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早上好,今天來科普的是——“大小年”
用比較複雜的話來解釋:
“大年”
高校招生錄取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即部分院校錄取分數線偶爾出現隔年上下波動的現象,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招生計劃數高出許多,導致當年該校的錄取分數線可能被抬得較高,這一年稱為“大年”;
“小年”
由於這一年錄取分數線較高,競爭較激烈,所以下一年有些考生便望而卻步,不再報考該校,該校的錄取分數線就可能相應降下來,這一年稱為“小年”。
如此循環,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線起伏比較明顯,就形成了所謂的“大小年”現象。
用簡單的話來解釋:
對比近幾年錄取分數,如果哪一年,分數突然“離奇”下降,那就意味著“斷檔”——也就是“小年”。
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
比如:2017年東南大學
2017年東南大學(985、211)在福建本科一批理工投檔最低分523,只超出切線82分;要知道,2016年東南大學在福建本科一批理工投檔最低分611,超出切線146分。
解讀:2017年的考生看2016年東南大學分數高、不敢報,才會出現2017年的“斷檔”現象。
注意事項
“大小年”現象雖然客觀存在,但只能視為一種人為造成的現象,報考時對高校有無“大小年”應予關注,但不能機械照搬、套用公式。
比如,如果某校“大小年”現象明顯,2014年恰遇“大年”, 2015年報考的人數可能會少些;相反若上一年是“小年”,今年可能就會是“大年……但若這樣想的人多了,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填報志願與打戰佈局道理一樣,需要理智決策、科學選報。
閱讀更多 問道生涯教育 的文章