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精品賞析

“銀錠”,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

(1)據史料記載,中國銀兩的貨幣功能始於漢代以前。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

(2)隋唐以前稱之為“銀餅”、“銀笏”。

(3)宋元時期稱為“銀錠”。此前,銀錠並沒有以貨幣形式流通,多用於財政領域或對外支付。

(4)一直到明中後期,白銀才在中國的流通領域體現出基本的貨幣職能。

(5)明代後期不但大宗交易用銀,而且連小生意也都用碎銀交易,成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形成了大額交易用銀、小額用銅錢的銀、錢並行的貨幣制度。

因此,明清兩代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鑄錠盛行。

“銀錠”重量不等,因以“兩”為主要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兩”。“銀兩”是法定通貨,不僅民間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納地丁捐稅也使用,由此形成“銀兩”制度。

“銀錠”以其美觀大方的特徵被人們喜愛。總體上以元寶形、圓形、長方形、砝碼形、腰形、牌坊形為主。

依據銀錠的重量又分為寶銀、中錠、小錠和不足一兩的滴珠四種。

古代“銀錠”在中國歷史上曾是長期用於流通的貨幣,亦是堅挺和重要的儲存手段。還可以通過對“銀錠”的種類、作用、印記、銘文中映射出歷代不同的經濟特色。

並且它見證了貨幣制度,稅課制度,商業活動與民間交往的變化。因此,因此十分值得收藏,而且未來還會繼續升值,真可謂古錢幣收藏中的一匹“黑馬”。

銀錠

規格:長5.82cm 寬3.4cm

高1.54cm 重155.36g


“銀錠”,精品賞析

在古時,“銀錠”的鑄造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為了保證銀錠的品質,各地上繳國庫的銀錠,都要註明上繳地、鑄造時間和鑄造的銀號(或工匠名)等。所以,能夠鑄造銀錠的銀號都具 有良好的信譽。

此“銀錠”呈腰形,正面兩旁寫有鑄造的地名,中間為鑄造的年份。分別是“金昌錢,光緒十二年,金昌錢”。金昌市是甘肅省轄地級市。

該“銀錠”原味包漿未清理,刻字清晰,鑄造精美,錠型優美大氣,品相極佳,十分罕見,堪稱珍品,目前應僅見此一枚,極美品。

專業鑑定、交易、拍賣與交流諮詢等包括高古瓷、字畫,玉器,古幣郵品,銅器銅雕,古典傢俱,西畫雕塑,工藝品,陶器瓷器,金銀珠寶,奇石化石,雜項擷物,明清官窯器,珠山八友瓷 板畫、 古字畫、近現代字畫精品,高古玉、明清玉器,青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