭形、菱形、串铃形、套盒等,按用途可分为果盒、文具盒、笔盒、调色盒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杂具条记:“印盒巨者,圆径或七八寸,长方形者尤巨,乃当时钤御玺之用也。盖绘龙形,云霞缭绕上方,珍品自殊凡近矣。”故此长方盒应为御用印泥盒。其形制古朴,青花料选用“石子青”,色泽蓝中闪灰,纹饰繁缛,为万历青花的代表作。

大明经典瓷器图文欣赏

青花龙凤纹圆盒

陈设品

高23.5厘米 口径28.5厘米

盒圆形,子母口,圈足。青花装饰,主题纹饰为龙凤纹,辅以折枝花卉、火珠纹。外底青花方形双框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框外围以如意云头纹。

万历瓷盒造型丰富,尺寸不一,最大的口径可达一尺,最小者口径只有斗寸左右。装饰纹样以龙凤纹为主,也有花鸟、草虫、钱纹锦地等。传世品盖多散失,此器保存完好,故弥足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