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的性格,一擲千金:系列微小說《華光四17》

土豪的性格,一擲千金:系列微小說《華光四17》

華光四(之十七)

申弓

  三岔口出了兩個老闆,一是豬經理朱海明,二是華光四。朱海明起步較早,華光四成功較晚,但較起來,華光四是後來居上,無論是實體還是名聲,都大大地超出了朱海明,他的藤編廠生意越做越大,都做到國外去了,加之有文人為他寫過一篇文章,報社電視都把他當成熱門新聞來宣傳,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朱經理很是不服,他朱海明的事蹟經老沈一寫,已傳到了東瀛日本,聽說還選入了日本中文大學的教材哩,便放出了聲訊,你老華算得了什麼?不就是碰上運氣發了點財麼,除了交過一筆稅款,鐵公雞一隻,做過了什麼,我老朱起碼也修過一座橋,你做過什麼?

  校慶的最後一項儀式是校友會倡議,這幾乎成了現時校慶一道必不可少的儀式,倡議說,三岔小學曾經培養過不少人才,也曾有過輝煌,但現在校舍陳舊,甚至於瀕臨危房,亟待修繕,建議各校友伸出援助之手,凡捐資一百元者上光榮冊,三百元以上者刻碑紀念,捐資建一幢教學樓的便以名字命名。

  人們便都把目光投向了華光四和朱海明。老朱從兜裡掏出一沓錢,擲向記禮臺,那樣子雖有不恭,但因為金錢的厚重,人們並沒有表示出什麼反感,接手一數,譁,三千,整三千元!只見老朱嘴角一翹:"我算什麼老闆?一個販豬仔的,人家才是老闆哩,我朱海明已造過一座橋,這次倒要看看人家華老闆了。"那話,不知華光四是聽到了還是沒聽到,只見他拉開皮包,掏出支票,電視攝像機不失時機地對準了,譁,三十萬元,果然出手不凡!不過,華光四有個補充條件,他要親自抓工程,建幢三層樓的教學樓,不足的資金由他再補。

  半年之後,教學樓建成,最後結算,共耗資38萬元,各界對華光四自然又增加了一份景仰,報社電視又是一番沸沸揚揚的宣傳,不過在為大樓的命名上費了一番周折。這倒不是學校說話不算數,而是不知道到底採用哪個名字為好!地方上都只知道華光四,卻極少人知道他的大名,包括三岔村的父老鄉親們,一向就都只叫他華光四。而他身份證上卻叫沈祖叄。到底叫“華光四樓”好還是叫“沈祖叄樓”好?鎮政府主張前者,說華光四名聲在外,有影響。而村民及學校則主張叫“沈祖叄樓”,理由是華光上姓沈,三岔村也姓沈,不能姓華。

  雙方相持不下時,鎮長說,還是聽四爺的意見吧,他說叫什麼就叫什麼。不想這華光四竟然這麼通達,通達到簡直出人意料,他說,我錢都出了,樓也建好了,可以交付使用了,這叫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將來能出更多的人才。我看就叫“賢豪樓”吧,不是說“天子重賢豪,文章教爾曹”麼。

  譁,這華光四,看不出來,總是製造新聞呢。朱海明算是信服了。

土豪的性格,一擲千金:系列微小說《華光四17》

申弓,原名沈祖連,中國作協會員,廣西小小說學會會長。已出版小小說集《男人風景》《做一回上帝》等14部。曾獲得廣西文藝銅鼓獎、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作品入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微型小說鑑賞辭典》《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國家大書。部分作品譯為外文發表到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併入選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大學教材,曾供職於欽州市文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