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的關鍵時刻,

來了!

再見,或者不見,

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APP下架!

你眼見的今日頭條的繁華景象,背後儼然已是末路!

4月9日15:00時起,今日頭條開始了長達3周的“禁閉期”:APP應用被勒令下架, 3個星期內無法下載。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這已經不是今日頭條第一次受到相關部門的“特別照顧”了,近來可謂是它的多事之秋:

2017年8月,今日頭條網就因為含有低級庸俗、夾雜淫穢、色情等內容被北京掃黃打非辦依法進行了行政處罰;4個月後,國家網信辦再次因同樣的問題約談今日頭條。

接著,真正的兩記重錘掄下來了:

其一,2017年底,央視《經濟半小時》披露了今日頭條為了掩人耳目、躲避監管,為違規廣告設置“防禦體系”的內幕:有意避開北京上海等監管更嚴的一線城市,將違規廣告以二級頁面的形式大量流向二三城市市場。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其二,人民網發表“蓋棺定論”式評論文章,批評今日頭條是一家缺乏人文關懷、毫無企業倫理的企業,還罕見地使用了排山倒海的排比句式:今日頭條是無視法律法規的今日頭條,是大肆坑害民眾的今日頭條,也是不拿監管當回事的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究竟怎麼了?

創業情懷被營收綁架?

這次今日頭條APP被被關禁閉,是因為違規醫療廣告。

對於醫療廣告,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從一開始其實是抵制的。

兩年前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張一鳴明白無誤地說過: 即便擁有醫療廣告的資質,也選擇放棄做醫療廣告!

2016年12月,張一鳴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不做醫療廣告的邏輯:這件事情降低商業效率,阻撓今日頭條流量變現的步伐。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但被營收綁架的今日頭條已根本就停不下來了,它根本就無法捨棄醫療廣告這塊誘人的大蛋糕。

無廣告,不今日頭條。

而廣告也是有底線的,也有走到瓶頸的那一天。

這也意味著今日頭條運營模式的致命漏洞已經提前出現:如果有一天廣告的量跟不上公司的發展,內容製造就會陷入停滯,今日頭條這艘巨大的航母就會像撞到冰山的鐵達尼號一樣突然擱淺。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對從新媒體中脫穎而出的今日頭條而言,它只能保持時不我待的戰鬥狀態,因為BAT巨頭們在行業浸淫多年,他們一個個手握資源優勢,有足夠的資本和精力同今日頭條耗下去。

所以,今日頭條對營收的渴望遠遠超過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

其一,今日頭條有一個包括內容製造、短視頻、國際化、各種投資在內的龐大戰略,每一環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其二,沒有內容補貼,今日頭條的優質創作者就會怎麼來就怎麼走一樣的流失殆盡,BAT等巨頭就會趁火打劫。

當正規廣告的採摘已無法滿足公司的擴張企圖時,針對醫療類廣告的開發幾乎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廣告狂人的誕生

我們現在說今日頭條是“廣告狂人”並不誇張。

2016年,今日頭條的廣告營收為60億元;2017年為150億元,翻了幾乎2倍。

2018年,今日頭條給自己定下的一個“小目標”:衝500億,保300億!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於是就有了在二三線城市擦邊球的二跳廣告的模式。

但是說到底,這是一種殺雞取卵式的、無畏於法律倫理的畸形發展模式,不僅引發了諸多爭議和監管部門的持續關注,最終也將被市場所拋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憑藉“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今日頭條重新定義了信息分發的模式,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用戶攢集於此,新媒體發展的歷史也將證明,今日頭條作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問題是,人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信息也在不斷塑造人的價值觀。

如果今日頭條傳播的是哈姆雷特,我們得到的是文藝氣質;如果今日頭條傳播的是低俗、標題黨甚至是虛假醫療廣告,則是和今天的主流價值觀公然作對。

至少在目前看來,在算法為王的時代,今日頭條不但沒有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還將自己的操守碎了一地。

此前,國家網信辦剛剛約談過“快手”和今日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相關負責人,已經傳達出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國家對平臺出於博取眼球獲取流量目的容忍已達到極限。

再見,或者不見,今日頭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對於立志要做“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的今日頭條而言,需要考慮的不僅只是眼前三米的利益,還有創業的初心與基於世界座標的開闊視野。

今日頭條的關鍵時刻,來了!再見,或者不見,全在今日頭條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