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股市誤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因為中國股市現在比美國股市要便宜得多,巴菲特和芒格相信,“中國股市將會跑贏美股”,他們的判斷顯示了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的睿智和定力;同時也說明,價值投資在乎的是根本價值的發掘和最終價值的實現。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敏感時刻,巴菲特卻力挺價值投資的中國機會。這份定力非常人可比。我想,這才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引人入勝的魅力之所在。

被中國股市誤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巴菲特和芒格說的價值投資雖然在更多的人看來,依然還是不可戰勝的投資經典,卻也不免會被有些人視為老生常談。事實上,正如巴菲特在這次股東大會上所說的那樣,他現在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幾十年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具體的公司運營和投資基本都交給了兩位副手。儘管如此,他和芒格在特朗普和美國政府竭力打壓中國之際,卻依然還能毫不猶豫地力挺中國投資的機會,這顯然不是一般的投資家所能做得到的。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如果你能等待,不要因此厭煩,如果你是個愛思考的人——光想會達不到目標;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你就可以擁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這是巴菲特最愛引用的箴言。這次,對於中國機會,巴菲特的說法,同樣也一如既往地體現了他在價值投資上這種特立獨行的理智和自信。巴菲特直言,中國的投資機會非常多,“在這樣一個高速且蓬勃發展的市場中,持有相同資本的投資人,在中國的收穫,可能會比在美國更多。”

無可否認,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歷史成就,連續多年保持中高速增長,在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如果要說這場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一點也沒有什麼影響,顯然也不是實事求是的說法。巴菲特在這種時候看好中國,也許正像他所一以貫之的價值投資實踐一樣,圖的是長遠。以往巴菲特對中國企業或別的什麼標的的投資,不也大多是在播種時期就開始,最後才有可能收穫了別人所意想不到的極大成功的麼?不難判斷,他現在所說的這種中國機會,應該也正是如此,並不一定非得拘泥於眼前一時一事之得失不可。如果中美貿易摩擦非但沒有把中國打壓下去,反而逼出了一個更大的發展機會,那麼,投資人在中國的收穫,豈不也就必然會更多,甚至比美國多更多?!對此,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像巴菲特一樣充滿理性和自信?妄自菲薄,大可不必。

被中國股市誤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並不是嘴上功夫所賣弄的花言巧語,它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投資實踐,是來不得半點投機和取巧的。順風順水的時候說得再如何天花亂墜的價值投資,如果經不起逆勢逆境的檢驗,那也就非但談不上什麼價值投資,只能說是投機到不能再更投機的投機。有數據顯示,1965-2017年,伯克希爾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9.1%,明顯超過標普500指數的9.9%,而伯克希爾令人吃驚的10880倍以上的整體增長率,豈不正是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價值投資的投資理念,在價值被高估的時候果斷賣出,在被低估的時候成功抄底的結果?這不僅得益於其非同尋常充滿理性睿智的價值判斷,更在於戰勝貪婪和恐懼的無比堅強的定力。

巴菲特多次強調,價值投資在中國A股市場同樣適用,甚至更加適用。不過,中國投資者能不能取得像巴菲特那樣卓越的價值投資成果,關鍵不在於別的,就在於能不能像巴菲特一樣,始終如一地信奉價值投資理念,而決不能容許有任何一點的三心兩意。我們很多人不僅缺乏巴菲特那樣的價值遠見,更少了一點巴菲特那樣的價值投資定力。自從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以後,他們就被唱衰中國的言論所嚇倒,以為中國股市將就此而一蹶不振,再也挺不起來了。這不僅說明,他們對中國發展機會和投資機會的瞭解,遠不如巴菲特,而且,他們對價值投資的主張,骨子裡也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價值投資,而只是見風使舵的機會主義,如此而已。

中國投資者要像巴菲特那樣堅持價值投資,就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價值觀,把壓力看成發展動力。現在還在三千多點蹣跚而行的中國股市,同連續走牛了十幾年的美國股市相比,好比龜兔賽跑。眼前的一些落後固然自不待言,但是,如果兔子半途上躺下來歇一歇,誰說烏龜就一定不會跑到兔子的前頭去呢?美國的牛市或正處在盛極而衰的微妙時刻,而中國股市方興未艾。正因為中國市場現在比美國股市要便宜得多,巴菲特和芒格相信,“中國股市將會跑贏美股”,他們的判斷顯示了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無與倫比的睿智和定力;同時也告訴我們,價值投資在乎的並不是一時一事的得失,而是根本價值的真正發掘和最終價值的充分實現。在筆者看來,這也是價值投資比任何機會主義的投機理論和投機行為,有可能更有底氣更有定力和更有前途的要旨之所在。


“價值投資”在中國從來沒有這麼火過,卻被深深的誤解

1、價值投資和短期股價毫無關係。

與其說是價值投資,不如說是基本面投資。基本面投資是根據資產狀況、競爭力、預期業績、估值等基本情況去考察一家公司的好壞,並做出投資判斷。即使判斷正確也需要長期的時間去讓市場反應基本信息。

而市場的短期波動更多的取決於市場流動性,有資金想買入更可能上漲,有資金要賣出更可能下跌。用格雷厄姆的話說就是: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就算北京的房價也不是一天就漲到十多萬的,而是從一千、兩千到一萬再到5萬、十萬的。買房的人很容易持有幾十年,買股的人卻幾天就受不了了。

2、並不是藍籌股就是價值投資。

A股市場受類似李大霄的理念影響,認為投藍籌就是價值投資。實際上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之前也說過,類似中石油這種的,雖然是大藍籌,但事實上盈利非常一般,本身也受油價週期影響。

而像銀行股,雖然看上去估值很低,但銀行的資產裡含有大量壞賬,所以銀行股需要關注的是壞賬問題是否解決。

銀行股並非看上去那麼便宜、穩定,所以對於銀行股目前市場還存在大量的分歧和不確定性。

像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時,花旗銀行的股價從最高時的55美元跌破了1美元,幾乎跌沒有了。

事實上,現代價值投資已經從格雷厄姆時代的資產清算式投資發展成以成長股為主的投資。具有長期競爭力、能夠保持業績長期增長的股票會帶來驚人的投資回報,而不幸的是A股的小盤股大多在2015年的牛市中被炒上了天,很多沒有競爭力的偽成長股和估值嚴重不符。這才催生了這兩年的分化行情,甚至讓人誤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買藍籌股。

3、業績大幅增長的未必就是優質業績股。

很多人認為價值投資就是看業績增長,卻發現自己持有的股票明明業績預增幅度巨大,為何股價卻一直下滑。

這有如下幾種情況:

去年的基數太小。也就是去年賺的很少,今年稍微賺點就造成業績暴漲的幻覺,實際上企業本身基本面並好不到那裡去。

去年賺一百萬的公司今年賺一千多萬就漲了10倍,而這點錢對於一家大的上市公司來說根本微不足道,隨便做做賬利潤就漲了好幾倍。比如讓明年的扇貝早點回家就好了。

被中國股市誤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週期股到強週期時。類似鋼鐵、煤炭這樣的週期股,週期不景氣時就無錢可賺甚至幾乎虧損,週期興旺時業績自然暴漲,但對於週期股,市場並不會給予多高的估值,因為沒有持久性和穩定性。所以有一種說法:週期股是市盈率高時買入,低時賣出。

4、估值過高,業績股一樣面臨橫盤或者下跌。

雖然有的企業基本面毫無問題,增長性也不錯,但如果估值過高,也一樣難以賺錢。

最近A股已經有部分所謂的白馬股估值過高的傾向。

很多白馬股市淨率超過10甚至超過20。雖然其中有些企業基本面毫無問題,但估值處於歷史高位,市淨率超過10以上一般都得是大牛股,但不少股票已經是濫竽充數。

這裡不是說這些股票就會下跌,但很有可能在未來很長時間橫盤或者漲得緩慢。

巴菲特曾經舉過護城河概念的例子,在他舉的例子中,如果有一種糖果,男的送給女友有奇效,女友很喜歡這個品牌的糖果並認可你的禮物;那麼這個品牌的糖果就有強大的護城河,就可以進行提價。

因為男人不會說這個糖果貴了就不送女友,更不會因為其他糖果便宜就選擇其他的;這個時候,糖果本身就包含了一些社會屬性的附加值。


怎麼判定一隻股票有沒有價值呢,先從一些財務指標進行初步的判斷

  1. 利潤同比增長率,代表企業當期淨利潤比上期淨利潤的增長幅度,指標值越大代表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這裡要跟大家提醒一個誤區,並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一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達到1000%,你覺得是好事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肯定不是好事,至於原因,自己好好想想。淨利潤同比超過200%的公司,我是直接pass,因為這家公司不正常,8成是更年期犯啦,精神都不正常啦。

  2. 毛利率,淨利率,這兩個指標反映的是公司賺錢的“效率”,同樣是收入100塊,茅臺可以賺40塊進口袋,而有的公司卻只能賺2塊進口袋,其他的98塊反正是跟自己沒關係,這兩個指標越高越好,當然不同的行業是沒有對比性的。

  3. 資產負載率,前 面講到的是公司能不能夠賺錢,賺錢的能力,賺錢的效率怎麼樣,這個指標代表的就是公司賺的錢安不安全,別為啦賺錢,把全部身家都抵押給銀行,把能借錢的都借啦,把不能抵押的東西都抵押啦,去賺錢,買了這樣的公司,你確定你能夠睡的著覺?一有風吹草動,公司就得跑路。當然也不是越低越好,只能說,如果一家企業的負債率過高,這個企業隨時都有破產跑路的可能,因為他已經沒有任何抵抗市場波動的能力。資產負載率過低,公司過於保守,資產負載率過高,公司過於激進,所以適中才是最好的。

  4. 現金流量表,這個就代表一家公司的血液流通,到底通不通暢,一個大力士,力氣再大,結果卻貧血,你覺得他的力氣可以持續下去嗎?一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必須要是正的,越大越好!

  5. 淨資產收益率,這是巴菲特選股的標準之一就是公司連續5年ROE都要達到15%以上。ROE相比每股收益好在哪裡,每股收益會受到股本大小的影響,而ROE在衡量公司為股東賺錢的能力時就更客觀


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我們把股票比喻成一顆樹,樹的晃動比喻成股價的波動,那什麼東西可以讓這顆樹動呢?

被中國股市誤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有三個層面可以影響:

1、 樹的根基

如果樹的根基不深,不穩,那麼很容易被推倒,一陣大風可以吹倒,一頭大象在樹上撓癢癢也可以讓樹倒下。

這個根基就是公司的基本面,一個公司的根基越深,就越枝繁葉茂,它的抗風險能力越強,而一個小樹苗或者樹根已經腐爛的樹,就容易倒下。

長久來看,股價高低是由這個根基決定的,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好,利潤好,長久肯定會反映在股價上面,這個根本。

2 、樹幹

如果樹幹不結實,也很容易折斷,樹幹就是政策,經濟,行業等因素,這個會在中期引起股價的晃動,但根基深就可以抵抗,根基不深就倒了。

3 、樹冠

這是最容易動的部分,一陣風就可以讓樹劇烈的晃動,這個風在股市裡面就是股民的情緒。

樹冠高高在上,最容易看到,而樹的根基幾乎看不到,不知道真實的情況怎麼樣,所以人們很容易被表面的情緒影響,股民的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越傳染人們的行動就越具有一致性,但股市的詭異就在於人們越是一致行動,就越是危險,但是人們感覺不到,所以才會有70%的散戶虧損。


價值投資的七種盈利模式

被中國股市誤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1. 吸食菸蒂型

盈利模式:簡單說就是低價買入一般公司,等待價格不再低估時賣出。這種投資方式以格雷厄姆為代表,巴菲特概括論述了他的“菸蒂型投資”理念:“那是我第一次買股票的方法,即尋找那些股票價格遠低於流動資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點素質的公司。這方法叫菸蒂投資法。你滿地找雪茄煙蒂,終於你找到一個溼透了的令人討厭的菸蒂,看上去還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費的。你把它撿起來,抽上最後一口,然後扔了,接著找下一個。這聽上去一點都不優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費的雪茄煙,這方法還值得做。

”由於菸蒂型公司本身的價值並不增長,這種方法本質上賺的是市場定價錯誤的錢。

這種投資方式要長期盈利,至少存在3種困難:

(1)市場常常是有效的,要抓住市場定價錯誤的機會並不容易;

(2)菸蒂型公司的內在價值並不增長,市場價格偏離內在價值的幅度往往很有限;

(3)菸蒂型公司有可能在買入後基本面惡化。吸食菸蒂型對投資者的能力圈的廣度要求極高,格雷厄姆之後似乎沒有什麼成功的投資者採用這種方法。

2. 困境反轉型

盈利模式:當一家公司經營上陷入困境,甚至瀕臨破產,股價隨之跌到了極低的水平時買入,待公司成功解決了困難,經營恢復正常,這時股票價格也恢復正常。成功投資困境反轉型企業往往獲利極其豐厚,然而風險也很大,現實的情況常常是,困境難以反轉,企業如果破產投資就打了水漂。這種投資方式,要求投資者對所投資的企業有非常深入的瞭解,對困境的反轉有很大的把握。除非有很高的確定性,否則一般投資者慎入。

3. 經營改善型

盈利模式:當一家公司經營條件即將得到改善時買入,待公司經營改善得到市場的認可股價上漲後賣出。例如,一家公司由於政府出臺某種政策,致使其他競爭對手暫時退出市場,這時公司成為市場上唯一的供應者,暫時壟斷了市場的價格。這種投資方式有點類似於困境反轉型,核心都是抓住企業業績即將改善的中短期機會,但是相對於困境反轉型,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均比較低。

4. 週期循環型

盈利模式:在強週期性公司的蕭條期股價跌至谷底時買入,在繁榮期股價飛上天時賣出。強週期公司往往業績彈性很大,導致股價波動極大,如果能在蕭條期末期買入、繁榮期高點賣出,獲利將非常豐厚。這種投資方式,要求投資者對強週期行業的週期轉換要有很強的洞察力和把控力,而這種能力即使是行內的資深專家有時也難以把握,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很有挑戰。

5. 隱蔽資產型

盈利模式:買入擁有尚未被市場所認識的隱蔽資產的公司,待市場重新認識到這塊資產的價值後,公司的股價得到重估升值後賣出。

這種投資方式要長期盈利,至少存在3種困難:

(1)市場常常是有效的,要找到具有隱蔽資產又沒有被市場所發現的大機會並不容易;

(2)隱蔽資產有可能難以轉化為盈利,長期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3)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有可能基本面惡化,隱蔽資產的價值無法得到彌補。

6. 快速成長型

盈利模式:買入快速成長的公司股票,通過公司的高速成長快速推高股價來盈利。這種投資方式最讓人津津樂道,如果你在微軟、谷歌、蘋果、騰訊、萬科、茅臺、格力等公司剛剛上市的時候就大量買入,那麼你就像騎上了一匹騰飛的駿馬,成就快速致富的神話。

這是股市裡最令人羨慕的成功故事,然而這種投資方式要取得成功並不容易,至少存在3種困難:

(1)由於倖存者偏差,我們看到的都是已經成功的公司,事實上絕大多數高速成長的公司最終破了產,要想在這些偉大的公司還比較弱小的階段把它們識別出來,其概率就像彩票中獎一樣,遠比你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2)公司在高速成長的時期其實也是最危險的階段,陷入增長性破產的案例比比皆是,能夠跨越一個個成長陷阱發展出具有持久核心競爭優勢的公司並不多;

(3)高速成長的公司很難估值,即使是公司的創始人也常常做不到,即使你幸運地搭上了公司的快車,能否堅持持有到擁有足夠的盈利也並不容易。孫正義、劉元生們之所以成為傳奇,正是因為傳奇的罕見。

7. 穩定增長型

盈利模式:以合適的價格買入具有持久核心競爭優勢的穩定增長的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通過公司的業績成長賺取穩定的價值增長。

這種投資方式可能源於菲利普.費舍,集大成於股神巴菲特,其要點是:

(1)確定買入的公司已經具備持久核心競爭優勢,這種優勢已經得到過去若干年穩定增長業績的證實;

(2)這種核心競爭優勢難以模仿,預計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一直保持;

(3)注重安全邊際,以合適的價格買入,最好在公司遭遇暫時的、非實質性的困難,價格大幅低估時買入。

(4)只要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沒有削弱,公司的股價沒有明顯的高估,就堅定地長期持有。

這種投資方式至少有3個優勢:

(1)由於公司的競爭優勢已經形成,相比快速成長的階段風險已經大幅降低;

(2)公司的競爭優勢已經形成,“白馬”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識別起來並不困難;

(3)強者恆強,只要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真的很強,公司的業績表現往往會不斷地給你驚喜,長期持有利潤將十分豐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